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率俊 《学习与实践》2008,(3):161-164
三峡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域性文化迥然有别的内涵与特征充分显示了其自身的独特性、丰富性与无穷魅力。自长江上的第一个水电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问世以后,尤其是跨世纪工程——三峡水电枢纽工程动工以来,伴随着地域文化在学术界的升温,三峡文化逐渐为世人瞩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同,长江三峡学正是在三峡文化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学术整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了研究三峡文化对促进三峡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提出了三峡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湖北省教育厅和三峡大学共建、以三峡大学建设为主的跨学科、综合型、实体型、开放式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000年三峡大学合并组建后,在原三峡文化研究所(1992年湖北省教委批准成立)的基础上,整合全校研究力量,重组为三峡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更改为现名,2002年12月正式批准为在建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陈廷亮教授。研究中心下设三峡文学艺术研究室、三峡旅游发展研究室、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室、三峡区域生态环境研究室、三峡历史文化与民俗研究室、中心办公室等机构。办有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三峡论坛》和《三峡文化研究》丛刊;建有民俗陈列馆、信息资料室等。  相似文献   

4.
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与阐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理解和阐释三峡移民动迁和三峡移民文化的崭新视角。分析发现:在国家主导和社会动员双重动力推动下,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律在于国家、地方政府和移民群体之间的建构性表达;利益相关方参与是移民文化建构过程中的社会性阐释;三峡移民文化的运作表现为建构与被建构之间的互动性要求。进一步反思、弘扬和发掘三峡移民文化,对于推动后期扶持工作中的移民社区发展、非政府组织功能和移民民主精神培育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三峡文化产业,构建长江三峡文化产业体系,就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把长江三峡文化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建立起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同步、布局结构合理、重点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李亚隆 《世纪行》2014,(1):41-41
<正>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我国唯一横贯东、中、西部的水路运输大通道,航运潜力大。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开展提高三峡枢纽货运通过能力研究。今年宜昌市政协会同有关部门对上海港、南通港、武汉港、重庆港、宜宾港等长江重要港口进行考察,对长江、特别是三峡航运进行了系统调研,深深感到改进三峡航运组织方式,提高三峡枢纽货运通过能力的紧迫性和战略性。  相似文献   

7.
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峡考古在本世纪所取得的成果作了详细叙述,分析了三峡考古中的巴文 化因素,认为通过三峡的考古资料研究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提早了对巴文化在时间上的认识,即 至少在7000年前就有一支巴人在山峡地区活动;巴人有可能起源于三峡;巴人极有可能有文字存 在;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存在着广泛的交流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三峡明珠的湖北省宜昌市, 位于长江三峡两陵峡的出口。随着三峡 工程蓄水通航发电,高峡平湖美景逐步 显现。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和长江三峡 的门户城市,宜昌正在成为新三峡旅游 的中心城市。 宜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世界水电旅 游城市。这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城 市,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和中 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全 市共辖五县三县级市五区,总人口415  相似文献   

9.
三峡军事文化形成于三峡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多民族交汇的社会环境以及落后的政治环境之中,它具有多元开放性和强大的渗透性。开发三峡军事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崔进 《理论月刊》2002,(11):84-85
民俗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其独特形式出现在今天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活动中精彩纷呈。本文重点论述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及开发原则以及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峡文化对该地区中学生具有增长语文知识、历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审美素养、陶冶精神情意等多方面的价值,而三峡文化界和语文教育界对此长期缺乏自觉的重视和研究。当前迫切需要深入认识这种价值并加以科学地利用,以推动该地区的中学语文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保护性开发,坚持国际市场导向和地方文化导向,积极开发生态、文化、渡假、体育、科考等旅游项目,促进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协公报》2001,(10):46-47
三峡是长江航线中最难航行的地方,三峡航线的通航,是中国人对整个长江航线的征服。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参与式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服务者和合作者。三峡城市群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填补"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真空。政府不同的角色定位便于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促进"一江一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以宜昌为中心的三峡城市群的发展。政府能力建设是参与式治理中政府角色定位的关键,包括制度能力、网络治理能力和公务员胜任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理解三峡巫文化,就应以人文精神来尊重和关怀它,而不是简单地归之于迷信.三峡地区是中国巫文化的重要摇篮之一,三峡巫文化历史悠久.三峡巫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至今仍然影响着三峡地区人们的文化.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主要有: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生产出发,直接服务于生产、世俗化和制度化、宗教化、思想的理论化.三峡巫文化还在如下领域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功能:医学、功利、政治、社会控制与整合、礼仪规范与娱乐等.  相似文献   

16.
《重庆行政》2013,(6):I0016-I0021
云阳县位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腹心地带,是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美丽城市。  相似文献   

17.
胡绍华 《理论月刊》2002,(11):86-87
三峡地区蕴藏有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乐、歌、舞、剧、曲、画、塑、刻等艺术部类在峡区均有美感丰繁的艺术形式,民间文学、神话异闻、故事传说深厚繁富,且因共同的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人文环境而有着共同的“三峡”特征,其共同的艺术底蕴在巴、楚、蜀三种文化中不断地交融。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三峡电厂临时性税收分配政策即将结束,必须重新研究制定科学的财税分配政策,依法分配是解决三峡电厂税收分配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时事报告》2003,(7):1-1
古往今来,三峡承载了人们多少情思。而今,“高峡出平湖”,三峡水库成功蓄水到135米高程。三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峡书写的是期待和梦想。自汉代到清末的2000多年中,长江共发生水灾210多次,平均10年一次,水患频仍。而1998年的特大洪水,至今让人刻  相似文献   

20.
黄悦 《理论月刊》2007,(3):174-176
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与否以及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是否能够顺利传递,关系到我国社会政治的稳定等重大问题。我国当前的各种变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传递,而三峡移民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我国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三峡移民精神,有助于促进我国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