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观与领导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妹 《新东方》2004,(8):24-27
“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墙上的铭文,确实是句至理名言。它警示着我们每个人要去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去做人”,要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向人生成功之路前进。这也即所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意识,其  相似文献   

2.
林晓妹 《新东方》2008,(10):11-16
一、倡导“主体参与式培训”的缘由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当学生发现你的教育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意志的自由性、人的理性和人的认识的自主性、对象性。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也可以把自己的自主思想也变成自己认识的对象,解释自我驾驭自我。基于这个规律,要使培训有成效,培训的主体必须是学员而非培训师。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这样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今天,我们在进行科学人生观教学过程中,重温这句话,对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怎样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很有必要。因为每个人所表现的行为,都和他对自己的认识有关系。对自己的认识越明确,他所表现的行为就越适合其本身的情况,从而就产生一种内  相似文献   

4.
思想是人的属性,而"人总是他思想的奴隶"。思想作为生命的精神现象,使人在生存于物质世界的同时,有了一个精神世界,有了"自我"的思想谱系,有了"认识你自己"、解释世界进而改变世界的能力。一部人类思想史昭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在于求真,思想的理性贵在质疑,思想的生命重在信仰,信仰与自由同在。自由、尊严和幸福是历史哲学的根本价值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但富裕的"幸福危机",使人不知所措。这就是"人本困境",它使人产生思想焦虑。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失范的社会风气呼唤精神救赎,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文化自觉,也呼唤思想的理性话语和学术守护。  相似文献   

5.
正1951年4月11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后,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称赞这篇文章"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在讲话中他推开讲话稿,问魏巍来了没有,"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并郑重地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相似文献   

6.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首次确立人的主体性的箴言,提倡人们要不断反观自身,在不断学习知识的同时,自我反省、认识自己,做一个真正有"德性"之人。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当代青年应在现实生活中重新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从关注物质化、功利化的事物本身回归到关注自我价值观提升上,以此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7.
1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你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的自我.可惜的是很多人的这个内在的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  相似文献   

8.
全国贫困县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黄波村。残疾老汉王其风,今年七十有六。在解放初期的一次剿匪战斗中他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由于地处偏僻山村和残疾拖累,长期以来他家都在贫困的沼泽里挣扎。村里人劝他:"你是有功之人,有困难要求政府补助天经地义。"他却不愿用过去的功劳薄去换救济,因而被人称作"傻瓜"。王其风不傻。他要靠自己的拼搏去摘除贫困帽,闯出富裕路。他养过猪,养过鱼,种过食用菌。尽管每次都"赔了夫人又折兵",落下一屁股债,王其风却也从这一次次的失败中认识了一个道理:搞市场经营不能步入后尘,更不能不懂技术和经营之道瞎碰乱撞。当他得知县里鼓励乡镇村民种烟并长期按质购烟,但种的人很少时,他当机立断选择了此行:自己有点文化,种烟方面也有点经验,  相似文献   

9.
罗屿 《小康》2011,(3):98-102
语言类节目是央视春晚的重头戏。从初稿,到定稿,修改几十遍是常态;大年二十九"被毙",年三十又"复活",也是寻常事"龙年春晚,谁是你最不想见到的演员?"——2011年央视春晚刚刚结束,一家网站上便出现了这样一项投票。或许,应了赵本山在小品《同桌的你》中最后自嘲的那句"别提赵本山,年年都上春晚,我最不爱看他",在这项"最不想见"投票中,赵本山一度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10.
生命如花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6,(18)
正"当你专注于行走本身的时候,你就是幸福的。让心灵跟上你的脚步,直到遇见自己。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的心。身未动,心已远……",不知旅游卫视这句脍炙人口、被广泛引用的广告语是否出自其总裁韩国辉之手,但他在自己的这本《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中,就极好地践行并诠释出"身未动,心已远"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没能给他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人有了自信,才能冷静地面对挫折困难,克服怯懦,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成功。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爱与欣赏     
在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门口,铭刻着这样一句格言:“认识你自己”。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也许是人类所遇到的最大难题 人,最大的盲点就是他自己。人,唯一看不到的就是人本身。所以,他人往往就成了人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关注的目光增强了人的自我意识。在他人的审视之下,人反省着自身,认识着自身,塑造着自身。赫舍尔说:“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定义,意味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亲自",简单说,就是自己做的意思。多年来,我们党有个优良传统,哪里有困难有问题,领导就往哪里去;越是困难的地方,领导越是亲自去解决问题。可是近几年来,有些人在"亲自"问题上很是理论联系"实惠",使"亲自"走了样。遇上有甜头、有好处,能突出自己的"光辉"形象,能为自己树碑立传的事,就亲自去做;反之,如果遇到有麻烦、有困难、有问题,要吃苦,没油水的事,就懒得去,甚至千方百计躲开。言及此,笔者想起了手头的两则例子:其一,某地一行署秘书为领导写讲话稿,领导看过后,不高兴地把讲话稿退了回去。秘书不得其解,遂拿着讲稿向同事请教,同事看后笑着说:"你的文虽好,但缺少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假如在文中添上‘在××的亲自主持和带领下……’,看是如何?"那秘书如法炮  相似文献   

15.
自我安慰     
<正> 中国的老百姓幽默,最有宽慰之心,也最懂得自己来安慰自己。他们头脑清醒、心肝灵清,最有自知之明,深深地感到:村夫野老,布衣百姓,一介细民,谁会常常来傻傻地安慰你,现今多少人,尽是向上看,巴结有权有势有钱的人还来不及呢!明鉴于此,我们可爱的老百姓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这个实用的小道理,学会了自我安慰,自我顺理,以求得自我调节,自我平衡。  相似文献   

16.
王立常 《创造》2003,(11):59-59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他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何,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像我这位老乡一样"遭遇"的人,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绝非一例,不过是形式与程度稍有差异而已。譬如,某甲近有高升,其顶头上司便悄悄告诉甲:"你的提拔,我是出了大力的!"某乙被批准入了党,其党小组长便迫不及待地对乙说:"你的…  相似文献   

17.
激情牛玉儒     
近些天来,我们通过媒体又见识了一位优秀的人民公仆——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牛玉儒的先进事迹很多。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满怀四溢的工作激情。他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照亮一方百姓奔小康的路。牛玉儒有一句常说的话:“不要谋着做大官,要谋着做大事,要做人民拍手称快的好事实事。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他在动员一位善搞城市绿化的外地干部来呼市工作时,亲自带他在市区边走边看,边讲他勾画的蓝图,动情地说:“你看,有这么多的事可做!一个人有事做多好啊,你来吧!”这是他说服别人来做事的理由,也是他自己对事业充满激…  相似文献   

18.
多年前,刘若英在歌里唱:"我对你付出的青春这么多年,换来了一句谢谢你的成全,成全了你的潇洒与冒险,成全了我的碧海蓝天"——那时我们只知道跟着伤感,跟着和声,却丝毫没有让情感的风暴侵袭我们的内心。多年后,面对爱情,面对事业,面对生活——我们需要面对太多的选择。当终于有一天,同样的问题摆在自己面前,我们该如何选择?也许成全意味着伟大,但人性回归真实的当下,很多人会说"我并不伟大",我不会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为自己争取永不妥协,还是放手成全他人?  相似文献   

19.
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但对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有帮助,而且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自我调节管理悲伤情绪。对于悲伤,要避免悲伤的情境,尽量关注困难情境中不使你感到悲伤的方面;对于气愤,回避引起气愤的情境,尽量关注困难情境中不那么困扰的方面,果断地要求激怒你的人减少煽动性,自我克制且锻炼共情。  相似文献   

20.
没有去过灾区进行救援和实地走访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所以,对于曾经在灾区战斗过的人我充满了敬意。史永明师傅就是我曾碰到的一位有着自己特别的救灾故事的人。他是一名技术员,他总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普通却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声爽朗、皮肤黝黑,他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讲给你听"。于是我坐了下来,听史师傅讲他的救灾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