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春阳 《人民论坛》2012,(23):160-161
玉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核心是以玉作为载体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再创造。玉文化产业要拓展海外市场,就必须加大对玉文化传播的力度,通过举办国际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海外举办专业性玉展以及向海外大力推介玉文化旅游等传播方式,积极培育海外消费主体,拓展海外市场,促进玉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开发民族人文资源,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旅游业与商业贸易相结合,发展城市民族经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及旅游购物消费市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继开发了云南民族村、石林、大理、丽江、版纳等民族风情旅游区,为发展民族经济做出子巨大贡献。1995年,到云南旅游的海外游客达59.69万人次,国内游客达1600万人次,全省旅游收入61.15亿元,外汇收入水平1.65亿美元。旅游业成为继烟草之后云南有一新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消费的增长,云南奇异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还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郝志刚 《传承》2009,(4):98-99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的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结合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和道德功能。本文就玉文化和儒家文化相互关系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的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结合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和道德功能.本文就玉文化和儒家文化相互关系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亮点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荣获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荣誉。该县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聚焦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特别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全县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化,形成了红色文化游、农耕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康寿养生游、中国红玉文化游等为一体的立体化旅游格局。2017年,该县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广西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1,(8):46-49
香格里拉蓝月山谷景区项目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文化旅游与金融产业融合的代表项目;是以大企业集团带动大产业发展,实现藏区发展、改善藏区民生的一个重点项目;是迪庆香格里拉标志性扶贫项目和援藏、富藏项目。在滇沪合作大平台的框架内,依托云南文投集团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自身的资源优势,共同投资建设蓝月山谷国家级香格里拉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区,围绕香格里拉品牌资源优势,构建以文化及旅游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链,带动云南藏区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性发展,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及农牧民增收,以经济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进一步巩固云南藏区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正桂林鸡血玉从开发利用至今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喜爱鸡血玉的人越来越多,鸡血玉未来市场越来越被看好,全国各地宝玉石玩家、收藏家和企业家纷至沓来,前往龙胜的山区中淘宝。发展鸡血玉文化是发展桂林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桂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新兴产业的鸡  相似文献   

8.
李思恒 《创造》2002,(2):25-26
地处滇中北部昆明和攀枝花两大城市之间的武定县,由于历史和自然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形成了“山区、贫困、民族、宗教”四位一体的特殊县情,经济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同时,也正因为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气候、历史和民族文化等因素影响所致,又给武定这块贫穷的土地,造化了奇特山川、河流,留下了著名的狮子山、关坡欧州风光和武定大裂谷等丰富而又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何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旅游大省的发展机遇,云南武定旅游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旅游资源分散,开发程度较低。狮子山风景区…  相似文献   

9.
观光农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彬 《思想战线》2001,27(4):51-53
观光农业是国内新兴旅游形式.云南作为山原农业省区,有独特的景观赋存条件,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云南农业为特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资源和空间,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了环境条件,应该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规划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繁杂的礼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在:朝聘车马与服饰的不同规格体现了礼仪文化的伦理特征,朝聘中的告庙告祖等现象体现了特定的信仰习俗文化特征,朝聘时的宴饮会客体现了一定的饮食文化、政治礼仪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特征,而朝聘中执玉、授玉与受玉、辞玉与还玉等习俗则体现了玉文化的蕴涵。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旅游中的独特资源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在旅游开发中备受关注.通过对云南大理双廊白族的田野调查发现,居民为了迎合游客的消费偏好,在向旅游者展示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建筑、服饰、思想观念及价值观、民族习俗偏离传统等文化失真现象.政府疏于管理是导致文化失真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发挥其公共职能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大理是云南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古代西南丝绸之路通过这里,使大理在内地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随着滇缅公路、滇藏公路的相继修通,大理又成为通往滇西和滇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理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使大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但是,由于建国以后长期以来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欠债,使大理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发展的改革开放新形势之间极不适应的矛盾日益…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新世纪云南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祥和 《思想战线》2000,26(5):93-96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本土化程度强、品位高等特点,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经过不断建设,云南已建成一批佛教文化旅游景点,不少地区也把佛教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外以宗教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很有特色,一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要使佛教文化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就要解放思想,加强研究,推出精品路线,发掘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季康 《今日民族》2008,(12):45-47
在全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层次的成熟,旅游资源的商业化运作,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更加注重文化挖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民族文化的展示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核。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斌 《创造》2014,(4):26-27
正旅游是关联度很高的行业,旅游要素中哪怕有内容是地产,它仍然要服务旅游业。最近,有媒体报道,云南在旅游二次创业中,引资7000亿元,大规模商业开发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在历史文化开发保护的名义下全盘产业化,大搞旅游地产开发。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一疑问,记者采访了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何池康。据了解,2005年底,云南做出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决策,提出优化结  相似文献   

16.
创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发展云南旅游业,走文化与经济结合的路子,不但要有正确的思路,更要有民好的措施。其中,将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系统发掘整理,使民族、旅游、餐饮和文化结为一体,来构建我省又一新的产业如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旅游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旅游文化建设张晓萍一、努力开发度假区内部文化资源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总则中明确提出:该度假区是聚旅游观光与度假相结合,与东南亚旅游市场融为一体、成为既符合国际旅游度假要求,又有云南民族特色的、以接待海外旅游...  相似文献   

18.
一、开发建设海埂云南民族村旅游基地的必要性云南是一个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的边疆省份,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其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就有十五个。在海埂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云南民族村,集中反映全省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民俗和民情,充分体现各少数民族团结、平等、繁荣、进步,坚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既能促进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又可作为向国内外游客宣传介绍云南的一个窗口,提高云南各民族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从而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旅游事业是云南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昆明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旅游景点,形成  相似文献   

19.
体育旅游是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体育旅游业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云南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并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良好的配置状况,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与比较优势。因此,应对云南体育旅游业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类型与发展对策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