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退踞台湾后,蒋介石在反思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垮台,以及在政治、经济、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全方位失帔时,认识到统治失败的关键在于国民党奉身的失败,因此,1950年7月22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召开临时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改造方案》,并于8月成立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开展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内容包括:一、重新确立国民党“革  相似文献   

2.
台湾在80年代,中产阶级崛起,党外势力壮大,大陆籍官僚势力老化凋落;在岛外,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中共和平统一政策得到热烈反响.在这一形势下,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的政治、经济、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国民党退据台湾以来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台湾进入了转型期.政治格局转型1986年3月,蒋经国说:“时代在变,局势在变,潮流在变.”在国民党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解除报禁、开放党禁等六项政治革新措施.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结束了长达38年的蒋家王朝强人统治时代.李登辉继任“总统”、国民党主席权位后,继续推动“政治革新”,在1988—1989年先后制定“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人民团体组织法”、“第一届资深民意代表自愿退职条例”等政策措施,扩大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推动国民党政权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近60年来,岛内关于光复初期台湾经济政策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兴衰特征。最早的研究,自台湾重光之后即已展开。1949年蒋介石退台后,岛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落寞状态。80年代以来,岛内学者的研究兴趣“似有复燃之势”,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但岛内学界对此题的研究,大多自台湾一地的角度来研判当时的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忽略了总体国情。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体上起步于80年代。近年来,大陆学者对光复初期台湾经济政策的各个层面展开了探讨。目前,该课题尚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台湾各阶层和群体在台湾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演变和社会结构下,造就了普遍的心理状态、思想倾向和文化传统。本文从思想倾向角度,探讨当前台湾一些社会意识的特征。一、台湾本土意识。台湾光复后,台湾同胞积极恢复中华文化,学习国语(普通话),祖国意识高涨。但1949年蒋介石集团带百万大陆人群退据台湾,将台湾作为其“复兴基地”,建立“独立王国”,对抗祖国大陆,阻隔往来,使两地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蒋介石政权以大陆外省籍人垄断各级权力岗位,在台湾施行专制统治,进行“省籍歧视”,使本省人产生依然是“二等国民”的屈辱感。60…  相似文献   

5.
永别家乡 51年前,国民党政权残余势力逃到台湾,蒋介石也永远离开了家乡。 进入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的全面内战面临全面失败的窘境,为应付败局,蒋介石不得不于1月21日召开决策圈成员会议,宣布正式辞职,由李宗仁代理。此后,南京中央社正式播发这一新闻。下午4时10分,蒋介石飞离南京前往杭州,回到家乡奉化县溪口镇。 自下野回家乡到1949年4月25日离开家乡,在旧宅住了3个月又4天,此次是他自参加辛亥革命后在  相似文献   

6.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岛一隅后,为安身立命计,更加强化了“情治”工作。一是通过整饬,建立了便于运作的“情治”机构,打破了延续至台的派系纷争。二是完善侍卫制度,使“太上”“情治”职能再度强化。三是窥测风云,不断调整和变换活动手法:实施戒严法,派遣武装“情治”人员袭扰大陆,发展“敌后武力”,培养“情报细胞”……随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台湾“情治”工作仍将发挥应有的耳目作用。在严密控制岛内局势的同时,将可能在客观上为两岸统一做些善事。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当局自1949年逃台后,“中华民国”就成为历史,其国家政权破灭.但其在台湾仍然实行一党专制统治,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台湾形成了一个相对庞大的“公营”经济,包括“国营”、“党营”、“军营”和“县、市营”企业,成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也是台湾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主要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8.
“宪政改革”是在国民党:日统治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背景下,由李登辉主导进行的。它不仅攸关台湾未来的政治体制、权力分配及各派政治势力的消长,也关系到台湾内外政策的走向和今后的前途,因而,在为期两年的“宪政改革”过程中,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展开了剧烈斗争。“宪政改革”作为台湾“政治转型期”中一场重大政治变革,其结果必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央银行”于1928年12月在大陆成立,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迁台,1961年7月1日在台湾正式复业。复业本身,不光是重新开张恢复对外营业,而是标志着银行职权上的急剧变化。复业的前后,反映着台湾不同的经济背景。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期间,台湾当局选择了走内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根据这种内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台湾“中央银行”通过委托代管、代办等办法间接地调节金融。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台湾当局为了适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2)
正当下台湾社会,逐渐走向极端本土化,这种现象的成因复杂,非简单论述所说得清楚。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蒋介石政权在"白色恐怖"年月,对台湾的一些荒谬措施,以及对大陆长期的恶性造谣宣传,让人民产生对国民党的仇恨,对大陆存在着恐惧的心态。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美国国务院于同年8月5日发表《对华关系白皮书》声明:"中国大陆的丢失,由于国民党的倒行逆施,蒋介石的昏庸无能。"蒋介石则把丢失大陆责任推卸在作家身上:"国军以绝对优势,失去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曾经支持蒋介5打内战的美国当局,眼见中国大陆政权即将易手,不由得大为失望,便极力想在台湾岛扶植一个条美政权,地开蒋介石,另择代理人,以保持对台湾的实际控制。据现已按国的材料看,仅1949年一年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讨论台湾问题就达11次之多。其中,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乔汉·坎南的方案主张:1.台湾在政治上与国民党政权分离,在经济贸易上与中共绝组;!.美国联络菲、印、澳、新等国共同占领台湾;3.美国担任台湾海峡的巡逻警戒任务;4,蒋介石留台,须以政治避难者的身份相待之;5.邀请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的台湾经济是严重萧条的一年,现在新的一年已开始,今年台湾的经济形势又将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今年岛内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个背景是:去年“三合一”选举的结果是“蓝营狂胜,绿营惨败”;阿扁遭受重挫,“跛脚”已成事实;蓝营和绿营内部都处于整合之中;连、宋访问大陆的后续效应势必继续扩大;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在上述大背景下,笔者以为岛内经济和去年相比,在整体上虽会有起色,但起色很有限。岛内经济会比去年好些台湾是个小小的海岛,其经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据有关方面预测:2006年的国际油价涨势可能趋缓…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至1950年3月是战后台湾文学重建的重要开启时期,其去殖民性的进程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框架中,由台湾本省作家和大陆来台作家在台湾文学传统和中国新文学传统的艰难延续中展开。复杂的政治干预使去殖民性被当局简化为接受大陆政府统治,但台湾作家在认同中华文化上并未“失语”,他们仍以源自“民族精神”的“向心力”,顽强“回归”中国文学,并和大陆作家一起,以对战后台湾现实的深切关怀,延续、丰富了日据时期形成的台湾文学传统,其中根植于台湾的左翼文学思潮发挥了尤为积极的建设作用,提供了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在野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700多人从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5地机场启程飞赴台湾,成为1949年以来首批直接赴岛内旅游的大陆居民,开启了两岸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划时代之旅”。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19日,在台北市国父纪念馆召开的国民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马英九从连战手中接过党旗奋力挥舞,全场响起持久热烈的掌声,它标志着“马英九时代”正式来临。自1949年国民党来台后已经换了4位领导人。1975年蒋介石去世,蒋经国开始担任党主席(党“总裁”之名由蒋介石专用)。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国民党失败,民进党获胜,故意造成国民党败选的李登辉被开除出党,连战担任党主席。在此后的5年中,国民党历经坎坷,屡遭挫折,但在连战的领导下,渡过了一个个难关,现在仍是台湾政治舞台上最大的在野党。2005年7…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国民党退逃台湾,为加强对台湾的控制,巩固政权,蒋介石改造并强化了"党国体制",建立了二重侍从主义机制。侍从主义机制为国民党统合民众、控制社会提供了便利,在"党国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威权体制逐渐瓦解,台湾开始了民主化进程,但是侍从主义却以新的变异形式得以存留,继续影响着台湾政治。  相似文献   

17.
1949年,蒋介石决定将国民党及政府机构迁移台湾,自此,台湾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蒋介石作出这一决定,有一个逐渐酝酿并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台湾证券市场的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金融体制是国民党入台后将旧中国金融制度与日本占据时期台湾原有的金融制度混合发展起来的产物。二战后台湾的金融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改组日本占据时期的金融机构,二是国民党去台后大陆金融机构随迁的。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台湾经济的恢复和国民党当局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逐步放宽了金融机构的限制,全力推动岛内证券市场的发展。1960年正式成立台湾“证券管理委员会”,作为推动和监管证券市场的管理机构。60年代,台湾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对外贸易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到60年代末期已经超过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和政经形势的日益恶化,1948年底,国民党开始其撤退到台湾的行动.12月10日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1949年3月12日发行《中央日报》“台湾版”,同年5月20日由陈诚发布“全省戒严令”.8月1日在草山设立“总裁办公室”,12月7日宣布正式迁台.在此期间,两百多万国民党军队和其他人员涌入台湾,台湾成为国民党苟延残喘的据点.1952年10月,蒋介石的《反共抗俄基本论》在国民党七大上获得通过,“反共抗俄”,“反共复国”正式成为国民党“思想言论遵循准则”和基本政治路线.这一切,完全改变了台湾的政治格局和地位,同时,也附带地改变了台湾的文坛格局.  相似文献   

20.
郑剑 《八桂侨刊》2004,(2):62-62
在民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系统许多风云一时的人物,最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了台湾。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现择其部分,介绍给读者。白祟禧1949年底去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身份参加党务改组工作。1966年12月2日在台湾去世,终年7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