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友》2004,(3)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鄂发[2003]7号)和《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纪要》(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3])精神,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切实促进我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现就落实工会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机构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按规定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补助的有关问题通知  相似文献   

2.
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既包括工伤事故问题,也包括职业病问题。而职业健康与安全制度是为了预防工伤事故、职业病危害,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权意义重大,从人权的角度看,职业健康与安全权是对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强调,更是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要求。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实现劳动者基本人权,加拿大政府完善了职业健康与安全制度体系,尤其体现在执行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3.
加强工会参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对于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提高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深刻理解工会参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职业健康是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深刻阐述了实现体面劳动与劳动者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强调全社会要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强调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08,(9):53-54
莫荣在《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31期撰文。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保护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国家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逐步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等。但是,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远远不能适应农民工的需求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笔者建议:(一)率先完善统筹城乡就业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所有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工会专业知识问:工会职业介绍工作的性质与职责是什么?答:工会职业介绍工作,是各地工会组织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设置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建立职工解困贸易市场等,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沟通联系和提供服务来实现就业、为职工办实事的一种活动。工会职业介绍工作...  相似文献   

6.
《工友》2010,(7):42-43
董事、经理……职业经理人是不是劳动法上的劳动者?自从职业经理人伴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产生后,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我们现行的劳动法并未将他们排出劳动者行列,他们的个人身份也还是拿着高薪的"打工一族"。既然是劳动者,职业经理人与单位也应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他们的劳动合同应与谁签订?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的职业经理人,其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是什么关系?——栏目主持:潘荷花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李炳安、向淑青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6期撰文认为,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应扮演如下九种角色。一是劳工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劳动行政法规及规章以规范劳资关系,使劳资双方和各项劳动事务都有法可依,具体表现在对工资、工时、职业培训、保险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和劳动者安全卫生等方面。二是劳工权利的保护者。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者和社会公正代表者的政府,有责任将劳资关系建立在尊重劳动者基本人权和各项劳动权利的基础上,使广大劳动者都能够分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达到整个经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07,(9):53-53
李炳安、向淑青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6期撰文认为,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应扮演如下九种角色。一是劳工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劳动行政法规及规章以规范劳资关系,使劳资双方和各项劳动事务都有法可依,具体表现在对工资、工时、职业培训、保险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和劳动者安全卫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振 《中国工运》2008,(6):34-34
广西柳州市柠南区河西街道工会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提高行政效能活动贯穿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强力推进弱势群体就业、再就业工程.在拓宽就业渠道、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就业竞争力等环节上做文章.努力使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就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最直接的方式。转变就业培训观念,提高就业技能对促进实现就业具有积极作用。认清目前就业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就业培训发展的改革重点,以促进就业培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就业人员素养和技能,改善就业压力和企业活力。帮助劳动者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职业开发和职业决策,为迈向职业生涯做好预期准备。  相似文献   

11.
李迎春 《工友》2016,(4):26
正常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也不能与劳动者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时,如果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需等到职业健康检查确定无碍后才能够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时,如果疑似  相似文献   

12.
论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的分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农民工个人、企业和政府应该成为职业培训成本的分担者。要解决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不足的困境,必须在坚持能力原则、收益原则和保障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的多元化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员职业化有利于提高人民调解专业性,从而提高解决纠纷质量,是创新发展人民调解的重要内容。昆山市在全国率先探索人民调解员职业化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结合职业化基本要求与昆山市实践经验,有序推进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制度建设,营造人民调解员职业认同环境。建立人民调解员职业准入制度,通过职业培训,落实薪酬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员职业监管建立人民调解员职业伦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职业培训傅麟德国素以职业培训的发达和完善而著称。联邦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工作,把他作为实施社会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法制化的职业培训制度造就了员工的高素质,使得德国的工业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职业培训制度是...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名词解释职业培训《劳动法》第八章为"职业培训"。这里讲的职业培训是指职业培训法律制度。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所讲的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要求就业的在职人员以培养和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和训练。它是对这种职业培训的法...  相似文献   

16.
系统考察女性劳动者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因素,不仅对揭示其非正规就业选择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权益保护也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因素,并考察影响非正规就业女性选择不同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户籍等个体特征、家庭中子女数量等家庭因素以及所在地区等对女性劳动者非正规就业选择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本不但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对其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研究建议:应完善非正规就业政策,结合影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因素制定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提升女性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女性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07,(11):50-51
88.什么是劳动保护? 答: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保护等在法律、政策、管理、技术、教育及设备上采取的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又称劳动安全卫生或职业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8.
劳流 《工友》2006,(3):31-31
2006年新春伊始,湖北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又热闹起来,许多进城务工人员致电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事宜,工作间里闪现着忙碌的身影。天旱饿不死手艺人,我就想学门养家糊口的技术湖北省总工会帮扶中心主管农民工职培工作的陆军同志提起进城务工人员渴望职  相似文献   

19.
论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保证生命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安全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伤亡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劳动者安全健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只有实现安全发展,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切身利益这一现实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20.
《工友》2007,(11)
86.什么是劳动保护?答: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保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