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4,(35)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发展的对策是:利用新媒体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
朱浩然 《学理论》2015,(5):253-254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也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应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和新特点,科学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夏开成 《学理论》2015,(4):240-241
新媒体的开放性、渗透性、自主性、互动性等特征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机遇,而且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在新媒体视域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育功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首先阐述了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育带来的机遇;其次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育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谭萍 《学理论》2014,(5):289-290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折射出在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教育的缺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创造性运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占领网上阵地,应探索新途径,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7)
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蕴含全新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时代的新特点需要我们处理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以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改进,本课题着眼于新实际、新情况,提出需要注意的三个关系。这将有利于开展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在新任务、新场域、新形象和新载体四个方面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旧面貌,但也带来了诸如增加了工作复杂性、不可控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优势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和改进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将净化网络环境、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短信群"、重塑社会与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作为主攻方向,将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形态和思考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拥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同时建设一支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7)
新媒体的产生,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环境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认识和适应新媒体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恰当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大对大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指导,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这就需要系统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种新媒体的悄然兴起,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一方面,新媒体刷新着高校师生的思维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塑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的冲击亦不容小觑,它们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巨大挑战。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诉求,需要科学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本文以业界相关研究为基点,试图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路径。例如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导性;消解思想政治教育霸权,实现教育双方话语权平等;捕捉新媒体信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驾驭技能;构建多元对话机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更加厚重的话语权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属性,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因此,必须准确地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和属性,促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在提升理论认同、责任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和生活化成为新课题。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提供了最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尊重大学生自主与个性,网络新媒体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信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将从信息时代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规律和以互联网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入手,提出新媒体境遇下加强辅导员工作的策略之五项基本对策,试图进一步厘清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探索构建出一套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8)
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正确把握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也可以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积极应对,找出存在问题,做出应对决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自觉接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是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非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程度事关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大局,分析研究这一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对策等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分析新媒体运用现状及其所带来的利弊影响,提出应用新媒体开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提出了增强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新媒体路径:开发与完善新媒体载体,建立校园新媒体网络,营造良性舆论氛围;运用行政命令让学生加入,用大学生喜欢的新媒体活动形式与语言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学校各类网络体系,并黏住学生。学校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建设,增加资金、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保证硬件配备到位,以及完善网络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强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发展、办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他们和学生年龄相仿,接触较多,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正视青年教师运用新媒体接收信息、传播思想的现实,利用新媒体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6)
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发展和应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利用、做强和优化高校新媒体平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社交软件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分享信息以及互相沟通的重要媒介,尤其是现在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适应微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通过网络新媒体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0)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虚拟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能打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然而,新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相应的挑战。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多样化的优势,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新媒体文化,强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以实现新媒体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