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研究》2021,35(3):60-80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太空战略不断调整,先后实现了两次重大转型。美国太空战略的理念经历了从"新边疆"到"高边疆"再到"最后的边疆"两次转变,战略目标中的领导地位内涵经历了从"技术优势地位"到"效用与防御优势"再到当前"产业、规则与军事"复合推进的演化,战略资源与战略手段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美国战略转型由美国的逐霸本性、太空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太空民主化转型以及美国对其能力与威胁的评估四种动力协同推动而成。美国太空战略转型将对中国参与太空国际规范完善与太空治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欧盟新成员国的养老保险改革与欧盟的“开放式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转型国家的养老保险改革有两种进路,一种是以捷克为代表的参数调整型改革,另一种是以匈牙利和波兰为代表的范式转换型改革。范式转换型改革对有关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锁定”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中东欧国家进行范式转换型养老保险改革的原因,讨论了改革的社会政策后果,并结合欧盟国家养老金改革的趋势,就欧盟的“开放式协调”与中东欧新成员国的养老金改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凡 《法国研究》2003,(2):94-103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法国银行业经历了一系列改革的浪潮,无论在股权构成、集中程度、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进程还没有结束,法国银行业仍然问题重重。目前,法国的银行业正处于改革深化的转型时期,即由单纯的扩张与并购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文献中,印度克拉拉邦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常常被人们称为"支持导向"模式.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分析克拉拉邦的这种基础教育发展模式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形成这种发展模式的深层原因.通过对克拉拉邦基础教育模式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有能力实现基础教育从"增长触发"战略向"支持导向"战略转型,但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在于全社会都能真正意识到享受基础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印尼是近邻,又是亚洲发展中大国,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对东亚区域经济和中国与印尼双边合作关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中国与印尼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关系有什么特点?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背景是什么?存在哪些局限和困难?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翔 《德国研究》2014,(2):32-44
德国近20年来出现了经济持续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稳定下降的脱钩趋势,其中东德地区经济衰退因素对德国整体减排有重要贡献,但德国的低碳转型确实取得了积极进展。尽管东、西德地区的脱钩表现和原因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符合环境库兹尼茨曲线规律。德国实现这一脱钩的主要经验是通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促进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长期渐进地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了单位能耗的碳排放,尝试采用多种手段传递价格信号以引导低碳转型,普及绿色环保理念,使低碳政策获得广泛的民意和政党支持。这启示我国的低碳转型应当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整体的效率,建立经济、安全、环保的能源体系,普及低碳意识,同时注重发挥税收手段在引导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缅甸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的改革,改革的难点在于国家认同、宗教和解与潜在宪法危机等几个方面。鉴于缅甸是中国的邻国,且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地位,其改革成败将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应该密切关注缅甸改革进程,在经济领域努力拓展并做到双赢,保持在缅优势地位与影响力,同时与缅甸各方政治力量保持全面接触与友好关系,并将缅甸作为发展与东盟关系的重要平台,最终以缅甸为战略通道实现"走向印度洋"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转型的国际动力:外国直接投资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不应满足于将转型问题置于固定边界下的国家内部考察,应当对国际力量的作用予以充分的关注.在中国转型过程中,外国直接投资(FDI)一直是重要的变革力量,尽管它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问接的、结构性影响的性质.作为一种资本,外国直接投资通过重塑国内利益结构和利用自身跨国界自由流动的优势影响着国家的战略和政策;作为一种制度,它不仅为国内导入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而且通过示范、关联和竞争等机制促进了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如何发挥外资作为制度变革推动者的积极作用,应成为政府决策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日本姓氏与中国姓氏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拥有1亿多人口,但其姓氏的数量却达到了二十几万,可谓世界称奇。我国的姓氏发展也是历史悠久。可以说姓氏与我们每人都息息相关。那么拥有很深文化渊源的两国在姓氏的发展上又是否存在什么异同呢?二者又各自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姓氏和中国姓氏的发展历史。一、两国姓氏各自的发展历程(一)日本姓氏的发展历程1、氏与姓的产生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世界,权力中心多元化(分散)和权力集中(若干极)的两种趋势并行发展的现象日益明显。在讨论这两种趋势的时候,我们都离不开对其中两大重要的行为体——中国与欧盟的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中国与欧盟分属于东西方,其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等都存在重大的差异,对双方关系的认知不免出现误解。如何认识这些误解的来源和运行机制?如何对未来的中欧关系加以预测?如何避免这些误解所产生的障碍并能推动中欧关系取得长足发展?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学系于2013年10月26日在清华紫光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中欧关系中的误解"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危机,中国步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并不必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包容性发展是社会快速转型期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维。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和积极倡导的包容性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双重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因供给侧改革而开...  相似文献   

12.
陈雯君 《德国研究》2004,19(1):41-45
本文在对德国民事司法改革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从司法改革理念和司法改革实务两个层面对我国的司法改革进行了思索.我国在诉讼制度与诉讼程序上与德国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德国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加速推进新一轮行政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经济转型初见成效,政治转型远未结束,行政转型任重道远。普京针对叶利钦时代遗留的有始无终的行政改革,逐步采取措施重建中央和地方关系,推进执行权力机构职能转变,开始推行新的公务员制度,俄罗斯新一轮行政改革加速进行。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俄此轮行政改革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注定会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政治事件。中国社会对"十八大"充满期待。这种期待既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憧憬,也是对深化改革的热切期盼。中国社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社会结构、社会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在创造了举世瞩目发展奇迹的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中国改革从"浅水区"向"深水区"逼...  相似文献   

15.
中亚五国在改革与治理过程中具有较多相近的初始条件,但在同质性显著的背景下,各国发展却出现了异质性结果。哈萨克斯坦以其突出的经济和政治成就远远领先于他国。这难以直接用西方学者的公共管理改革理论来解释,需要提炼出一个哈萨克斯坦在同质性背景下有别于其他中亚国家的独特改革模型,并在其政府的改革轨迹及具体措施中考察其推动和限制变革的关键因素和力量。这大致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动态的制度背景、制度文化、领导能力和伦理等五个要素。在哈萨克斯坦政府改革与治理过程中,清晰的改革理念、对制度背景的准确把握,以及在制度文化塑造与领导力上的突出表现,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但伦理建设上的不足导致哈萨克斯坦政府改革问题重重。对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政策执行、政治民主化、腐败与政治认同等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显示,哈萨克斯坦政府改革与治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应琛 《新民周刊》2021,(1):8-11
2020年,确实"极不平凡"!尽管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仍然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相似文献   

17.
泰国政治权力结构调整的动力、路径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政治利益集团权力斗争的分析,本文认为,近年来泰国政局持续动荡的根源在于政治权力结构调整所面临的转型困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在全球化外部风险与国内城乡发展失衡的双重压力下,形成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要求。经济利益结构的改革压力,形成对"碎片化"政治权力结构的调整动力。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成为推动泰国政治权力结构调整的契机。既得利益集团倾向于保留"碎片化"格局的改良方案,但代表新资本集团的他信派系倾向于政治改革,要求建构由其主导的"层级式"政治权力结构。他信派系得益于新资本集团与农民群体的政治联合,在"政治权力结构—经济利益结构"大循环调整过程中占据优势;既得利益集团得益于国王权威的支持,在"政治权力结构—政治文化传统"小循环调整过程中掌握主动。双方在政治权力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相互制衡,从而使得泰国的政治秩序迟迟未能重建。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美国的出口管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一方面加强国内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这既是适应新的国际安全环境变化及维持美国军事技术优势的需要,也是适应美国国内各种利益集团要求的需要.上述改革和调整有利于维持美国军事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军事联盟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使美国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但客观上也会加剧武器和技术扩散,造成美国安全困境,并可能进一步扩大美国贸易逆差,加剧其与有关国家的贸易争端.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中日两强并立日趋明朗,中国从海上走出去和日本走向正常化国家的力度和速度几乎同时加大,两国的海上交集、碰撞日益激烈。21世纪初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基本清晰,都有了一系列的指导性纲要,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都是国家战略设计。但是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在孕育时间、思维基点、海洋经济基础、历史责任和未来追求上有很大的差别。"海洋强国"与"海洋立国"在国家战略目标、海权方向、治理体系上都有无可避免的碰撞。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从本质上讲是中日两国的抱负冲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  相似文献   

20.
朝核问题历经20余年外交努力至今仍未获解决,但朝鲜核与导弹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无论朝核问题僵局持续,还是朝鲜继续增强其核与导弹能力,这都不符合中美两国的安全利益。中美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利益与核心关切虽然不同、应对朝核问题的政策偏好也不一样,但求同化异,保持东北亚稳定应是两国追求的共同目标。两国应该在朝核问题恶化之前合作管控朝核危机,通过这种合作就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模式和最终解决方案达成基本共识。中美有必要尝试新的政策思路,这也有助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新的政策思路至少应该包括:共同改善朝鲜的外部安全环境,支持朝鲜的"软着陆",推动朝鲜政权转型而非政权更迭或者政权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