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务犯罪审讯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激烈较量,犯罪嫌疑人抗审能力的增强、法律限制的增多、可用证据不足等给审讯带来严峻的挑战.笔者通过对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对审讯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常用有效审讯方法等进行了分析,认为侦查人员应科学合理地使用证据法、利用矛盾法、情感影响法、说服教育法和错觉扩大法.  相似文献   

2.
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在认识方面存在偏见和注意力分散等消极心理,在情绪情感方面存在急躁情绪、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等消极心理,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从众心理、信心不足、优柔寡断和缺乏自制等消极心理。从某种角度讲,侦查人员心理素质的优劣制约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从而决定着讯问的成败。因此,自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侦查讯问中积极主动地对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心理进行有效的调控,是适应侦查讯问要求,实现侦查讯问既定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侦查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着他们存在亚健康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较大.紧张的工作节奏、缺乏安全感、生活无规律、社会不理解等原因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相应产生,因此,要从思想、宣传、常识、预防和治疗入手,使侦查人员远离亚健康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2013年《刑事诉讼法》都对侦查人员出庭有相对明确的规定。当前关于侦查人员出庭的意义和价值近乎形成共识。但由于相关制度的疏漏、保障措施的缺乏,使得司法实践中很难确保侦查人员按规定出庭,难以达到预期的法律效果。对相关法律条文及侦查人员出庭的司法现状分析来看,现阶段不宜轻率地让反贪侦查人员从幕后走向前台,而应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建立应对保障措施和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背景下,侦查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和企业打交道,侦查人员和企业的合作程度与打击网络犯罪的效率息息相关,通过对侦企合作进行研究,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缺失导致侦企合作无法可依;侦查人员调取数据难度大、成本高;合作协议内容各异、信息共享不足;企业以被动性配合为主、增加办案难度;侦企沟通渠道不畅通,影响基层民警办案积极性等五个方面,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策略,以有效解决当前侦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侦企合作效率,更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以侦查人员岗位胜任力为视角开展侦查队伍建设,对于推动侦查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确定了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下侦查人员的岗位胜任力理论模型,应用统计分析法确立了以执法能力、职业价值观、个性特质、认知力、执行力五个维度为核心的侦查人员岗位胜任力蜂窝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侦查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在侦查人员选拔、考核及培养中的应用路径。期望相关的研究结果为侦查机关测评、选拔、培养侦查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及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7.
侦查人员人际智能,指侦查人员与人交往时运作的对别人特征、感受、意图与变化认知及根据这种认知进行回应的智能。侦查人员人际智能的要素包括对人际信息的关注觉察、辨析解读、准确记忆、策划回应与意志情感;侦查人员人际智能的衡量标准与特征是人际交往的目的性、对"人际信息"反应的正确性、迅速性与技巧性;保障及提升侦查人员人际智能须做好准备及预案、改善体力与心境、改善并巩固胆商与情商、加强学习训练、改善自我认知智能与语言智能、注意形象气质、多与人交往并兴趣广泛。  相似文献   

8.
军事体能为基础的军事特种技术训练营养和训练损伤预防,是密切关联的两个问题。其训练中的致伤因素,包括身体、技术、训练管理、自然条件和心理因素等。在训练中,近战格斗、攀登、泅渡、越障等,各有其预防致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从立法上看,目的正当性即为搜查的实体要件。实证研究表明,侦查人员持证搜查的情形并不多。在《呈请搜查报告书》中,侦查人员所说明的仅仅是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以及证据。审核与审批人员在对申请进行审查的过程中,更多的也只是关注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证据。由于立法对搜查的实体要件设定过低,在缺乏一个有效的外部程序控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搜查措施被滥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改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标志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确立.该规则使侦查机关的侦查模式、侦查成本、侦查讯问及侦查人员的人权保护意识、取证理念等面临多重挑战.为此,要加强对侦查人员人权保护意识、诉讼意识等培训;切实转变侦查办案模式;建立非法证据防范机制;加强侦查投入,提高侦查取证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从立法上看,目的正当性即为搜查的实体要件。实证研究表明,侦查人员持证搜查的情形并不多。在《呈请搜查报告书》中,侦查人员所说明的仅仅是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以及证据。审核与审批人员在对申请进行审查的过程中,更多的也只是关注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证据。由于立法对搜查的实体要件设定过低,在缺乏一个有效的外部程序控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搜查措施被滥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体育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感,过多过繁,学生不感兴趣以及教学方法陈旧僵化,学生不愿接受等缺陷.为此,必须调整高职院校现有体育教材的内容,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方法.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就业走向,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探讨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用身体训练的意义,并提出实用身体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法治国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由于我国的法律传统、诉讼观念、文化背景的影响,相关配套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基本理论入手,在对《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的搜查、扣押作为国家强制力的实施,应当受到诉讼中应具有的正当程序精神的制约,缺乏完善的程序制约则对公民权利极易造成威胁.完善的搜查、扣押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素:必备的程序要件;侦查人员紧急情况下的合理限度;违反程序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等及完善的法律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提高侦查人员的技术素质,是当前严峻的治安形势的需要,是侦查破案实践的需要。侦查人员的技术素质具有广泛性、实践性的特点。要通过培训、自学、实践等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侦查人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两大法系国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情形可以概括为“控方证人”和“普通证人”两种模式,两者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诉讼理念和价值取向.中国的侦查人员基本不出庭作证,实践中通行的是“情况说明”模式,主要通过提交书面说明材料的方式作证.这种模式的形成与我国的诉讼结构、庭审方式、业绩考核制度和国家赔偿制度等因素息息相关.两个证据规定明确要求侦查人员在法定情形下必须出庭作证,但无论是法律规范还是司法实践都表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这个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保障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实施,必须改革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审判方式,构建以裁判为中心的纵向诉讼构造,提高庭审效率和律师辩护技巧,加强对被告人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侦查作为一种新型的侦查模式,已在侦查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信息化侦查中缺乏对公民隐私权的必要保护,从而导致信息化侦查过程中公民隐私权容易遭到肆意践踏.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信息化侦查的法律规制、建立侦查机关内部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化侦查中公民隐私权的救济机制、增强侦查人员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意识等途径,实现信息化侦查中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反贪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工作并非新生事物,然而在实践中却始终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缺乏在机制构建层面上的关注。当前,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正在由“侦查中心主义”转向“庭审中心主义”,对于反贪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工作的讨论也由此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反贪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工作面临诸如理念滞后、信息不畅、工作冲突、效果不佳的实践困境。实现反贪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工作的价值,应在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相对合理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侦查程序中侦查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活动中,侦查人员刑讯逼供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侦查程序很不规范,侦查机关的侦查权力太大,缺乏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浅析电子证据及其提取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就是经由电子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连接软硬件,通过存储、复制、传播等手段而产生的各种以数字格式存在的,并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电子证据具有证明的准确性、存在的脆弱性、反映的依赖性等特点.电子证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数据冻结法、数据转移法和数据跟踪法等.在固定电子证据时应考虑电子证据文件的大小并选择合适的载体;在固定时应由两人进行并制作固定过程记录;侦查人员在使用电子证据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