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总结了丹春市、地、县、乡级医院在收治病人时确诊疾病死亡后,其亲属等认为死因不明,要求公安机关法医对尸体进行检验查明死因的案件。经尸体检验、毒物分析和破案证实,现已发现24例医院确诊疾病死亡者,实为投毒谋害致死。一、材料来源本文24例均系我科检案中积累。二、误诊医疗机构分布本文24例误诊的医疗机构,乡医院17例占70.83%,地区级医院3例占12.5%,县级医院3例占12.5%,市级医院1例占4.17%。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究尸体影像学方法在脑梗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脑梗案例尸体影像资料(PMCT和PMCTA)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讨论尸体影像学方法用于陈旧性脑梗或急性脑梗的系统诊断能力。结果 PMCT可用于陈旧性脑梗塞区域大小、部位和形态的记录,死后变化引起的脑组织密度改变无法完全掩盖生前陈旧性脑梗死。PMCTA能进一步满足狭窄、闭塞脑动脉血管的精准定位,通过观察狭窄闭塞血管对应供血区域是否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可用于是否存在急性脑梗(<24 h)的判断。利用尸体影像学单一方法判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原因尚具有挑战性,未来通过影像学引导进行尸体脑病变血管的精准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结论 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在尸体脑梗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将其作为法医尸体脑血管病理学检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3.
广泛性软组织挫伤致死3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永贞  苗瑜 《法医学杂志》2000,16(1):28-28,30
对37例广泛性软组织挫伤的面积、程度、死亡时间以及死亡后内脏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 ,认为 :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后死亡的尸体损伤面积愈大、程度愈重其死亡的时间愈短 ;24h以后死亡的尸体 ,肾脏的损害方始出现 ;典型的挤压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及组织学改变应在48h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规范化无名尸体的档案,完善公安刑事侦察破案机制,为侦察破案及司法审判服务。方法建立无名尸体信息登记表,并24h内登录上网,同时建立无名尸体信息撤销表,要求12h内撤消完毕。结论可快速查找无名尸体的尸源。  相似文献   

5.
1案例资料2013年1月24日,在某村的废弃灌溉渠内发现一女童尸体。尸体手臂上身与头一起装在蓝紫色条纹编织袋中;下身外露赤裸,一件粉红色的童装外衣包裹在脚踝处。打开编织袋发现尸体头部包裹一块白色枕套。上身毛衣及内衣沾染大量呕吐物,粉色外衣口袋内发现有小牙膏。尸长103cm,全身尸僵已缓解,背部及四肢未受压处暗红色尸斑;面部大面积皮下出血,颜色深浅不  相似文献   

6.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刘某,女,24岁,与朋友乘车外出途中突发不适、呕吐,并出现意识不清,急送附近卫生院,经医务人员确认刘某已无生命体征。1.2尸体检验于死后1 d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查:成年女性尸体,尸长155 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斑呈暗红色,颜面、口唇、双手指甲床明显发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部有轻微头皮挫伤;胸廓对称,腹部平坦,外生殖器未见异常,体表未见其他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 口鼻周蕈形泡沫多见于生前溺水死亡或中毒死亡的尸体,偶见于疾病。扼颈烧死出现蕈形泡沫的案例罕见,现报道1例。 案例资料 郭某,女,24岁。其情夫张某讨钱未果而将其掐昏后放火焚烧,尸体在火场呈头南足北顺床仰卧,体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死亡时间(PMI)与血液红细胞AT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具有确切死亡时间的尸体30例,在死亡后6、8、10、12、14、16、18、20、22、24h分别于第4肋间进行心脏穿刺取血,利用生物发光法检测血液样本红细胞ATP含量(μmol/gHb),并观察红细胞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亡后1~24h之内呈现非匀速下降趋势,与死亡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1(P=0.000);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及尺。值为:Y=-0.096X+2.872(x为死亡时间),R2=0.936,P=0.000。结论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后1—24h之内的变化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对Marshall和Hoare的尸体直肠冷却数学模型做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于在环境温度为3°~24℃时推定死亡时间的新方法。用本法检测34具机械性损伤尸体与国内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效果较优,于死后15小时内进行168次计算,误差在±1小时内的为57.1%~77.7%,它能较好地反映个体差异,因而比Marshall等的原方法更能客观地反映直肠冷却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患儿,男,3月龄,某日诊断为感冒。当日下午出现不明原因、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间隔约10 min,家属诉无腹泻、无发热。次日晚,患儿出现腹胀、呼吸急促、口唇发黑、翻白眼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患儿已死亡。1.2尸体检验死后24 d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双眼结膜苍白;腹部高度膨隆,口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死亡时间(PMI)与血液红细胞AT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具有确切死亡时间的尸体30例,在死亡后6、8、10、12、14、16、18、20、22、24h分别于第4肋间进行心脏穿刺取血,利用生物发光法检测血液样本红细胞ATP含量(μmol/g Hb),并观察红细胞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亡后1~24h之内呈现非匀速下降趋势,与死亡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1(P=0.000);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及R2值为:Y=-0.096X+2.872(X为死亡时间),R2=0.936,P=0.000。结论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后1~24h之内的变化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特定条件下尸体腐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为解决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观察蝇蛆在尸体上所经历的温度变化,探寻其变化特点和规律为法医昆虫学检验提供依据。方法在深圳不同季节放置猪尸于室外的草地上,温度计探头分别置于舌下及插入直肠约5cm深处。分别观察记录口腔和直肠的温度,死亡第1d每小时测定尸体温度1次,从第2d开始每天定时测定3次。尸体上蝇类昆虫(成虫和幼虫)的发生情况逐日进行观察记录。在实验室观察恒温下不同蝇蛆滋生密度对猪肝块温度的影响。将初孵幼虫按不同密度分别接于新鲜的50g猪肝上,插入温度计,使温度计探头与猪肝块充分接触,再置于24℃的生化培养箱内饲养。在同样条件下,设立未接入初孵幼虫的猪肝块作为对照组。每天分别测定记录5次,然后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蝇蛆滋生可显著引起尸体温度上升,春季最高约上升8℃,夏季最高可上升22℃;升温主要集中在蝇蛆聚集的部位;蝇蛆滋生引起猪肝块温度上升的幅度较小,一般仅为数度;随着滋生密度的增加,升温幅度增加。结论蝇蛆活动可引起尸体温度上升,从而影响昆虫发育历期。凡有蝇蛆滋生的尸体均不能忽视"尸热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女,38岁,2010年12月24日许,被发现在某酒店内死亡。现场勘查见尸体下身裸体仰卧于床上,睡衣掀至乳房上方。经调查,某女曾与一男子共同进入该房间,据该男子反映,当与某女发生性关系时,某女突然出现气促、抽搐、呼之不应,男子遂离开现场。1.2尸体检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等电聚焦技术对12例(男7例,女5例)尸体组织 EsD 分型及检出时限进行研究。死后24—48小时的14种组织,除皮肤外均能检出 EsD 并能正确分型。组织中 EsD 检出时限37℃为3天;室温为3周;4℃为5周。  相似文献   

15.
<正> 人的体貌特征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如:在案件调查中群众对案件加害人、嫌疑人、被害人及相关证人体貌特征的回忆;法医对无名尸体体貌特征的描述;下发认领无名尸体的通报;失主认领无名尸体的依据;根据死者体貌特征进行像貌复原等。  相似文献   

16.
1简要案情2005年7月1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现场位于该县某移动公司营业厅一出租房屋门前,尸体头北脚南,仰卧位于门前的人行道上,头部东侧约70cm处有一堆装修垃圾,其上有一椭圆形凹陷,圆底浸有血迹,凹陷处的北侧有一大小约30cm×24cm×10cm的混凝土块。尸体东南侧约80cm处有二十余根约3cm长的头发,部分有血迹。头部上方约10cm处有自东向西的甩溅血迹,尸体周围以右下侧为主分布有约160cm×60cm的不规则形血泊,距脚南侧约30cm有向东南方向行走的单侧血足迹,每处血足迹西北侧均有2~3处大小不等的滴落血迹。距尸体南…  相似文献   

17.
1案件简介 2008年6月24日,某水闸门附近发现一具女尸。由于尸体高度腐烂,且办案部门要求进行颅像复原,因此技术人员事先将颅骨进行了水煮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一、部门规章及规章性文件1.《尸体出入境和尸体处理的管理规定》要点:严禁进行尸体买卖,严禁利用尸体进行商业性活动。除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以及法医鉴定科研机构因临床、医学教学和科研需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尸体捐赠;使用完毕的尸体,由接受尸体的单位负责对尸体进行殡葬意义上的最终处理。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要点:对转让住房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人可凭原购房合同、发票等有效凭证,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允许从其转让收入中减除房屋原值、转让住房…  相似文献   

19.
公安法医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公安法医检验工作的好坏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侦察破案、案件的起诉和审理。本文作者现就公安法医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1 突出而普遍存在的问题1.1 现场勘查工作不细,该检的没检 法医现场勘查工作不细,该检的没检,已成为案件难以办结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集中反映如下。1.1.1 对水上尸体、腐败尸体、看似自杀或意外死亡尸体的检验,马虎应付,得过且过 有些法医对水上尸体、腐败尸体的检验,通常只作外表观察,不进行解剖检验,仅根据尸表没有损伤而作出溺死或病死的结论;对看似自杀死亡尸体  相似文献   

20.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