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网络教育的精华所在,网络技术为英语视听教学创造了真实的情景与和谐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开展英语听力教学,采取灵活的听力策略可诱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2.
王禹 《学理论》2014,(5):250-251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结合现阶段我国网络环境的利弊状况,针对大学生自身学习的情况提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途径如下:自我计划;自我监督;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自我筛选;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3.
钟丽萍 《学理论》2012,(17):229-230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过程、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网络环境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自主、协作学习的条件和空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凸显许多不足.网络环境下高校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有: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善网络环境下的硬件载体设施;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设计有利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田非 《学理论》2010,(16):235-235,259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对网络环境下行业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行业英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业英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肖威 《学理论》2011,(23):205-206
人文素质的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可陶冶大学生性情、培育良好性格、增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有: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设立网络互动渠道,增加师生交流;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大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网络素质教育;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常丹 《学理论》2015,(5):169-170
网络信息资源在思政课教学当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促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优势,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优化校园网络资源环境、提升师生的网络素养,构建思政课教学网站、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运用多媒体技术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形象性以及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6)
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剖析原因,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措施如下:进行正面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革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制定淘汰机制,增强学生危机意识;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教书育人成效;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程云 《学理论》2012,(28):192-193
网络教学的发展促进着英语校园文化的建设,它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引导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多元英语校园文化添砖加瓦。网络英语校园文化和现实英语校园文化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的自由度增大,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王忠录 《学理论》2009,(19):11-12
网络在当代中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中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娱乐的过程中也受到网络不文明现象的侵害,影响了身心健康。针对网络对中学生生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规范原则,阐明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姜廷雪  王志伟 《学理论》2011,(23):49-50
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网络社会"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从而保证大学生不受或少受"网络社会"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实名举报: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实名举报作为新形势下公民广泛参与的反腐倡廉活动,应是一项具有完善工作机制和法律规范保障的制度设计,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网络实名举报还面临监督范围狭窄,举报可信度不高,缺乏持续性,举报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和官方处理回应性低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举报主体界定不明,网络载体"各自为政",举报程序过简和实名举报环境不够成熟等原因。为进一步推进网络实名举报的发展,必须加强举报人权利立法保护,健全网络反腐立法和舆情监测机制,完善举报程序,建立资源整合型举报受理机构,鼓励公民参与到网络反腐之中,形成良好的反腐倡廉文化。  相似文献   

12.
浅析高校网络德育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芳芳  刘莉 《学理论》2008,(24):64-65
INTERNET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的转变。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许多网站建设的重点对象。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成了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网络德育教育的功能,提出了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张荣 《学理论》2011,(19):239-240
虚拟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共同构成人类基本的生存环境。虚拟社会毕竟不同于现实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会的问题。要建立和谐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网络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的本质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诚信问题的本质是现实社会诚信问题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并因网络社会的特性而尤为突出。因此网络社会诚信问题的治理,就必须遵循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完善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构建起一个以自律为主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6.
校园网建设,简而言之是将校园内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园区内部的Inter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在这些网络基础上,形成在校园内部、校园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体系,建立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的计算机环境,为学校各种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教学、研究、收集信息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浅析网络小说中关于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小说作为当代网络文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刚刚起步,发展中难免存在着各种严峻的问题,而当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既是网络小说中社会公德意识缺失问题,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笔者着重分析了这种道德现象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对解决此种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屈展  文如泉 《学理论》2012,(13):235-236
现今高等教育,偏重内容导向发展的模式,导致忽视了对教学环节与具体教学环节的追踪、辅导;增加学习者认知负荷;不能动态调整学习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寻找能够在教学者、学习者、资源与学习环境之间形成互动的解决方案。学习设计理念强调要关注教学设计过程,重视活动内容与活动顺序的设计,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蓝蓝 《学理论》2012,(19):266-267
他们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90后"。他们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点。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性格特征的教育方式。文章首先从三方面分析了"90后"大学生素质现状,经探索后,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注重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协调性;第二,增强"90后"大学生的党性修养;第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四,强调思维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0.
网络公众参与对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利于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又由于存在的问题和非理性趋势而给社会政治环境带来消极效应.必须对网络公众参与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并从社会价值预期的合理确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网络制度建设和网络伦理建设等几个方面促进网络公众参与沿着理性、有序、规范的轨道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弘扬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