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个国家的公民在对自己的国家称谓时,总会习惯于简称为“我国”。我们国家的日常表述中,这种称法也很普遍,大到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政策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小到各类著作文章、百姓言谈,几乎涉及到国家的都会这样简称。其实,对于“我国”的这种称法,其意义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不同的时候或不同的场合,其意义是有所不同的,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一、政治意义上的“我国”我们知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它包括国体和政体。国体是指其阶级本质,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政体是指其国家政…  相似文献   

2.
民主问题辨正刘木天姜终身“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吗?在我国,一个极为普遍的观点就是,民主就是多数人的统治。他们认为,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民主是有阶级性的,具体表现在“多数人”是哪个阶级的多数人。如奴隶社会的“民主”是按照多数奴隶主的意志来管理国家,封建...  相似文献   

3.
新编高三“政治常识”对我国国家职能的表述作了新概括,把我国的国家职能归纳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并对每项职能作了明确的界定。其中,政治职能涵盖了原来教材国家职能的第一、三点,这样的归纳更加简明扼要,也与“三个代表”思想有更加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我国国家的“政治职能”,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从内涵上看,我国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因此,运用国家机器采取各种手段保持政治稳定,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是所有…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论述过的新事物。它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产物,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大胆探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首先,“一国两制”构想全面地反映了国家的属性,对传统的国家观有新的突破。列宁通过对国家产生的历史和阶级根源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高三《思想政治》指出:“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为了使学生能较完整、准确地理解国家这一概念,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它的内涵。一是从它的基础上看,国家这一概念揭示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建立在一定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唯物史观出发,精确地分析了国家的起源,目的和作用,以及国家在阶级社会中的主要特点,从而第一次科学地将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表述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一句话,国家是实行阶级镇压的特殊力量。 但是,历史的发展逐渐表明,国家的本质并非一成不变。当剥削阶级的国家发展到资本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深刻理解和实践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正确把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同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判定一个国家的性质,关键就是看在这个国家中,什么阶级处于统治地位,什么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过的剥削阶级国家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一、民主含义及其内容和形式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它是指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原意是“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国家掌握政权的阶级或成员,平等地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政治制度。这种民主的政治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立的。列宁曾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  相似文献   

9.
我们只要一接触到与政治有关的理论和思想,总免不了碰到“国家”这一概念,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革命导师对“国家”这一概念的阐述,我们一定耳熟能详:“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但是否对其中的含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实未必。本人就“国家消亡”的真实含义,谈些自己的个人见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无产阶级国家“自行消亡”的著名论断和基本观点。“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但是,这样一…  相似文献   

10.
一、国家与祖国对于国家,历史上的不同思想家作了不尽相同的回答,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的解释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祖国是本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尊敬称呼。一般地说,热爱自己国家的人都将本国称作祖国,因为这是自己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的地方。祖国包括本国的人民、国土、资源、语言文字、优秀传统、灿烂文化及国内所有美好事物。国家与祖国是有区别的。第一,范围不同。国家比祖国…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讲述概念的过程概括为分层、释义、延伸三步曲。分层。分层是按句子成分把概念分成苦干层次,其目的是明确此概念有哪些具体内容。例如:“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理解这一概念首先要明确国家是政治权力机关;其次是明确国家的职能、作用──进行阶级统治;再次明确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释义。释义是在分层的基础上对概念内容的讲解。要明白国家是政治权力机关,需要给学生讲明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讲明这些机关是国家的物质外壳,…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我们党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是一个科学的构想,它以新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首先,它突破了把国家仅仅看作阶级统治工具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国家同时也是缓和阶级冲突的工具的新思想。恩格斯曾经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国家“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为了使那些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应当缓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形式逻辑中的“三段论”告诉我们:如果甲是(A或不是A),乙属于甲,则乙是(A或不是A),由此,可以推导出一些未知的东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巧妙地使用“三段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许多政治观点,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因  相似文献   

14.
一、如果理解“法律”概念?《思想政治》初三第六课教材指出:“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对于上述法律的定义应该这样理解:第一,法律这种行为规范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段,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通过国家矾关制定的,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与服从。因此,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体地说,奴隶制国家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体现,封建制国家的法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是资产阶级意志的…  相似文献   

15.
“思想”与“政治”本是两个无论内涵和外延均有着不同规定的范畴。“思想”是指人的观念形态和相对于感知、感觉的理性认识成果,实则也是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和精神活动。而“政治”是指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建立自己统治和利用国家政权维护自己的统治的全部活动,同时又是人们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法律的本质问题,最中心的是法律的阶级本质,反映哪个阶级的意志,为哪个阶级利益服务的问题。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只有统治阶级的意志才能成为法律。因为只有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并且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从而在政治上也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把本阶级的意志制定成为法律。而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不掌握国家  相似文献   

17.
党委应建立法制领导制度胡茂发社会主义的法制,是国家形式的阶级统治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在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宪法》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犯罪概念犯罪是指危害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由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统治,就把某些危害本阶级利益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可见,犯罪从产生之日起就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犯罪也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将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犯罪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具有鲜明的阶级内容。不同的阶级,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9.
吴旭 《新东方》2013,(6):9-11
"国家自主性"是国家主义学派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存在缺陷,那就是不承认国家的自主性,只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并不是阶级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并未否定国家能够成为具有自主性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讲清这个问题可以把“民主”分成三个层次。民主的第一个层次是从国体上讲的民主,即民主的阶级实质问题。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国体表明国家的性质,不同阶级专政的国家,形成不同的国体”。同样,任何民主也都是阶级的民主,它与阶级专政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哪些阶级实行民主,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同样是一个国家的国体问题。民主本来的含义是指“人民的权力”或者指“人民当家作主”,但在不同国体的国家里,人民的范畴是极不相同的,因而享有民主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