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晖 《新法规月刊》2021,(2):98-118
现代国家治理必须依循法律和法治,其中法治思维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政治思维、后者是司法思维;前者是战略思维,后者是技术思维;前者是治理思维,后者是裁判思维;前者是大众思维,后者是职业思维.国家治理,既需要关注并培养所有主体(普通公民、法人、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等)的初阶法治思维,以确保人们行为对法律和法治的依赖,确保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法治取向;也需要关注并培养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公权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律人)的高阶法律思维,使其行为不但被安排在高阶法治思维之中,而且藉此进一步保障和引导大众对法律和法治的依赖,巩固其初阶法治思维,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落实法律之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 一、概论法律冲突法是国内私法中处理含有"涉外因素"那部分的法律。所谓"涉外因素",就是指与英国法不同的某些法律制度的一种联系。这样的一种联系可以存在于:例如,在外国缔结或履行的契约;在外国构成的侵权行为;在外国的财产;或是诉讼当事人不是英国人。在法律冲突法中,一个涉外因素和一个外国国家,是指一个非英国的因素和一个英格兰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目前利用外资情况一般而言,利用外资概括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前者指本国资金直接投资于接受投资国(称东道国),具体方式可分为建立不同形式的生产企业,投资与风险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内参与生产经营工作,共同或单独分享盈利和负担利润。后者则指外国资金以贷款形式贷款予接受资金国,是纯属债权和债务关系,贷款人主要包括联合国组织,国际贷款基金会,各国政府优惠低息贷款及外国商  相似文献   

4.
张鹏 《知识产权》2024,(1):106-126
各国在处理跨境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域外法律适用问题时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即单向域外适用模式与双向域外适用模式。前者更多地是将知识产权视为一种政策性的特权,在处理域外侵权行为时往往不会发生外国的知识产权法被本国法院所适用的情况,但会出现本国知识产权法适用于发生在域外行为的情形;后者更多地是将知识产权视为一种民事权利,对于发生在域外的行为,本国法院既可能适用本国知识产权法律,也可能适用外国知识产权法律,是否发生外国法律的适用取决于一国立法对较为中立的连接点的界定。我国在立法上采取了以“被请求保护地”为连接点的双向域外适用模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并不进行法律选择而是径行适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这将导致在司法上采取了将中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于域外行为的单向域外适用模式。我国应在跨境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域外法律适用问题上回归双向域外适用模式,并在具体纠纷裁判中丰富和明确“被请求保护地”的含义,同时设置“无所不在”侵权行为的特殊法律适用规则,限制当事人共同选择适用法的范围以及确定公共秩序在准据法选择中的适用,以实现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单方法律行为和单方行为之债的受限地位,是相对于契约主义而言的。单方法律行为、单方行为之债普遍存在,无害于私法自治原则,相反,却在契约无法企及的领域内,践行着私法自治的精神,也是对交易关系的稳定和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最大维护。其受限地位.有悖于法律行为概念体系的内部和谐。因此,应一般性地承认单方法律行为在法律行为体系中的地位,一般性地承认单方行为之债在债的发生根据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使单方法律行为的地位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法律服务市场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无论是法律服务市场总量方面,还是法律服务需求类型方面,均会有重大变化。西部大开发所产生的巨大的法律服务空间,吸引了加拿大以及我国香港、北京等地律师同行以建分所等形式登陆西部,积极拓展业务空间,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总体而言,近10年的西部开发将给律师带来以下机遇。 ──法律顾问需求日增,顾问职能将有质的变革。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与美国的“西进运动”不一样,后者是企业主自发的行为,最根本的动力是利益所驱;而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是政府为实…  相似文献   

7.
肖伟 《财经法学》2016,(2):94-99
我国对建议型内幕交易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存在着明显不协调的现象。前者将其作为独立的一种行为样态,而后者却没有规定相关的罪名。域外法律对此主要有两种做法。欧盟、我国香港地区、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将建议型内幕交易行为单列为一种独立的内幕交易行为样态,但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却未规定该种内幕交...  相似文献   

8.
德国法自古以来就是继受罗马法,并且实行全盘继承。其在继受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民族法律文化,其在法律行为的规定与罗马法契约的不同也正好说明了自身的特点。两者最大的不同,归根于一句话:契约是基于对人的信任,而法律行为是基于对法律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王慧 《中外法学》1996,(4):35-41
<正> 跨国公司在当今的国际经济舞台上越来越活跃。跨国公司是不是国际法主体?学者们存在两种意见:即有的以国家契约、国际仲裁为理由论证跨国公司是国际法主体;有的则认为跨国公司不是国际法主体。搞清这个问题,对管理和控制跨国公司的活动,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契约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一)国家契约及其性质 国家契约是国家、国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与外国公司或外国公民之间缔结的具有商业性质的契约。契约中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在指定地区内允许外国投资者个人或法人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利。有些作者还曾使用其它名词来表示事实上的同一概念,如特许协议(费里德曼)、经济发展协定(布尔坎)、准国际协议(舒瓦曾伯格)、半政治性契约(兹韦格)及跨国协议(拉立夫)等。之所以使用不同的名称,是因为对国家契约的法律性质认识上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0.
“适当论”:国际合同法律适用理论的归结与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复杂性根据国际私法原理,所谓“国际合同”,是指由于某种跨国因素的存在而涉及不同国家的立法管辖权或不同国家之间法律的选择的合同。②“跨国因素”和“法律选择”两种情况并存是我们确定国际合同的依据,两者缺一不可。但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关键。跨国因素把一项合同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联系起来,因而使得该合同具有了国际性,可能产生法律选择问题。但是,有了跨国因素,却未必当然涉及有关国家的立法管辖权,未必当然发生法律选择问题,因而该合同也并非当然属于国际合同。③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许冶飞 《法制与社会》2010,(32):295-295
罗马法的法律事实分为本意的法律事实与自愿的法律事实,本意的法律事实发生法律效果不需主体的任何意思,自愿的法律事实需要主体的意思但是主体的意思必须要与客观的条件相互竞合。前者相当于现代法律中所说的自然事实和事实行为,后者相当于表示行为。  相似文献   

12.
国家行为原则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事人一方在外国领土上依照该外国的国家法律或行政命令作出的行为,或在当事人本身是外国国家的情形下,该外国国家在其领土内作出的行为,或外国国家官员在该外国的领土内依据该外国法律或行政命令作出的行为,如果根据法院的法律为非法而须承担法律责任,法院能否审查...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法和竞争法都是价格歧视加以规制的法律,前者规制外国公司以不正常的低价进入本国市场的行为,后者则适用于国内市场.虽然从传统理论上看,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都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制度.但其实二者从保护对象和目标,到具体的实施细则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将具体研究WTO框架下反倾销与竞争法的冲突及协调.  相似文献   

14.
在新法背景下,无证行医和非医师行医的法律规范竞合增多,存在一定的找法困难。以诊疗范围作为各法律规范涵摄的界分,以最密切联系为原则,在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流转匹配,可作为非法行医行政处罚的法律选择路径。无证行医各法律规范的竞合是法条竞合,与诊疗范围匹配最密切的特别法条优先适用。非医师独自一人设置场所行医,同时构成无证行医和非医师行医,是借助案件事实才发生法条关联的想象竞合,处断为相同罚种择一重、不同罚种合并。对自然人涉非法行医的行政处罚,应以行为人和行为为区分而选择法律适用:前者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医师身份,后者考察行为作用和诊疗范围。  相似文献   

15.
论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从案例出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法中的免责事由按损害是否由被告人的行为造成而分为正当理由和外来原因两类,前者因被告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而免除或减轻被告人的责任;后者因被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缺乏直接因果关系或者说损害不是被告人的行为造成的而免除或减轻被告的责任。关于外来原因是由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两者构成,还是不可抗力包含了意外事件,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同时,我国侵权法学界也是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案例出发对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作实证分析,以期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作较清晰的界定。一、我国法律和…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关系。人际交换的关系在形式上表现为契约的交换和非契约的交换,两者在交换的主体意义、交换内容的性质、交换的程序意义以及交换的公正性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非契约交换到契约交换的历史演化,非契约交换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开端,而契约交换则是社会关系发达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法律因陌生人契约交换的需要而产生,并为陌生人的契约交换提供保证,从而法律与契约的交换形成了同构的关系。法律在将契约交换的关系纳入自己的领地时,也与非契约的交换关系发生了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法律与非契约交换之间形成了张力。  相似文献   

17.
建湖 《政府法制》2014,(26):32-33
本文即以黛玉的这一具有典型性的身份为切入点,来分析清代继承法律制度。 父亲有无财产可供继承 清代继承法律制度秉宗法等级为指导原则,虽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并行,但重身份而轻财产。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界限不明,在很大程度上两者互为混同,后者是前者的附随,前者决定了后者。  相似文献   

18.
法律冲突是国家与国家或国家与某一特定地区之间在民事经济交往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专门研究的特有现象。冲突法范围一般包括司法管辖与权限、外国或地区判决、法律选择等三个方面。中国和香港由于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法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香港和台湾地区对内地投资日益活跃和增加,因此,法律冲突则会越来越普遍和增多。重视和加强对这方面法律冲突的研究及规范,具有重要的和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实务中结合这一理论略举实践一例,浅谈如下:一、法律冲突的发生和司…  相似文献   

19.
简基松 《法律科学》2011,(2):163-171
从法律依据和认定主体的角度来分类,认定恐怖主义组织的机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司法认定模式;二是行政认定模式。前者是最基本的认定模式,后者是对前者的有益补充。中国显然采取行政认定模式作为有益的补充。参照外国的先进经验,中国关于恐怖主义组织的行政认定模式需在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构建严格的认定程序,要体现出认定程序的高法律层次性、详细性、全面性和正当性;二是增加司法审查程序,以保证认定行为的合法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金融和房地产业务活动中,贷款申请人把自己所属的房地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抵押给银行,在抵押解除时将房地产所有权或使用权从银行赎回的活动,被称为房地产按揭。它是一种专门以房地产所有权或使用权为贷款抵押的法律行为,是香港公民、法人解决购房资金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金融业务活动和房地产经营的全面开展,房地产按揭(抵押贷款,下同)这种通行的国际惯例已开始引入大陆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一业,它将对大陆银行贷款安全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起一到保障促进作用。加强对香港房地产技揭法律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金融房地产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