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该问题涉及领土主权问题、敏感的历史问题、国际法问题和国际关系,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很快成为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2009年以来,南海形势急剧恶化,国内相关研究迅速升温。对国内该问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同时注重对近期研究的总结与分析,应该有助于推进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外南海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问题自出现以来,便成为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南海问题的本质是外国对中国南海主权利益的侵占,但相关国家长期以来的故意忽视和曲解造成了不利于中国的局面。以国外南海问题研究切入南海问题,探讨和分析其根源、解决方案、影响因素、现状及前景,有助于发现问题的实质,促进南海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罗亮  吴士存 《东北亚论坛》2024,(1):50-63+127
南海国际话语权是海洋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海争端相关方主张海洋权益,争夺舆论制高点和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新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外交声明、立场文件、学术成果、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对外宣介南海政策主张,有力彰显了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意志和决心。与此同时,南海国际话语权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变之下,也面临议题和架构设置能力不强、话语支撑体系薄弱、对外传播创新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历史性和连续性的过程。未来要深刻认识涉南海国际舆论的基本格局,通过加强南海问题基础研究、理论储备和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重视智库和专业人才的支撑作用等措施,努力构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域外各国对当代南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达成前的早期阶段、DOC达成至“南海仲裁案”之间的阶段和中美竞争加剧后的新发展时期这3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域外大国学界和智库虽然也对南海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其立场和态度总体上是对中国有利的。第二阶段后期特别是中美竞争加剧后,其研究成果体现的对待南海问题的立场和态度逐渐多元化,研究方法也日益多元化,研究领域逐渐由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扩展。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中对中国不利的结论和声音逐渐增多,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舆论斗争和南海维权斗争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上述变化受到各国研究人员代际更替、国际海洋法新发展和国际格局变迁的多重影响,但根本原因则是国际格局变迁及相关国家对本国利益的自我选择。中国应充分认识到国际规则和国际法的工具性作用,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域外各国在南海问题各领域研究取向的变化,坚决反对歪曲或有选择地援引国际法来“抹黑”中国的行为;同时又要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努力加强和深化对国际法、国际政治和历史等不同学科交叉互融的研究,提高阐释运用国际法的能力,援引恰当的条款来维护中国的正当海洋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南海行为准则》制定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学界对准则问题的基本认知,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国内学界开展进一步的对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在行为准则制定工作久拖不决的情况下,部分学者倡议的先行尝试制定岛屿规则、专属经济区行为规则等"准则单行本"或绕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另行创制《南中国海海洋法公约》等新观点尤其值得国内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颜洁 《东南亚纵横》2013,(12):62-68
本文利用相关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成果,并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论述了南海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合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为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说明今广西沿海地区历史上与东南亚地区等海外地区的海上贸易联系由来已久。同时指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南海丝绸之路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如何将广西沿海地区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中,以及如何利用这样的新契机来促进广西沿海地区的新发展,是研究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海正在成为各方博弈的角力场。美国东亚战略、中国和平崛起和其他东亚中小国家的权衡,都将交织体现在南海问题上。南海问题所处的框架是正在形成中的东亚太平洋战略均衡。航行自由问题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实施准则将是斗争的焦点。为保障战略利益,中国必须拥有三根支柱:确保中美战略稳定,经济相依存不被抛弃;睦邻政策赢得周边中小国家信任;凝聚中国国内共识一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中日海权矛盾中的南海问题。日本并非南海沿岸国家,作为一个区域外国家,何以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发生矛盾?本文通过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中的海权论等理论工具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冷战结束后作为东亚地缘政治主体板块国家的中国免除了长期遭受的来自北方的威胁,开始得以放手发展海权,而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则开始追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东亚第一次出现了两强并立的地缘政治格局,遂引起日本的强烈猜忌。以此为背景,日本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为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威胁。于是,日本开始在海洋领域挑起争端,两国的海权矛盾由此产生并迅速升级。由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日渐处于下风,并且在短期内看不到改观的希望,因此日本开始围魏救赵,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争端,企图使中国陷入战略两难的困境。而为达到海上围堵并牵制中国的目的,日本采取法律、防务、外交、舆论等多重手段在南海问题上为中国设置障碍。为此中国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反制。  相似文献   

9.
感谢各位能应邀参会,尤其感谢胡德坤、李金明和黄仁伟三位教授远道而来参加讨论。这一节讨论的题目是"中国怎么办",我就扣着这个题目讲一点看法。边海不只是南海,南海问题是一个局部问题。这个局部问题有象征意义,象征着转变时期中国崛起树大招风,面临的挑战非常典型。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不只是需要对南海问题,而是要对整个外交战略有一个好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南海问题才能应对好。如果就南海问题谈南海问题,就会有局限性。以上算是一个开场语。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海洋大国,海权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内对亚太海权战略和南海政策发展方向及限度的研究掀起新的热潮.2016年8月,美国国防部依据《2015年国防授权法案》(FY2015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规定,发布了《亚太海上安全战略》(Asia-Pacific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这是美国首部聚焦亚太的海权战略,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海权方面的具体实施,也是美国2016年继修订《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power、)居推出的又一重要海权战略文件.本文拟从四个角度梳理美国亚太海权战略及其南海政策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越边界问题,主要包括陆地边界、北部湾边界和中越南海争端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开始最早。自中法会勘中越边界以来,国内学者就已经开始对中越陆地边界进行研究,并有大量研究著述面世。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面对法国(以越南的名义)对中国南海的入侵,国内学者又开始对中法(越)南海争端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前20多年的时间里亦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12.
安全合作是应对南海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当下的南海安全合作面临着民族主义、信任赤字、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三大基本障碍。这三大障碍均与情感紧密相关,需要积极情感的投入来消除这些障碍。情感投入能够作用于南海安全合作的机理在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情感的诱导、动力、选择和调节功能。中国情感投入促使南海各方为共同情感支付溢价,能够驱动南海安全合作行为,提升安全合作水平,但当下中国情感投入存在情感投入制度化程度较弱、情感与利益的界限不明确和情感的信任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这3个基本问题。中国需要理性设计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13.
我受外交部部领导委托对中国社科院国际学术论坛主办单位的邀请表示感谢 ,对拉美形势国际学术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内最高学术研究机构 ,人才济济 ,精英荟萃。近年来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培养了大批人才。近年来 ,在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问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特别是丰富了中国特色外交的理论 ,为中国外交的实践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美所是国内惟一一个国家级拉美研究机构 ,其研究成果为我们客观深入地认识拉美 ,不断扩大中拉友好合作 ,在决策上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盟相关国家为制约中国在南海行动,确保南海既得利益,极力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尽快制订和签署。签署“南海行为准则”虽不利于中国当前维护南海权益,但可为中国最终解决南海问题争取时间和空间。中国应在积极参与并主导“南海行为准则”制订的同时,强化南海资源开发和岛礁海域管控,努力提升综合实力,为全面彻底解决南海问题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15.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李金明教授撰写的《中国南海疆域研究》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南海疆域研究”的最终成果。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东南亚问题研究,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对于国内外有关学者来说,该研究院在东南亚问题研究领域颇具特色又令人向往。李金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南海史地考证专家、为我国南海诸岛主权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韩振华教授的高足,由他来完成该课题,自然是拥有国内其他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资料积累和该领域研究的学术传统。在占有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努力,撰就了这部具…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与中国展开区域战略竞争的政策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践附加了政治与安全因素。当前,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及投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推进提供了战略可能性。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单向顺差和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其经济政策转化为良性社会政治效应的拓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平衡将使中国得以拓展南海地区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并使该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双边争端演化为中国-东盟安全问题的过程。东盟以南海问题"利益攸关者"身份积极参与南海问题,中国为维护南海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救火式"应对措施,美日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大力介入,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动因。"去安全化"是解决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困境的主要方法,重新定位、稳定转化、置换议题、话语引导,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去安全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冯雷  喻常森 《国际观察》2016,(6):128-140
澳大利亚虽然不是南海争端的直接当事方,近期却积极介入南海事务,体现了其深刻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考虑。一方面,南海是澳大利亚连接与亚洲各国海上贸易的重要运输通道,同时,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与澳大利亚自身的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亚积极配合后者实现"重返亚太",钳制中国的战略诉求。同时,作为自命不凡的"中等强国",澳大利亚也希望参与南海多边机制的建立,掌握地区事务的话语权。本文在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和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探讨澳大利亚南海战略目标形成的原因、政策选择、主要特征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对南海的航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国际法对海盗治理形成了一些规范,但这些国际法的规范有的不具法律拘束力,有的规定得过于原则不够具体,有的目前不能适用于南海。而南海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南海的航行安全关乎到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国应当在南海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海盗治理问题上,应采取"搁置争议、加强合作"方略。具体应遵从四个步骤:完善国内的刑事立法;积极开展海盗治理、保障南海航行安全的双边合作;推动南海反海盗合作新的多边协议的达成;积极参加国际上打击南海海盗犯罪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20.
国际格局是一个有着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十多年来,国际格局在中国是一个“研究时间最长,著述最多,争论最大的”领域,①受到政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研究仍存在空白,特别是缺乏从理论和战略高度进行系统梳理的力作。李义虎先生所著《国际格局论》②在吸收国内研究成果,并借鉴西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国际格局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该书属于同领域的集成性成果,对有关国际格局研究的理论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也从实践高度回答了国家对外战略的选择问题。(一)研究国际格局的重要性。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