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读《解放日报》连载的《生活中的毛泽东》,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泽东的一句“口头禅”;“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岸英和刘思齐没到法定的结婚年龄,父亲教育儿子遵守婚姻法:“你找谁结婚由你作主,结婚年龄不到你作得了主吗?那就由制度和纪律作主。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送儿子赴朝参战,同志们竭力劝阻,毛泽东还是一句话:“谁叫他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党性修养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员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什么是“没有党性”或“党性不完全”的问题;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提出共产党员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945年毛泽东为党的七大代表题词:“提高党性”。在这些论述中,毛泽东系统地阐发了党性修养的内容,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党性锻炼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评说三国     
陈晋 《瞭望》1991,(48)
刘表于汉末割据荊州,为一方霸主。《三国志》卷6《魏书·刘表传》称刘表“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毛泽东在此批注道:“虚有其表”。接下来,毛泽东把刘表的——些所作所为同曹操相比:当史家叙述刘表使人杀了几十个投降的人时,毛泽东认为:“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当史家记叙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  相似文献   

4.
邓 小平的认识论是对毛泽东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它把真理观和价值观统一起来 ,具体表现在 :一、“为什么人”与“如何为人”的统一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经正确地论述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与“如何为人”的问题。他说 :“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857页)。并指出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1096页)。这实际上是以价值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人们、特…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矛盾论》演讲五十周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演讲和公开发表30周年,全国党校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87年6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召开。会议围绕“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为着领导,必须有预见”,“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02、203页)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增强预见性,是新时期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方面。 一、适应时代要求,高度重视预见 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预见。《礼记·中庸》篇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就是在为统治者的重大活动进行预测所作记录的基础上产生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比以往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48、50页)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了《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指出:“党内许多同志,还不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真理。还不了解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  相似文献   

8.
陈晋 《瞭望》1991,(45)
除反复阅读《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名著外,毛泽东平时还广泛涉猎历代纪实性很强的历史演义和笔记小说这类“杂书”。 1937年1月31日,他专门给李克农一封电信:“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这是指近人蔡东藩所著的流传甚广的历代通俗演义小说。1944年7月28日,在给谢觉哉的信中,毛泽东告诉他到范文澜处寻找《明秀南北略》及其他明代杂史之类的作品,并说:“《容  相似文献   

9.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强调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0页)并且,将这“两种情形”单独列为一节,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并列。足见主次矛盾理论,在《矛盾论》中占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一席之地。但是,近些年来,从著作和论文看,主次矛盾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被冷落了。因此,就《矛盾论》发表五十五周年之际,对此加以新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重新学习《论十大关系》,对当前和今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毛泽东在1958年指出:“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册第482页)本文就以上五条关系作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10,(1):F0003-F0003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于2009年12月30日举行第三届“毛泽东论坛”。本届论坛以“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主题,论坛结束后举行了“毛泽东与新中国”书画名家名作展。来自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2.
益岩 《瞭望》1991,(43)
《瞭望》第38期所载《不废婉约》一文,介绍了毛泽东主席对古典诗词的广泛爱好和锐敏的鉴赏能力,有不少珍贵的史料。但其中说到,毛泽东曾和柳亚子泛舟昆明湖上,“临别,毛泽东书写谢灵运和苏轼的名词赠给柳亚子:‘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叙述  相似文献   

13.
1986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思想家。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地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他还深刻地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伟大实践,使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以后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部军事名著。毛泽东称该书作者孙武为“中国古代大军事家”。据吴黎平回忆,毛泽东对人说过:“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时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毛泽东研究》2023,(2):123-126
<正>毛泽东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唐正芒、王娟在《党的文献》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并指导编辑出版了《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围绕“不怕鬼”,毛泽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讲清了“鬼”是什么、为什么不要怕“鬼”、如何对“鬼”进行斗争等问题。在毛泽东看来,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鬼的东西”。一是国际上一切帝国主义及国内外反动派;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开宗明义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并用它作为贯串十大关系的纲。研究他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贵探索,是离不开这个基本方针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方法毛泽东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著作选读》第720页)  相似文献   

17.
陈晋 《瞭望》1991,(49)
毛泽东谈史,尤以军事方面的批注为多。 李贤等在《后汉书》卷101“皇甫嵩传”的一条注文中,引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者也。故善出奇,无穷如天地,无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也。”关于奇正,毛泽东的概括是:“正,原则性。奇,灵活性。” 南北朝时期,战争不断,英才辈出。毛泽东读这段历史,对一些有为的将领的军事才华,颇为欣赏。  相似文献   

18.
“七一”前后,电影战线捷报频传:继故事片《焦裕禄》等首批向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献礼片上映后,第二批献礼片——《开天辟地》、《大决战》、《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烈火金钢》、《我们走向未来》等又相继问世。这些影片在观众中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最近称赞;“电影界拍了几部好片子,这是电影界给党的70周年最实际的献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的一种体现。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经验时,就明确肯定多党合作比只有一个党好。他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33页)又说:“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90页)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笔者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学。郑玄说:“中庸,中和之为用也”(《中庸注》);焦循说:“盖凡事皆有两端……而皆有宜,得所宜则为中”(《论语补疏》)这种理解是正确的。“至德”的“德”,乃全德之名,包括诸德,实与“仁”同义;而其所以为“至”,乃是“至宜”、最合适、恰到好处的意思,决非指顶点、极端,也不是折中、平均。这样,作为“至德”的“中庸”,就是内在的“仁”及其表现形式、“仁之方”。把“中”理解为“中和”,就成为一个表示立体动态的概念:它不仅要求横向的不左、不右、不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