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色列第七位总统埃泽尔·魏茨曼定于5月13日宣誓就职。他是由工党和梅雷兹集团等左翼党派联合提名,并经以色列议会于3月24日以63票对53票通过的。以色列总统虽是一个礼仪性的职务,但对以色列的内外政策也不无影响。魏当选总统的消息传出后,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普遍表示欢迎。以色列工党提名魏为总统候选人的用意,也是为了利用魏的声望推动中东和谈。以色列空军的缔造者埃泽尔·魏茨曼是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哈伊姆·瑰茨曼的侄儿。1924年生于特拉维夫,在海法读完了中学。二次大战期间,他参加英国皇家空军,在罗得西亚飞行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4日以色列总统选举揭晓,现任总统埃泽尔·魏茨曼以63票对49票的较大优势击败了由总理内塔尼亚胡支持的另一位候选人,再次当选为总统。以色列国内外舆论对选举结果普遍表示欢迎,阿拉法特和穆巴拉克还亲自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人们对这位素有"鹰巢中的鸽子"之称的总统寄予厚望,希望他的再次当选会给陷入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转机。  相似文献   

3.
7月31日,在以色列议会进行的总统选举中,右翼反对党利库德集团推选的总统候选人摩西·卡察夫在第二轮投票中以63票对57票击败了执政党推举的候选人希蒙·佩雷斯,当选为以色列第8位、第11任总统。这是隶属以色列右翼党派的东方犹太人首次出任国家总统。  相似文献   

4.
7月31日,在以色列议会进行的总统选举中,右翼反对党利库德集团推选的总统候选人摩西·卡察夫在第二轮投票中以63票对57票击败了执政党推举的候选人希蒙.佩雷斯,当选为以色列第8位、第11任总统。这是隶属以色列右翼党派的东方犹太人首次出任国家总统。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以色列援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各类援助,这是美以特殊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分为从以色列建国——“六五”战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3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具有数额巨大、机制化、条件最优惠和以军事援助为主要特点。美国对中东的战略考虑、美以特殊关系、以色列的战略价值、美国犹太人的巨大影响力和国际局势等是促进美国援助以色列的主要因素。美国援助以色列,对美以两国产生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6.
信仰者集团崛起及其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者集团是20世纪末在以色列崛起的犹太右翼院外集团。其崛起是以色列建立以来社会全面转型、特别是“六五”战争后社会意识形态剧变的结果。以色列建国后,工党锡安主义逐渐衰落,为犹太意识的抬头提供了空间。“六五”战争导致以色列人弥塞亚情绪和“大以色列主义”抬头,还导致工党锡安主义破产。信仰者集团以“新锡安主义”为主要意识形态,以在被占领土上开展定居运动从而推动神圣拯救为主要使命。它阻碍着中东和平进程,使以色列进一步深陷孤立处境,也在改变以色列社会意识形态图景和政治力量结构,推动以色列政治向右倾化、宗教化倾斜,还对以色列民主政治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中以关系与中东问题——以色列驻华大使馆采访记1996年1月24日是中国与以色列建交4周年,本刊记者乘此专门采访了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就中以两国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以色列与叙利亚和谈等提出问题。以色列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潘琦瑞女士(MrsIr...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正面、积极、有活力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宗教、中以合作等,展示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浓厚、宗教魅力迷人、民族性格坚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以色列;在美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负面、消极、挣扎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的内部政治斗争、社会分裂、民族歧视、巴以冲突、对外关系恶化等,展示出一个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族割裂、国际处境孤立的以色列.中美媒体报道倾向既与本国民意、政策相关,亦有与民意、政策脱节之处,往往是盲人摸象,甚至以观点筛选事实.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总理沙龙突发疾病给以色列政坛带来冲击。由于沙龙发病前从利库德集团激流勇退,另建前进党,打破了以色列的政治格局,给以色列即将进行的大选带来变数,未来以色列的政治发展也将深受影响。同时,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也如期进行,哈马斯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巴勒斯坦政坛出现,以巴冲突出现新的因素。以巴双方新的领导层都面临政治创新的考验,以巴和谈可能面临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以色列举行议会选举,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阵营获得优势.大选后,右翼重新执掌以色列朝政,导致以政治生态右倾.这是以色列国内安全、政治环境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将促使以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巴勒斯坦政策趋向强硬,加大巴以问题的解决难度,进而不可避免地恶化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并加剧以与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以与美国的摩擦,使整个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  相似文献   

11.
时间回到了2007年10月18日晚,旧金山市立大学校董会经过六个多小时的会议,以七票全票通过了对兴建华埠分校最重要的提案,即建筑高度豁免案;以六票对一票,通过了市立大学华埠分校的环境影响报告;以六票对一票,通过决定兴建两幢楼新校舍的提案。  相似文献   

12.
孙德刚 《西亚非洲》2007,85(12):25-30
伊朗核危机爆发后,以色列一直酝酿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先发制人打击。从实证研究来看,促进该战略实施的因素分别是: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转移以色列国内民众视线;联合国对伊朗实施了制裁;美国执行了模糊政策;以色列在先发制人战略运用上经验丰富。制约该战略实施的因素分别是:以色列进攻性军事力量的有限性;以色列国内政治派别的反对;以色列缺乏盟友的鼎力支持;国际舆论的反对;伊朗的反击能力。由于制约因素占上风,以色列先发制人战略受到遏止。未来这一战略是否得以执行,将主要受伊朗核技术发展走向、国际舆论导向和美、以、伊三国国内政治发展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持续的以巴暴力冲突过程中 ,定点清除是以色列打击巴勒斯坦敌对力量的重要手段。定点清除政策是以色列在复杂安全环境下的一种无奈之举 ,同时反映了其长远国家安全环境仍然难以乐观的一面。定点清除政策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以色列国内的安全环境 ,反而使以色列遭到了国际社会强大的批评和压力。定点清除政策、修建“隔离墙”计划和随后出台的“单边行动计划” ,构成了沙龙政府单边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巴冲突缓解、以阿实现全面和平之前 ,定点清除仍将是以色列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章波 《西亚非洲》2007,11(2):26-31
历史上波斯民族和犹太民族存在传统的友好关系;巴列维王朝的西方化、世俗化政策有利于伊朗和以色列的接近;以色列需要打破在中东地区和伊斯兰世界的孤立局面;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以色列需要通过伊朗转移伊拉克犹太人;1950年伊朗承认以色列。50年代初伊朗开始向以色列供应石油;50年代中期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促使伊以建立了战略关系。以色列向伊朗提供了军事、武器等方面的援助。两国有共同的地缘战略利益。50~60年代,以色列同伊朗联合抵抗苏联和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的威胁、干预及影响。1958年革命后的伊拉克成为伊朗和以色列共同的敌人。美国一直支持以色列和伊朗的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建定居点,是指1967年“六·五”战争后以色列在原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原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建立定居点的活动。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建立定居点事关中东和平进程,其目的是要逐步吞并被占领土,但以色列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一、建立定居点的实况1967年的“六·五”战争以以色列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出现和解势头,突出表现为阿联酋、巴林、苏丹和摩洛哥等四国于2020年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继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媾和、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言和以及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建交之后,阿以关系的又一重大突破,继而推进阿以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是短期内由经贸扩展到外交、安全等领域。阿以和解的驱动力源自以色列、部分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等有关各方根据地区形势变化作出的战略调整。2023年1月以来,以色列极右翼政府推行强硬政策,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不断升级,给阿以和解蒙上阴影。有鉴于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国家与以美深层次矛盾等制约因素,阿以关系的根本改善仍面临不少困难与障碍,全面和平之路依然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17.
中东大变局对以色列造成多维复杂的影响。穆斯林民众反以情绪张扬,伊斯兰主义力量影响上升,地区环境出现不利于以色列的变化;土耳其和美国注重处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剧以色列外交孤立和无助处境;伊朗扩大地区影响、推进核技术开发与巴以和谈困境成为以色列两大紧迫威胁。这些问题和挑战彼此关联、交互作用,以色列整个安全环境明显恶化。内塔尼亚胡政府在保持高度警惕和克制的同时,积极寻求加强军备以防不测,并酝酿采取更多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阿拉伯两大族类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犹太属性、内部殖民主义和分而治之是以色列处理与国内阿拉伯人民族关系的基本思想。以色列的民族政策造成阿拉伯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遭受挤压、歧视,成为经济落后、政治孤立的少数族类,与主流社会十分疏远。这一现实与以色列理应将全体国民纳入其民族国家构建范畴,以塑造统一的政治文化共同体和国族认同的民族构建产生了直接的悖论,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着国家的稳定、健康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受制于狭小的地理空间、匮乏的自然资源,以及险恶的地缘政治环境,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移民的大批涌入以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以色列学界和政界共同制定了"以色列2020规划"。该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以色列进行系统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虽然"以色列2020规划"不具有法律地位和强制性,但其绝大部分内容和精神都被吸收到"第35号国家总体规划"中并正式赋予其法定效力。作为应对21世纪挑战的重要方案,"以色列2020规划"对新世纪以来的以色列国土空间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反恐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色列独特的安全环境和长期的反恐作战经验使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而成熟的反恐战略和反恐机制。以色列反恐战略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以色列的反恐机制是在复杂、艰难的作战环境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由于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与巴以冲突紧密相连,以色列仅靠强有力的反恐战略和反恐机制仍然不足以维护其长治久安。要想赢得反恐战争的最终胜利,以色列就必须全面、公正、彻底地解决巴以争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