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林 《新民周刊》2012,(20):83-83
5月26日,"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将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这是他的个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之后在上海———画家故乡的亮相,这也是冯远从艺40年来首次个人作品展,他自称为"创作研究的阶段性小结",他专为本次展览创作的巨幅作品《今生来世》也将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风景     
姚谦 《新民周刊》2015,(14):104-104
从事音乐工作这么久,我深深认为:一个人的一件作品如果能清晰地记下自己生命中某一段时间的情感与思维,还能被别人所接纳成为他生命中的某一段风景,那就必定是一件好作品。在我的生活里文学、美术与音乐都是如此的重要,就是因为可以被别人的思想情感所感染,穿越时空还能有相知共鸣,那是多么喜悦之事。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一个画家,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记录者,他要反映这个时代,前提是要让人家懂,画家画的不是玄学。南京的1月,已至零下,景色如画。天气在阴沉了几天以后,变得温煦起来。风暴的中心,是如此平静。画家杨林川在他位于南京郊区的一处画院中,晒晒太阳,撒把鱼食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期,国内新闻界和学术界颇有一阵“泰国热”,认为泰国已经“成龙”或即将“成龙”。当然也有不同看法。其实,泰国人自己就有异议。前不久,泰国一位老学者在广东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泰国“成龙”热盖由新闻界吹起来的。去年,泰国学者瓦拉帕·多塔纳甲盛博士就比曾为《沙炎叻报》特刊撰文,提出比较客观的看法。他认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鲁迅(1881~1936年)著作、作品、讲话中丝毫没有提到与当时的中国一起共患民族悲运的朝鲜民族这一事实,提出自己平时怀有的一些疑问.本文并没有任何关于鲁迅的作品或思想以及他的生涯方面的文献根据与事实根据,只不过是基于本人的主观思考,妄加推测.鲁迅文学不是我的专业,本人不认为自己对鲁迅的整个作品都已经完全了解.因此,本文内容完全是基于我对鲁迅的不完全的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6.
赵雨舟 《法国研究》2002,(2):181-191
关于《鼠疫》 ,我不宜妄言它是加缪最好的作品 ,但我认为它是加缪作品中最令我震撼的 ,甚至可以说是少数能令我心脉随之共同搏动的作品之一。它奏出了生命中抗争的主旋律 ,它系人类的共同命运于个人 ,它表现了人在“自由选择”之后的伟大 ,更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诺贝尔文学奖对他褒奖的原因便是“阐明了我们的时代对人的良心提出的问题”。不过在这部作品中 ,我更关注雷蒙·朗贝尔 ,而不是故事的“同叙述者”、作品中最具奉献精神的里厄医生。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 40年代的某一年 ,地点在奥兰城 ,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但是就…  相似文献   

7.
尚辉 《新民周刊》2012,(8):89-89
作为正在举行的"上海艺术新人大展"的策展人和参展画家,庞飞山水画在展厅里一目了然地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与品格,他从山石的曲折与水墨的漫漶中呈现出了阔大深远的境界。当下山水画创作以两种形态为主,一是过度强调写生的作用,二是过度强调笔墨的独立  相似文献   

8.
辛丑辞岁,壬寅呈祥。"2022上海中国画院迎春画展"在中华艺术宫展出。在迎来农历新年佳节之际,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师翰墨颂盛世、丹青诉情怀,展览作品无论花鸟、山水、人物,皆笔墨淋漓、色彩斑斓,无不体现了画家们对于美好明天的真挚情感和真诚祝福。  相似文献   

9.
近日,与一位做领导工作的朋友闲聊,他不无抱怨之意,认为自己做了许多工作,却不被人理解,甚至成了“受气包”。仔细想来,这实质上是涉及如何对待批评的问题。读了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对待批评的做法,深受教育。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起步较早,1954~55年匈牙利就已开始了体制改革的讨论。经济学家提出的关于改革的理论观点成了政治家们推行政策的出发点。从那以后,经济学家一直没有中断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随着改革的发展,这种讨论更加热烈。我希望你们不要把我看作是匈牙利的官方代表。匈国内有很多经济学家都有一家之言,他们在改革前后形成了一种特点,即在许多问题上有一致的看法,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是一种健康发展的表现。我讲话很直率,开诚布公,我来中国不是为匈牙利的改革做广告的。我是改革的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一些作品一直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明的先驱,因而在我国常有人把他比作日本的鲁迅。近年来日本的所谓“国文学”研究颇有一股夏目漱石热,以小森阳一(现为东京大学副教授)为代表的年轻学者应用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一反以三好行雄为代表的前人学说,相继发表了很多震惊论坛的论文,使夏目漱石的作品获得了新的生命,也使夏目漱石的研究又一次迎来了高潮。  相似文献   

12.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43):52-57
这既是他“托古改制”的艺术主张,又体现在艺术创造实践之中,为“文人画”的推陈出新明确了方向,令后世画家获益至深。在张大千的晚年,有一次接受采访,说起自己当年在上海的好朋友,《春申旧闻》的作者陈定山曾经不无疑惑地问他:“大千,你怎么老是在临摹仿古?一天到晚就知道学石涛,我真怕你走不出来,找不到个人面貌了。”  相似文献   

13.
北京画院收藏的一件长约46米的大型手卷《首都之春》,可谓镇院之宝。这件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重要艺术创作,集合了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六位中国画家的智慧与心血。再观此作依然感人至深。这件作品经过前期的周密准备后,从1958年11月至1959年6月,7个月倾力创作,六位画家共同完成了一件史无前例的“艺术工程”。  相似文献   

14.
晚年遇盛世,欣逢金虎本命年的戴老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抓紧自己的晚晴岁月,再为他毕生心爱的文学名著,中国故事,献上"民间艺人"团队最大的敬意、笔墨与心血!壬寅将至,金虎送福。欣逢84岁本命年的国画大家戴敦邦先生,在新春来临之际,格外忙碌。自去年完成了三卷本《资本论绘本》创作之后,耄耋之年的他始终不曾停下艺术探索的脚步,一如既往地在没有空调、冬冷夏热的画室之中,忘我地创作着,画出了《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与《毛主席〈沁园春〉诗意图》等大作,每幅皆是数张丈二匹的宣纸拼接而成的大画,张挂起来,顶天立地,气势惊人,很难想象这批场面宏大、气魄雄伟的作品,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仅用了半年时间完成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是法国当代享有盛誉的作家、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作品囊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政论、述评、日记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著称,他的几部名作很有现实主义特色,是法国二十世纪文坛上的瑰丽鲜花。然而他是一位天主教作家,他的文艺观和美学观都带有宗教色彩。他的小说中或多或少、时隐时现地表达了他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位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告诉我,他到保定参观直隶总督署旧址,一进大门,映人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竖起的木制戒石坊,正面是书法大家黄庭坚书写的“公生明”三个大字,另一面则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个字。朋友对我说,看了木制戒石坊上的“戒言”,他陡然想起了一句“头上三尺有神灵”的老话,心中充满了惶恐、敬...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一位法国朋友向我推荐了皮埃尔·米盖尔编写的《法国史》。可惜。当时我的法语功底甚薄,只能勉强弄懂文字的含义,无从领略其中的妙处。值得庆幸的是,最近我买到了此书的中译本。正如张芝联先生在此书《译者说明》一文所说,米盖尔的《法国史》“读来颇觉新颖爽朗,有强烈的现实感”。我自己也觉得受益匪浅,禁不住要把它介绍给对法国史感兴趣的朋友们。皮埃尔·米盖尔(Pierre Miquel)生于1930年,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获法国  相似文献   

18.
雨果说:“巴尔扎克这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我想补充一句: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他自己的世界。这可能是指作品反映的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也可能是指作家在创作中的艺术境界。总之,不论是反映客观现实,还是描绘艺术境界,都有一个如何表现的问题,即写作方法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与一个作家的气质,思想(艺术观点)分不开的。因此,即使同属于一  相似文献   

19.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想说对能在你们面前讲话,感到十分高兴,因此特别感谢贵校为我提供这样的机会。校方让我同你们谈谈一位法国名人,一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民族独立和战后法兰西共和国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戴高乐于1890年出生在法国北方的里尔市,很年轻时就立志从戎。我认为有两个  相似文献   

20.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他有一个年轻的秘书,一天早晨,这位秘书来迟了,他发现华盛顿正在等候着,感到很内疚,便说他的表出了毛病。华盛顿平静地回答:“恐怕你得换一只表,否则我就要换一位秘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