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花与读书     
江迅 《新民周刊》2012,(40):59-59
每次见梁振英,都会与他谈耕耘,听他说"花道"。梁振英喜欢爬山、游泳,也喜欢栽花种菜。在香港政坛,谁都知道他是"花痴",惜花爱草,休息日爱在家的院子里"拈花惹草"。梁振英说:"昨天我还忙里偷闲花了十分钟下种子。"问他,播了什么种?梁振英说:"一种菊花,英文叫cosmos,中文叫波斯菊。我种花经常有一些惊喜,波斯菊品种很...  相似文献   

2.
老曹轶事     
无论近看远看,超薄型的朱惠民都瘦得像一张交通卡。我们是柳州路上同一栋楼的邻居,有一次我正和曹景行通着话,他一旁挤眉弄眼的,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你对曹景行说,黄山茶林场的“排骨”向他问好!我照说了,那一头不禁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改用上海话说,向“排骨”问好!当年我7队的,“排骨”10队的,后来一起在“五七连队”苦熬。  相似文献   

3.
"我干得不错。"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对自己在2012年3月再次当选总统后的表现的总结。2012年10月,在每年一度的瓦尔代论坛上,普京与各位专家一同用餐时,对自己作出了上述评价。他没有喝酒,但却显得自信。2011年冬天,普京眼睛里的泪水与苦恼曾被照相机捕捉到,而现在,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远去的记忆。普京曾在政治上被群众运动所重创,但现在他已经恢复过来了。他对民众说:"我干得不错!"  相似文献   

4.
近日,山东禹城女子方洋洋被夫家虐待致死一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自2016年11月嫁入丈夫张丙家里以来,方洋洋因为智障和不孕,多次受到丈夫和公婆的殴打、虐待,并于2019年1月被钝器击打致死。  相似文献   

5.
应琛 《新民周刊》2012,(20):46-47
我建"西辛庄市"就是圆了农民的"城市梦",农民想当市民,想享受城市的生活啊!在民生医院他的办公室内,李连成脱掉拖鞋,盘坐在沙发上。每当说得兴起时,李连成总会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配合着身体的动作,比划着手势。他还会不时问一下记者,是否听懂了他带着浓重濮阳口音的普通话。采访中,李连成声音震屋、态度诚恳,努力地解释着他心中...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57岁的龙西斌,连续三次被家乡人民推选为石门县人大代表,连续五次被推选为常德市人大代表。他现任石门县博物馆馆长,兼夹山公园管理区负责人。为了家乡人民的幸福,他长期带病挤时间了解民情民意,深入调查研究,他说:"既然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舍弃自我,全身心为人民群众办事。履行代表神圣职责,比我的生命更重要。"为了发展家乡旅游,他简直拼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7.
谢谢你,楚原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22,(12):73-73
楚原,于我,真可以谈十日十夜。那年电影资料馆给他做口述历史访问,我自说自话,怎么不找我?我有好多好多为什么要问楚原。因为他是最早教会我问“为什么”的粤语片导演。而“为什么”又不是只求一个答案的那种为什么,却是,怎么你的电影可以跟别人的那么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第三罗马说"与"中国论"是俄中两国在民族意识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自我身份定位的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并非菲洛费依或石介个人的观点,而是一个群体乃至整个民族对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观察和投射。它们是日用而不知的文化观念,是对自我、他者认知的一种符号体系。在"第三罗马说"的"我-他"对立认同建构中,他者是认知自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缺乏他者,"我"的身份辨认则无从谈起,在对他者的征服或救助中,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才得以彰显。而"中国论"中的"我"与"他者"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自我封闭的华夏自我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我"的作用和地位是文明程度和道德伦理确定下来的,无需对他者给予过多关注,甚至无须与之交往,他者未必是被认知或被征服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一)专制王权的理论和实践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已故首相的阁僚问路易十四:“今后我们有事找谁?”国王回答说:“找我。”他随即宣布自己不需要首相,单独行使王权。在路易十四看来,他“代表整个民族”,因此“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亲自理政乃是“国王的职业”。他毕生将自己的信  相似文献   

10.
一、“一旦认识,亦即不被赏识”鲍里斯·维昂何许人也? 这曾是一个谜,即使是对法国人。1959年6月23日,根据他的小说《我将去你们坟上吐唾沫》改编的电影摄制完毕后在内部试映时,维昂猝然昏厥,几小时后便与世长辞,终年三十九岁。维昂之死并未在法国引起震动,实在是因为有许多人并不了解他。有人得悉他的死讯后说:“哦,鲍里斯·维昂,我知道,不就是那个爵士乐小号手吗?十几年前他发表过一部小说,小说里充斥着暴力、色情。他还硬说这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美国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11.
徐芸 《新民周刊》2022,(6):44-44
农历壬寅年正月初一下午,我携丁哥出门遛弯,见到艮山公园户外游泳场竟然还有一群冬泳爱好者在畅游,其中还有2名小学生,引得丁哥也跃跃欲试。我自然不敢让丁哥下水,让他先看挂在柳树上的气象预报板:大年初一,杭州多云转阴,气温3.8℃、水温7.6℃……丁哥指着一位刚从水里上岸,正在擦拭身体的老大爷问我:“您说水凉,老爷爷身上怎么还冒热气?”老爷爷笑了:“小朋友,正因为水凉,才带走我身上这么多热气。”  相似文献   

12.
刘放 《新民周刊》2023,(39):39-39
到一个研究会兼职,我当然要好好学习前任的工作经验。我称他为老师,他笑眯眯地摆手,说,直呼老沈好了。但他称我为老弟,我说,应该是老徒弟吧!那么,我该拜老师傅了。他又笑笑,有那么点笑纳的意思。我的这个师傅今年年满84岁。也就是说,不是真心喜欢,又干起来得心应手,他不会干这么久。业务上的事儿咱不多说了,时间已说明了许多。我俩每天必须面临的相见,就颇多趣味,相形之下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3.
韩天衡 《新民周刊》2022,(24):78-78
和一位北方评论家经常交流些中国画问题,问他国内当代画界未知的相对优秀的画家有吗?他推荐了好几位认为不错的画家作品发我。国画难,笔墨更难,大多心浮气躁,只有一位广东的八旬老画家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睛。笔墨比较到位,比较少见的画画高手,说是潘天寿的学生,怪不得。问题也有,比如花鸟画太像潘天寿,山水是黄宾虹加关山月,书法尚有江湖气。微信交流,老先生非常自信,出版过大红袍画集,认为自己是国内最好的画家,比那几个拍卖天价的谁谁谁都好,然后说自己的画在北京三十万一平尺,如果我推荐藏家买一两万一平尺,我听不懂了,立马闷了,沟通于是草草了事。  相似文献   

14.
马亚伟 《新民周刊》2015,(21):13-13
上次我回老家,吃饭时,不经意说起最近手头有点紧张。吃过饭,老爸把我拉到一边说:"我这儿有三千块钱,你先拿去用。不过三个月后一定要还我。"我心下纳闷,老爸从来不管钱,从他身上找出10块钱都难,不过看到老爸手里的钱,我还是兴奋地说:"太好了,谢谢爸!"老爸赶紧示意我小声点,然后指指里屋。原来,老爸怕在里屋的老妈听到。我恍然大悟,老爸攒了小金库!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老爸不抽烟、不喝酒,平时花钱的地方很少,一般是花一块向老妈要一块。家里的收入都有数,这三千块钱,他得攒多久才能攒够?再说了,他攒小金库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46):10-10
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总理的手很温暖,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是说不完的。总理跟我们握了手之后就上车了。语出云南彝良村民梁永兰。温家宝在彝良地震后视察时,梁永兰等人向他反映当地违规征地,后一度被当地政府处以行政拘留。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时任临澧县杉板乡歇驾村党支部书记的汪金平被选举为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任代表以来,他用一股浓浓的为民情感激励和鞭策自己,心为民想,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风采,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扶危济困解民难汪金平常说,既然老百姓把我推选为人大代表,就是对我的信任,我理当为他们说话、办事,否则就有愧于百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来,他大胆维权、大爱扶贫的事迹每每被传为佳话。该县杉板乡46岁的村民赵保兵长  相似文献   

17.
奥列格——一位22岁的大学生——和其他几百名莫斯科市民一起冒着蒙蒙细雨,挤在一条狭长的小巷里。不管刮风下雨,每到周末,那里就挤满了人。这就是莫斯科的寻找合适住房的“半黑市”。奥列格的胸前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愿意用位于莫斯科西北部的一套两间的公寓换两间一个房间的套间,地段不论。他抱怨说:“我和妻子同我的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我到莫斯科国立大学,要化2小时,至今还未找到分开的房子。”奥列格的例子很典型,一年来,每逢星期天,他都要去这个非官方的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曹可凡第一次做明星访谈正遇上张国荣,让他对人物访谈产生了兴趣。10年前,张国荣离开,《可凡倾听》没能倾听到他,却在每一次遇到他的交集时,都有心留下了关于他的故事。倏忽十载过去,这些悉心收集的往事被剪辑成为50分钟长的《廿载往事·十年缅怀——纪念张国荣逝世十周年特别节目》。曹可凡说:"我和张国荣不算朋友,我也谈不上是荣迷,我们只是在茫茫人海中两次擦肩而过。今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看这部片子,想传达的,是我对张国荣的怀念和尊重。"  相似文献   

19.
王煜 《新民周刊》2016,(1):82-82
在付心德逝世前几个月,有人问他当年参加抗战的感受。他说:"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我作为一芥草民挺身而出,抗击日寇。仅此一举,人生足矣。"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两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国家和人民的致敬。其中身着军装、佩戴勋章、举手敬礼的抗战老兵无疑...  相似文献   

20.
"人家说我的人生多姿多彩,问我满不满意。其实,无所谓满意还是不满意。我这一生,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现在我的事情做完了。我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别人。"带着平静的心情,100岁的黄苗子不再理会尘世的颂扬抑或诟病,潇潇洒洒地乘风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