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加强高校教师纪律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内容之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助推。当前,高校教师纪律教育在思想认识、工作机制、教育成效和实践运用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纪律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政治价值维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握育人价值维度;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实践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要素、整体维度、基本层面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逻辑来看,都必须在中共党史视域中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在中共党史的视域之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需要着力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本、方法、范式、话语体系及重要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的胜任力是能力水平、素质动机、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等特质的内在、稳定的统一体,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辅导员的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网络环境为研究视域,对网络环境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胜任力问题进行了探究,从学校层面和辅导员层面两个维度提出网络环境下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胜任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4,(11):23-24
<正>合理流动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具有调节供需矛盾、实现有效配置、促进价值创造、营造良好生态的功能,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效率。合理的教师流动是打破学术近亲繁殖,促进学术创新的需要,也是激发教师活力,形成创新文化氛围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难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1.庸者不能出。我国学术人才流动市场发育滞后,高校尚未真正建立"能进能出"的机制,一定程度上成为超稳定机构。现行的人事管理框架下,所有  相似文献   

5.
矫萍 《学理论》2012,(13):225-226
目前,关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探讨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少见于文献。从阐述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落后的原因,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提出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志强  吴三美 《学理论》2013,(23):263-266
在个体心理视域下,一个人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动机、能力和性格三个方面。因此,个性化教育体系也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保障学生的基本动机,引导刺激寻求动机、第二性动机;二是评估和培育学生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三是塑造和完善学生的自我实现和理性素质等积极性格。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制约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尚处于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如何吸纳企业中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来改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一个亟待研究并付诸实践的课题。引入P-CMM的评价手段,构建与高校特征相适应的P-CMM模型,提出逐步改善的目标和实践,可以提升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在进行教师绩效管理时存在“借来”主义,没有针对我国高校特有的组织结构及教师特点,构建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导致教师绩效管理效率低、组织战略目标无法达成等问题。基于 PDCA 循环理论构建校-院、院-系两级循环的教师绩效管理模式,实施两级循环的整体联动,能够有效适应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及教师工作特点,从而提高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罗俊 《学理论》2012,(17):213-21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总和,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0.
邬雨臻  邓小平 《学理论》2014,(20):270-271
高校教师党员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方面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忠诚执行者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师党性党员意识出现波动,入党动机扭曲,理想信念淡化等状况。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完善高校教师党员的党性培养制度,增强教育实效性;健全高校教师党员纪律约束机制,提高纪律意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加强教师党员自身教育,提高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1.
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北京某高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教师的整体心理状况良好,但是与全国常模相比,十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的水平,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中青年教师、高学历教师、工科以及文科类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本研究为高校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从学校层面就教师心理健康建设与管理提出一些维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并不像阿尔都塞所说那样,通过"认识论断裂"彻底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模式,而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深入批判的过程中,持续地吸收、运用和改造着黑格尔辩证法。马克思从哲学人类学维度、历史社会学维度、政治经济学维度对黑格尔辩证法展开了批判性"拯救"。这三个维度与具体问题视域紧密相关,随着问题视域的不断拓展,马克思逐步"拯救"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孙全胜 《理论导刊》2023,(7):99-107
马克思空间生态批判伦理有着独特的提问范式、关注视域、分析框架和评判标准等维度。在提问范式上,马克思抛弃了思辨哲学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社会实践出发看待空间生态伦理问题,形成了实践式的提问范式;在关注视域上,马克思从解释世界过渡到改造世界,关注人改造自然空间的社会伦理意义,形成了现实的关注视域;在分析框架上,马克思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将空间生态伦理问题放在具体的、历史的、对象性中去分析,形成了辩证的分析框架;在评判标准上,马克思强调彻底的解放精神,主张用解放精神指引空间生产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以人民群众的空间利益为价值导向来维护空间生态系统,形成了共产主义的评判标准。马克思空间生态批判伦理的四重维度能够指引人们更好地认清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虚伪本质,建立共产主义空间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科峰  李仑 《学理论》2012,(14):203-204
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导向为中心着力于创新与科研的意识、实践与科研的能力来培养学生。在培养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应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深化研究性教学,拓展研究性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许欢乐 《学理论》2013,(2):314-315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与改革的领军人物,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因而对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学者在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相关问题等诸多方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当从研究方法、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并进一步推动胜任力模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师德师风整体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师德师风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为深入了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现状,我们于2018年10月至12月对天津师范大学等七所天津本地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对象包括专任教师(特指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专职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其中,  相似文献   

17.
郝蕊 《学理论》2011,(10):90-91
指出了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的事业定位与婚姻定位上存在性别偏见,在教育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上缺乏社会性别敏感度,同时阐述了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对学生和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欣  杨德利 《学理论》2014,(5):264-265
随着大学扩招如火如荼的开展,大学生人数每年都在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占到青年总人数的15%,大学承载着更加重要的时代使命。据研究显示,学生接受知识的前提是先接受老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源泉—教师,其礼仪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及教学的质量以及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礼仪素养:12种素质与教师礼仪素养;高校教师更要注重尊重;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体现在"用心"。  相似文献   

19.
恩斯特·布洛赫在"尚未存在的存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希望的原理,阐明这种希望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表征了一种通过实践面向未来超越现实的内在趋向。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试图将"中国梦"的理念置于希望哲学的理论视域中予以重构,力图凸显"中国梦"本质上是我们在曾是、所是、将是的三重在世性中对未来的描绘,是期待意识迅速捕捉到了过去维度中未实现的解放潜能、现实维度中的潜在和趋向以及未来维度中可能实现的希望的统一呈现,从而坚定我们在希望感召下通过实践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与信念。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保障,对于当前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仍处于薄弱环节,高校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要求,从组织领导、以"四个自信"为核心的内容更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机制以及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协同推进,努力实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