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人们往往较重视做好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然而,却很容易忽视对“优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人们的认识水平高低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各有差异。人们对“优生”这个概念的理解在学校里,教师唯分数是“优”;在家庭里,家长唯出息是“优”;在社会上,人们唯才是“优”。这些认识上的差错和偏见,在学校、家庭和社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成绩优良,但差生却客观存在着。如何转变差生,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对待差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一、向差生献爱心班主任没有不喜欢优生的,可对待差生,有的班主任却不能正确对待。比如:差生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班主任就动辄发火、训斥乃至体罚,甚至清差生回家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使差生对班主任又恨又怕,以致厌学,加重自卑感。同学们的嘲笑、老师的冷落使他们失去信心,往往造成恶性循环,使他们破罐破摔…  相似文献   

3.
差生的期盼     
成为差生不是我的选择,如果可以选择,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名优生。我也渴望拥有优生那样的“幸福”,但,因为我是差生,所以,我背负了那不情愿的“苦涩”。后排位置,差生的专座?明天,老师就要按成绩排座位了,那是差生苦涩、凄凉的日子。差生们多么渴望今天的太阳永远不要下山,这样明天的太阳就永远不会升起——但是这只不过是差生的渴望而已。地球不会因为他们而停止转动,太阳也不会因为他们而停止升起,夕阳西下的规律,每天终究要来临,位置终究要换。走进教室,放眼望去,后两排坐的全部是差生,他们的头俯得好低、好低。虽然他们知道老师根…  相似文献   

4.
笔者目前在所教年级作了一次书面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教师“偏心眼儿”意见很大。那些平时屡受冷遇、嘲讽和责备的所谓“差生”们对此更是义愤填膺。按理说,教师是公正的化身。对待学生,应当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手心手背都是肉,哪边伤了也心疼”啊!可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有些教师对“优生”关怀备至,课外单独辅导,作业深批细改,找他们谈心,问长询短,真可谓俯首甘为“优生”牛;对“差生”则“横挑鼻子竖挑眼”,“风刀霜剑严相逼”。动辄批评、责罚。学习上不闻不问,连最基本的作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即由于中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往往只从事物的外部表现形态去认识事物,而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不能深刻理解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6.
任何班级集体或多或少都存在差生,教育和转化这些差生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转化差生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可有些教师对教育一两次仍不见效的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叹曰:朽木不可雕也。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做出独特贡献的机会,应以指导者、编导者的身份组织合作学习,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保证学习的效果和质量。1.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教师往往只是注重订立小组的集体成长计划、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个人成长目标,这样容易造成学困生与智优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可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操作和可控制的子目标,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宜的教育环境,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进行调控,注入动力。2.实行组长的轮流制。小组长往往是由某一名智优生长期担任,这样就造成了“生—生”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到南昌市少年管教所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少年犯罪分子中75%以上是当年中学的“差生”,由于在校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我感到抓好以下几方面,是开展对差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差生的转变是很重要的。一、正确理解差生心理,是开展对差生教育的前提我们看到,一般中学生具有的感情、思想、心理变化、生理发育,差生也有。他们很  相似文献   

9.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一、对行政执法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表现之一:对行政法律法规的法律地位认识不足,个别人把行政法看成是"软"法,有条件要执行,没有条件可部分执行或暂时不执行。因而常常出现执行起来不坚决、不严格的现象。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国家的行政工作一直是在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很少从法律的角度提出要求,人们习惯执行政策,而不熟悉法律的形式。加之行政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比较晚,时间比较短;内容规定的比较原则、伸缩性较大和超前性等,执行起来往往辅以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一、口令一声下,众生齐回答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恰当地运用学生齐声回答的方式来获取反馈信息,烘托一下课堂教学气氛是可以的。但如一味地不加节制地使用这种方式,则会堵塞信息反馈的渠道。因为教师要学生齐声回答的内容往往是比较简单甚至是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的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在黑板或课本上也能找到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这种齐声回答听起来似乎使人心情振奋,教师情感欣慰,其实信息并不真实。二、优生当“演员”,差生为“观众”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让部分学生上台板演或回答问题是教学的有…  相似文献   

11.
何永生 《青年论坛》2003,(4):111-112
对管理者来说 ,无论是高明独到见解的产生 ,还是高妙、科学决策的制定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管理者 ,往往具有喷泉般的不竭才思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事物具有独到深刻的见解 ,能打破常规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因而具有强烈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赵怀玉同志所写《对人的认识能力的两点质疑》一文(见《求索》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实质上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一、任何有限的事物都有无限的性质和层次。宇宙的无限性正是通过这些有限事物的不同次层的变化过程体现出来的。赵文没有看到有限中包含着无限,因而把无限供奉在人的认识不可达到的彼岸,得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结论来。实际上,“无限粹纯是有限组织成的”,(恩格斯:《反杜林论》第48页)人们可以通过有限去把握无限,通过对具体的有限的事物的认识,来实现认识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一爱心。关心爱护差生。要在思想学习上关心他们,在生活小事上体贴他们。有了这种爱心,才能做好转化工作。二热心。热心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对转化工作充满兴趣,满腔热情,这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重要动力。三信心。看到差生的本质和主流,坚信只  相似文献   

14.
清代《曝书杂记》里有个故事,说的是当时有位私塾先生,每隔五天,便带领他的学生去郊外聚餐,借以进行教学。他让学生坐在草地上,规定每人出题五道,互相问答。学生兴趣盎然,学识精深。学生互相问答的方式在政治课中也可以采用。一个教学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智力、文化基础有差异,对马克思主义常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难免深浅不一。教师面对上百名学生,不可能都照顾到。组织学生互相问答,可以解决这个矛盾。这样,差生的疑难得到解答,优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5.
浮躁,是一种轻浮急躁的心态,是一种草率飘浮的作风,也是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温床。浮躁的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易急躁;头脑不冷静,易冲动;心理不平衡,易偏激;精力不集中,易走神;工作不静心,易分心;作风不沉稳,易追风。与浮躁结缘的干部,往往干工作不是精益求精,而是敷衍了事;看待问题,认识事物浮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以致不能客观看待事物,正确处理矛盾;做事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往往丧失了深谋远虑的功夫。浮躁的出现和蔓延,当然不是毫无来由的。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轨变型的时期,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多样化的发…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工作之余,我每学期都要帮教二至三名双差生(学习差、组织纪律性差),均能收到良好效果。总结一下,主要是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欲当良师,先做益友。差生往往在心里上有自卑感,不敢主动接近老师甚至总设法圈开老师,这不利于老师对他的转化工作。为比,老师应当主动联系学生,但绝不能摆老师内架子,而是像对朋友一样去关心他,力争做学生年长而知心的朋友。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可以通过私下个别谈心,课后单独补课等方式主帮助学生。谈话内…  相似文献   

17.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常用方法,是一种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现象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可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较快地接受新概念新事物,认识事物的规律。我常用  相似文献   

18.
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较法是通过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在理论思维中,不可比性是相对的,可比性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提高可比的层次,在这一层次不可比,在另一个层次就可比了,在抽象领域中没  相似文献   

19.
一要做到实事求是,首先就要比较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又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过犹不及,或者说产生偏左偏右的情况,往往是经常出现的。由偏左或偏右到比较正确,有个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的过程。应该承认这个过程,总结这个过程,并从中总结出自己对这项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千万不要撇开这个过程,只讲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促进新事物的发展,发展大好形势。才能使我们对事物本源的认识更加深刻,取得的经验教训也会更加扎实。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主流说。在工作常规中,人们已习惯于从总体上肯定成绩,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则是原则上甚至是形式上提几句,分析原因也往往是推向历史和客观的比较多,抓住要害和实质性问题剖析的比较少,更不容易上升到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