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平 《重庆行政》2015,(3):14-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也意味深长地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任务也是发展。”重庆市委的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带进了全新的生态时代。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既守住生态底线,又释放发展能量。武隆积极把发展置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来通盘考虑,按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建设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产业更加发达这“六个更加”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武隆公园”,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制度保障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2.
《重庆行政》2014,(2):F0002-F0002,I0001-I0003
正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县牢固树立"越贫穷越要发展,越贫穷越要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发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总体要求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市特色产业基地"的武隆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速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新时期文化创新的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彬  梁红 《理论月刊》2008,(9):45-48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进行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要把积极建设生态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新方向。生态文化是以一种"互利共生型"的思维方式作为价值观基础;生态文化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新型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共识。而且,生态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2007年7月,财政部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列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中央财政设立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正式启动实施试点工作。2012年至2014年,每年中央补助3亿元、浙江省补助1亿元、安徽省补助1亿元。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充分发挥了补偿资金效益,生态保护效果显著。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精神,以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安徽省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需要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武隆是渝东南乌江下流的一个山区小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七山两水一分田,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穷则思变。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越贫穷越要发展,越贫穷越要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发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总体要求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市特色产业基地"的武隆功能定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生态评估指标,将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创生性",有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延续.  相似文献   

7.
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手段.根据园区内企业之间产业共生关系的不同,生态工业园可以分为两类:在不同企业契约式共生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工业园和同一企业集团内生式共生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工业园.根据矫正市场外部性主体的不同,我们针对这两类生态工业园提出了不同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武隆县人大围绕县委战略部署,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助推中国武隆公园建设,促进武隆绿色崛起。为了探索绿色崛起之路,重庆市武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武隆未来发展作出了"坚持两大战略,加速绿色崛起,开启建设中国武隆公园宏伟新征程"的战略部署,县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全力推进中国武隆公园建设,促进武隆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要求。作为国家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生态治理效益不明显,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主要是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政府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勇 《群众》2022,(24):54-5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出总体部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战略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走出一条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破解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生态环境优势持续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有利于让保护生态环境变得“有利可图”,实现“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从人与自然的"共通性"到"共融性",生态审美是自然审美"润化生命"功能的升华,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共荣"。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因中与生俱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永被恩泽"生态观,"欲取先予、永续利用"发展观,让"生态意识"深深的植入藏族文学之中。生态文学作为现代生态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备"整体化、动态化"属性。基于生态审美视域对康巴藏族生态文学作品的"生态观"进行梳理,可探求传统生态理念与当代生态文化在康巴藏族文学作品中的演绎脉络。  相似文献   

15.
宁清同 《新东方》2016,(4):41-47
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其发展战略从片面追求政策优惠、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到"一省两地",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最终确立为生态立省,却又忽略了特区的独特优势。生态特区集特区与生态省于一体,是海南探索战略定位的逻辑结论。生态特区是因应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最佳选择,是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的必要方式,是完善和升华生态立省战略的应然模式,是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保障和缓解现有环境资源压力的治本之策。经济特区实践和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区立法权准备了强有力的法治工具,建设生态特区符合国家领导人关于海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17,(8):55-55
最近,天津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进一步完善天津市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提出了以下几项重点任务:(1)推动京津冀水源涵养区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研究建立引滦入津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当务之急是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采取财政转移支付、市场交易等方式,对生态保护者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社会中,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已经让人们深刻地体验到了"生存安全性"危机的来临,从文化价值观念的视域化解生态问题成为当代实践哲学的合理性主题,而生态治理的文化逻辑则彰显了具有时代高度的社会公共性价值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是从环境生态到心灵生态的公共性转换,此种逻辑所映照的是一个多元差异共生之文化优位的证成与自觉培育,鲜明地凸显了人成为人的意义上的优雅、安全、健康之心灵生态的创制轨迹。  相似文献   

19.
王萍 《中国人大》2013,(8):22-25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4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明确由全国人大环资委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这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3月履职以来开展的一项重要监督工作。近期,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陆浩。陆浩强调,通过对生态补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国人大环资委将积极推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  相似文献   

20.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势所趋,中国高度重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近年来,对这一机制的完善在不断发力。从"APEC蓝"到"两会蓝",环境治理再次成为2015热议话题,而旨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生态补偿政策,则备受各方关注。补偿机制有序推进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中的一个亮点是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