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学校德育工作应该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呈现的新特点,不断充实和创新现代化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它体现着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发展归属,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虽取得不少可喜的进步,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在文化和价值多元的猛烈冲击下,仍然面临许多新的严峻的挑战。一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二是德育的价值取向过多地强调传递既定的道德规范知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与小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化必须实现城市化   国际社会对于现代化的基本看法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不但要看其经济发展是否实现了工业化,政治生活中是否实现了民主化和法制化,精神生活是否世俗化,社会组织结构是否科层化,观念特征是否理性化,个人行为中是否具有普遍的成就意识与取向,社会分层是否实现了自由流动及是否以个人成就作为等级的划分标准,社会文明与开化方面是否实现了知识化……而且要看在社会生活形态方面是否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空间上,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及城…  相似文献   

4.
社区德育,是社区中学校、家庭以外的教育组织、文化机构、社会团体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借助社会控制手段对其成员施加影响而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社区德育具有生活化、实践化、社会化以及主体性、渗透性、全程性等优点。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的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体道德水平的差异性、德育环境的复杂性.德育内容的两面性、德育方法的不可控性等缺点。客观、全面、科学地分析社区德育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二重影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德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受一定的价值观念制约的,以经济和科学技术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变革为基础的,推动政治和文化深入而广泛变革的,促进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突变,以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具有指向性的文明变迁过程。德育的现代化是指一种受一定的价值观指导的、对传统的德育观念、德育体制、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等方面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进行改造的变革过程。德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念现代化;二是体制现代化;三是手段现代化;四是内容现代化;五是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受一定的价值观念制约的,以经济和科学技术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变革为基础的,推动政治和文化深入而广泛变革的,促进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突变,以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具有指向性的文明变迁过程.德育的现代化是指一种受一定的价值观指导的、对传统的德育观念、德育体制、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等方面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进行改造的变革过程.德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念现代化;二是体制现代化;三是手段现代化;四是内容现代化;五是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池平清 《党史文苑》2004,(8):104-106
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对高校德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高校德育工作应该面向世界。高校德育只有积极树立开放的观念,主动拓展德育内容,切实采取有效形式,认真建立运行机制,构建开放性的工作格局,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开放的教育和开放的社会,实现新形势下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德育目标作为对人思想道德的期望,是一种教育设想和教育理想,反映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要求,应既具有超前性、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高校德育目标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用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解读人文与德育的关系,其实就是从人文视角看德育和从德育视野看人文的问题。人文视角下德育目标的体系创新和方法转换主要包括德育目标体系的调整、提倡和推动跨阶层的观念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促进当代社会建设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在人文视野下,德育的方法转换所指向的主要内容就是跨学科借鉴和应用、方法鉴别和观念启示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推崇和传承。德育视角下人文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传承发展,把德育从课堂拓展开来,从理论辐射开来,从条文释放开来的有益途径,使大学成为文化传承的组织载体和文化创新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10.
彭勇 《当代贵州》2008,(1):10-12
精神的张扬可以引发观念变革,激昂思想活力、行为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指出,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前提。 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首先要实现精神上观念上的跨越,首先要挺直胸膛亮出贵州精神来。 省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及刚召开不久的全省经济工作会都提出了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这是贵州第一次对本土地域精神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描述,必将在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形成持久的话题和影响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变革,在全世界各不相同的社会里人们都在寻求着现代化的实现与发展,而社会的现代化是个全方位的现代化,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等诸多方面,这其中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观念的现代化,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人的观念的形成与改变除了与其所受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针,是邓小平理论深厚的哲学基础和魅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时空观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的“三个面向”,其具体内涵是:面向现代化--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进步性;面向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时空观念的开放性;面向未来──揭示了现代社会时空观念的超前性。作为体现现代社会时空观念先进性和时代性的“三个面向”,是我们克服落后的时空观念,解放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面向”时空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赋予了邓小平理论崭新的时代内容和无限的生命力,决定了邓小平理论开拓创新的理论风貌和魅力;它集中体现和凝聚在党的基本路线之中,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针;它的确立,引发出了一次深刻而持久的思想解放运动,并赋予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潘熙宁 《党建》2013,(11):46-4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仪式行为与社会成员国家观念的塑造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研究和分析德育仪式的现实作用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教育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实问题,联系大学生的德育仪式研究和实践都比较缺乏的现状,提出发掘高校仪式文化、加强大学生国家观念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中的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的影响下,将其转化为自身需要,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中,道德内化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实现内化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归宿。道德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铸造他们良好的道德人格。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经过教育者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当其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由客体变为主体,道德教育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必须综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坚持德育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协调统一的方针,做到德育的统一性与个体的独特性相结合,并注重对人的主体性精神的培养,充分体现个体人格发展的内涵及层次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实现德育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时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充实学校德育内涵,避免用“标准的”、“划一的”母本去熏陶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格的学生,创设个性化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谈谈德育接受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一种主导成分的教育,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德育。德育是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将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意识(志)和外化为自身的品德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的客观结果就是德育接受。德育接受客观上反映了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实质内容,因而它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德育接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德育接受的过程性学生良…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7,(2):18-18
社会现代化是—个高度综合的概念。 首先,社会现代化是社会领域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变迁。它有6个基本内涵:1.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社会转型;2.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3.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深刻变化;4.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大幅提高;5.国内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根本改善;6.国际社会地位的蛮化。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首先是国民素质教育,就是要使青少年具备做一个社会公民应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习惯、法纪观念等。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无疑涵盖了上述内容。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意义十分重大,它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关系到国家发展前途。德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内核在于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随着我国对外开…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人类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重的"五位一体"的高度,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通过归纳梳理欧美日韩等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生态道德教育典型做法,不难发现他们具有教育内容时代性、教育形式综合化、教育方法隐形化和教育效果长效性等共同特点,启示我国生态德育跳出传统德育的视野和观念,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构建完善的生态德育层次体系,采取认知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多种教育策略,兼顾德育的教化作用和法律的规范作用,促进"美丽中国"梦想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