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当代表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具有这种文化自觉,才能引领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人民享有社会主义文化的权利,激发人民积极参与文化发展的创造力,共同建设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在开放中改革,在发展中建设的导向,处理好党的文化领导、政府依法管理文化和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关系,以开放改革促进文化的繁荣,以文化的大发展提升民族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被称之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在日本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催生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又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远琪 《湖湘论坛》2002,15(3):62-63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范式,它与现代先进文化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网络文化在其发展中,必然经历与先进文化摩擦、磨合、交融的辩证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必须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利弊,积极引导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发挥网络文化在弘扬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质性网络文化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划时代的成果,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革命性飞跃。虽然网络文化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难以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质文化,总体上与先进文化有着相容性和一致性,并在…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中华孝文化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应对多元竞争的文化现实挑战,以进一步焕发新的青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需要的孝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孝文化,是科学创新的孝文化,是现代化的孝文化。为了推进孝文化的现代化,使孝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孝文化应该不断在其理念上、内容上、形式上和活动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统一论坛》2013,(5):19-24
三、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充分实现,是中国人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人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事务管理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成果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乔云 《前进》2012,(6):28-29
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的“精、气、神”,对于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组工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工作,必须以组工文化创新为先导。去年以来,孝义市在围绕政治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又提出家庭文化和孝义特色文化,形成“六位一体”组工文化建设体系,不断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进程。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面对为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试点提供更加坚强组织保证的历史任务,必须通过进一步创新组工文化,  相似文献   

7.
胡芸 《前进》2008,(2):43-4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就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我省文化发展的动力,通过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要着眼于实现文化强省建设“六个增强、一个跨越”的目标,坚持用时代的要求审视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巩建华  刘伟 《前沿》2008,(8):176-17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赖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本土化。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中和文化”的内在文化张力和外在文化影响日益突现。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弘扬“中和文化”,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多得的素材,是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和发展、追寻价值和意义,创造美好未来的文化基础,是中国文化繁荣兴盛的理性依归,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陈晋 《湖湘论坛》2002,15(2):4-7
一、在革命与文化的互动中走上新型文化之路毛泽东是带着五四运动前后接受的文化资源,所融炼的文化品格,走进革命队伍的。在1921年以前,他有自己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观点,但严格说来,这些都还不是他后来所追求和认可的新型文化。当马克思主义学说加上俄国革命道路,被五四的先进群体选择之后,即为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性转变。但是,这种转变还只是开端。具体而丰富的新型文化的出现,必须有待于革命实践的深化,有待于理论思考的丰富,有待于文化活动的具体开展,有待于文化产品的大量出现。毛泽东关于新型文化的思考和…  相似文献   

10.
当今,文化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上文化实力成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成为最具深刻内涵的竞争,文化对抗成为带有根本性的对抗,文化建设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团体、单位文化,  相似文献   

11.
唐秋艳 《当代广西》2012,(12):22-23
锄头一放,吹拉弹唱,乃是佳音不断;宾朋欢聚,山歌茶酒诗,甚是至醇至香……说起武鸣文化,上至古色古香的骆越民俗,下至“白天泥腿子,晚上戏台子”的文化大展演,都备受赞誉。多彩的壮乡民族文化声名鹊起,得益于近年来武鸣县如火如荼、创新模式的文化建设。如今,武鸣县正致力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核心带动工程”为统领,不断完善文化发展机制,挖掘民族文化精髓,打造特色民族文化精品,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丰富民族文化内涵,不断展现中国壮乡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梁勇 《群众》2006,(10):37-39
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作出了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江苏的决定,制定了“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以及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建设文化江苏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发展先进文化生产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导向,大力发展先进思想文化,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文学艺术生产,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让全省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这标志着我省文化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汤涛 《湖北宣传》2006,(5):9-10
进入新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优势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口益重要的环境优势,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使文化建没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近年来,恩施州视文化为灵魂,视文化力为生产力和竞争力,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同繁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和谐发展,切实加强文化大州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邹广文 《求索》2023,(2):16-26
文化自信自强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文化自信自强何以重要?第一,文化对于民族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因素;第二,文化自信呈现出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诉求彰显了文化自信自强。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以人类现代化为普遍参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是一个“关系”概念。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生成中国的现代性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铸就中国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兴盛,需要自觉凝聚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和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素养。只有始终秉持文化自信,才能不断走向文化自强,由此迎来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5.
房广顺  祁玉伟 《长白学刊》2023,(1):140-146+2
近代以来,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华文化的伟大发展史。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科学性、开放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现代化。当前,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陷入文化困境,文化扩张主义也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充分认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对于坚持我国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走好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再泉 《今日浙江》2008,(18):59-59
路桥区全面落实省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战略,自2005年以来,坚持文化惠民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文化燎原”计划,着力构建“5分钟文化圈”,不断创新文化载体,搭建工作平台,丰富内容和形式,全面推进文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达到以文化工作引领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工作引领“两个社会”建设,以文化工作引领商贸城市发展,努力做到点燃文化星火,燎原商都大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郑国蓉 《湖北宣传》2006,(11):26-26
近年来,潜江市委、市政府创新文化发展思路,打造曹禺文化品牌,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加强文化名市建设,努力把潜江建设成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结合,具有深厚底蕴和较高品位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8.
水家跃 《群众》2023,(1):35-3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目标,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信自强”,两字之增,富有深意。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基础,文化自强是文化自信的提升;文化自信重在内在意志力的确定,文化自强突出外在实践力的昂扬。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交融汇合,为江苏构筑新时代文艺高峰注入了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指明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代文化经历了痛苦的文化重组。从器物文化的接收到制度文化的探寻,中国近代史,是广义的文化冲突史。封建文化依旧为主体,资产阶级文化蔓延,新文化开始诞生。由单一到多元,新的自然学科的涌现,使中国文化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20.
樊泳湄 《创造》2002,(11):44-45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消费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反映,体现的是其民族心理特质和群体生活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文化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云南农村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发展先进文化是其重要内容,而在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受到来自当地传统文化思想及农村群众固有文化模式的阻碍,影响了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在这些阻碍中,除了文化观念、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等外,来自消费文化的阻力是明显而巨大的。因此,研究云南农村消费文化,探索其发展方向是建设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