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现代法学》2017,(2):19-28
于传统法律思想史视阈之研究,道家哲学常被阐释为一种法律虚无主义。然而,其发轫之时于先秦法思想之意义主要在于对传统德礼的解构,及对法家法术的启示。道家抱持超越人文、批判现实的姿态,阐发一套揭露人欲、质疑圣智、否弃仁礼的学说,构成儒家祖述圣王、从周复礼抱负的反动,是法家颠覆传统、变法改革立场的助力。进而,道家的本体道论为法家的"势"论铺垫了哲学基础;道家的无为之治隐含"道生法"的思想路径,为法家的"法"论蓄积了话语资源;道家的辩证柔术为法家的"术"论确立了基本思维。将先秦道家哲学置于"儒法之间"进行审思与诠释,方能洞明道家哲学在先秦法思想史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杨梅  史彤彪 《政法论丛》2013,(2):121-128,F0003
2012年12月22日,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了主题为“先秦法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与当下学术研究之探索”的2012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汇集了法律思想史领域老中青三代的120多位学者,整个会议充满着浓厚的危机意识,无论是针对主题,还是在主题之外,学者们通过不同角度和方式探讨了法律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前景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学体系中重要学科之一的法律史学,应当包括无产阶级法制史(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社会主义法制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和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以及有关法律与法学的各种专史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要从经济来看法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来了解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并由此探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决定法律关系,社会经济形态决定其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形态和面貌。据此看中西法律和法律史的不同,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法系的形态和面貌,商品经济决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法学》2010,25(1):1-1
在当代法学理论领域,英美法理学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吸引着众多追随者。2009年深秋,若干有志于英美法哲学的博士生与硕士生追踵前贤,以英美法理学为研习对象,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蓟门法哲学研习会”。“蓟门法哲学研习会”专心于英美法哲学学术传统内部之基本命题,深入其理论脉络,开展思想史阅读和专题研究等研习活动,并定期邀请国内研习英美法理学之先进做专题报告,开展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李伟 《北方法学》2013,(6):117-123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人物为中心的研究体例为学科发展和法律思想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逐渐转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以法理阐释为目的的研究方式,并衍生出法律思想史的国学、法哲学、部门法和法文化等研究维度。作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继往开来的传统法律思想研究应该在构建“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法学图景过程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聂长建 《政法论丛》2014,(2):122-129
司法判决的有效性在哈贝马斯那里被区分为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两个维度,我们将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这两个西学术语转化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有、无”概念.法官司法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有)必须是符合正义(无)的规范要求,法律(有)必须接受正义(无)的调整和统摄.如果二者并无严重冲突,法官当然可以直接适用法律(有);如果二者有严重冲突,法官就要弃法律(有)不用,直接适用正义(无)所体现出的原则要求,立法者要在正义(无)的价值指导下修改原来的法律(有)使之与正义(无)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法律史学会西方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1992年3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18个教学和科研单位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年会,并提交了十多篇论文。与会者就"改革开放与西方法律思想的振兴"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年会涉及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创立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1979年以前这门学科称之为"外国政治思想史"或"外国政治学说史"。1983年"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编定时,这门学科被定名为"西方法律思想史"。此后,各高等校院法律系开设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迄今为止,全国有27所高等院校开设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45—50人专门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学,有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次,撰写了一批有一定深度的教材。其中包括: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律思想史》,1983年和1987年辽宁人民示版社出版的《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增订本,上下册),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政治法律学说》,1989年东北三省法学教材《西方法律思想史》,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自学教材。这些教材的普遍特点是打破了政治学学说的史的繁杂体系和框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国内国外同行的赞誉。第三,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有一  相似文献   

8.
在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律思想对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东西方的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法律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视角也极为繁多.从思想史意义上看,如西方法学思潮之正统的"自由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①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式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②规范论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③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④以及文本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⑤这些研究视角不论是来自法学研究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至少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为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文本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大有助益.它不仅能够带领我们走进马克思的思想世界,而且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观察西方不同思潮的面貌,研究现代西方法学和法哲学的内在结构、基本含义及其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慕槐 《法学研究》1994,(6):12.-12
张说先生撰一文题曰“法官与法学家”(见本刊94年第5期第83页),称“虽然法学家不一定都要去做法官,但法官却一定或应当去做法学家。”愚以为此论虽用心极好,然终不免一面之论,盖外行而司法亦或有其独特价值在焉。略陈管见,以为商榷。 由史观之,操司法权柄者,外行人在在多有。古希腊以投票之法(281票对220票)判大儒苏格拉底死刑者,外行组成之审判团也;古罗马于法律多有推进之裁判官者,外  相似文献   

10.
西方历史上的法哲学流派为数不少,自然法和实证法(或法律实证主义)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两支(且至今活跃),有其独特的思潮形式和代表人物,奉行各自的思想史逻辑,在学术起点、论证方式、思想视野上亦可谓迥异。自然法经由"古典—中世纪—近现代"之路径,始终坚守法外自然和道德之于法律的必然关联;实证法则诞生于"自然法"之母体,固执于法律的独立逻辑形式,其作为社会事实不必然与道德相关。现代以来,经由德沃金等人的理论阐释使其两者重新纠缠在一起,从而使理论家们小心翼翼地又经营起各自的新争端和新回应。通过思想史考察的方式,旨在尝试理清这一庞大理论的思想来源及论证过程,并作问题比较视野上的处理,从而试图在法哲学视阈下重新审视自然法与实证法。  相似文献   

11.
魏晋玄学在中国封建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杨方泉汉初黄老学派融道家和法家于一体,后又沟通儒家,其历史功绩在于,它不仅使西汉七十年臻于大治,而且承先启后,为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奠定了基础。魏晋玄学以其浓郁的哲学色彩,以自然和名教为基本命题,论证了封建礼教的合...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法学界研究法律解释的文章逐渐增多,但真正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关注法制理论的还不多见。随着西方解释哲学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其方法运用到法学理论界是势之必然。河南大学法律系青年学者陈金钊先生最近所著《法制及其意义——法律解释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制建设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数代仁人志士和知识分子的大课题,更是近年来致力中国法律现代化建设的学人们所极为关注的热门话题。由于中西法文化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法制史、思想史、文化史,而且还要涉及到法理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其所需知识范围之广、研究难度之大共所周知。法学界以及史学界真正能够深入、系统研究中西法文化的著作一直阙如。南京大学法律系青年学者张中秋的新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目前国内一部系统研究中西法律文化的著作。该书名之曰“比较研究”,从法的形成、法的本位、法的文化属性、法与宗教伦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理学正处于重铸和衔接古今中西学术的历史关口,需要经历一个从法学向理学跨越的历史过程。将中国文化传统与近代西学系统综合起来看,在"古今中外"时空背景下,中国法理学既可成为基于经验认知的法律科学、基于理性认知的法律哲学,也可成为基于"德性之知"的法律理学。中国法理学欲在21世纪开其气象,显其规模,需要同时开通并维护法律科学、法律哲学和法律理学向前生发的认知渠道,由此立足古今普适之道造就政治和社会的经验、理性和道德基础,重构"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15.
侵权法的经济学理论:一个思想史的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经济学"理论运动在4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当今美国主流法学流派之一,这在法律思想史上实属罕见。法律与经济学对法学和法律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通过以"思想史的角度"对法律与经济学之"侵权法理论"展开讨论,重点表现在科斯的成本理论、卡拉布雷西的规则理论和波斯纳的侵权法经济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6.
薄勇  王永 《中外法学》1999,(4):118-119
<正> 张国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曾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和法学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三载有余,为了更好的继承先生的学术成果、发扬先生的治学风范,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中外法学》编辑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律史教研室、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律思想分会联合召开的“张国华先生学术思想暨21世纪中国法学展望研讨会”于1999年5月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相关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吴志攀教授、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学珍、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存生、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韩延龙教授等到会并讲话,会上并宣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宪义教授,中山大学刘恒焕教授  相似文献   

17.
"本土资源论"这一法学理论模式由苏力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在当时法学界引起一次"本土轰动",当然也不免引起一片商榷之声,但这都无法抹杀这一理论的"范式价值",甚至时至今日都具有一种前瞻性意义。值此司法改革开局之年,笔者试图重新解构"本土资源论",对"本土资源论"展开评议及论述,并试从本土资源与西方资源、法律多元与法律一元、法律生成与法律移植几个向度探究中国司法改革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梁剑兵 《时代法学》2008,6(1):23-28
将“人的权利”作为学界公认的法律价值基准,其本身存在着法的目的与其二元论哲学基础的背反。在权利本位学说主导下,传统法的价值基准决定了法律的伦理基础是利己主义的,而以人类自私为正当性的法律价值基准实际上是人类沙文主义的一种表现。21世纪构建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秩序的要求必然导致法律价值基准从“人权本位”向“生命本位”的转移与重构。在新的法律价值基准中,人的权利不再是对其他生命权利的排斥,而是对其他生命权利的包容和支持,人将构成其他生命在法律权利方面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9.
西方法律思想史前辈学者的辛勤努力下 ,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 (其成果主要和必然表现在课程和教科书上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批判和反思是研究的必经途径和必要的方法 ,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亦然。因此 ,在现代语境下 ,需要不断地对西方法律思想史进行重新的理解和解释 ,尤其是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意义和教科书的写法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批判 ,以期重构西方法律思想史。  相似文献   

20.
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在司法理性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来推进这一过程。话语分析是司法社会学的重要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围绕司法审议的话语行为,目标是对司法审议的理性化情况作出评价。在法哲学源头上,它可以溯及哈贝马斯和福柯的理论,两者分别形成了“理性主义”与“权力视角”两种法律话语分析的流派,并在实证研究领域发展出不同侧重的方法。在批判性梳理法律话语分析的理论渊源与实证方法基础上,本研究将其综合性地运用到我国司法审议的实证研究中,以若干语篇分析为例说明其作用,进而主张此种方法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语境下可以为完善庭审程序、实现司法理性化提供规范指引,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