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瀚浥 《前沿》2023,(5):25-33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及数字化的发展,数字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使得生产结构和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得社会收入及其分配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回溯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探究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前提、内容及原则的三重批判,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澄明分配理论的丰富内涵,还为数字经济时代何以进行分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按照西方政治学的观点,政治是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无论是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都涉及到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对“利益”的分配或者重新分配。而文明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开化、进步和有序状态。当利益的分配、再分配走向了开化、进步和有序状态,人类社会也就进入了政治文明的殿堂。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财富在全社会实现正义的分配?马克思从经济和伦理的范畴探讨了分配和正义的内涵,并且指出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与当前的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相比较,有助于寻求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此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沈晓阳 《新东方》2000,(3):16-18
个人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存在着一个正义与否的问题。所谓分配正义,就是根据各个人的不同情况而给每个人以应得的东西。历史上对分配正义的根据主要有5种观点,应将其中合理观点纳入到一个系统之中,形成分配正义的根据的新观点,以体现自由、平等、博爱和效率等价值观。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分配正义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9-40
答:十八大强调,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6.
毕业生分配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中国刑警学院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开学伊始,学院成立了由学生处、纪检监察审计处、教学系、学生大队负责人组成的毕业生分配工作小组,在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毕业生分配政策的同时,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制定了分配计划。实施过程中,工作小组始终坚持集体决策,有关部门共同把关,认真坚持“五公开”原则,即:毕业分配政策原则公开、毕业生在校综合考核排名公开、毕业生分配需求计划公开、优生优分条件公开、毕业生分配计划和去向公开。在此基础上,对毕业…  相似文献   

7.
胡波 《前沿》2008,(1):71-73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在西方经济论理学上的分配理论层出不穷,大致上有分配正义,自由主义经济分配理论,功利主义分配理论,帕累托效率指向的分配理论等四种分配理论。这些分配理论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并且分配概念的理论内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配的指向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8-38
答: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个提法是有进步的。我们党最早提的是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后来我们党又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这一次我们党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后面,又进一步突出强调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可见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肯定是要在再分配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9.
李义平 《传承》2012,(23):78-79
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畸形已经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重要根源,不改变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畸形,就难以建立科学的、宵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分配结构。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垄断企业的畸形分配格局,就必须从基本的经济理论出发,廓清正误。  相似文献   

10.
最近,收入分配改革又成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热点话题,不仅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如何调整居民收入分配。在众多建议和对策中,不仅强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也更加关注如何才能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收入分配调整,不仅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重大问题,而且社会公平公正的最基本方面就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因此,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分配属于国民经济一次分配范畴,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基础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大职工工资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表现在地区、行业、企业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持续的收入分配不公,沉淀了某些社会矛盾,有些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历来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70年代末在我国兴起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了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的格局。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收入分配方式也多样化起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把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一个社会的分配关系如何,或者以何种分配方式为主,并不取决于人…  相似文献   

13.
肖曙光  ;朱若鲁 《求索》2014,(4):94-98
众多学者从利润贡献、激励角度和产权角度论证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依据,但人力资本毕竟只是智力资本的一部分,且即使是关于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依据论证也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喷,无法解释利润贡献等因素在传统经济时代就一直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物质资本主导并独享企业剩余的传统范式仍被长期奉为经典的事实。本文从经济形态与资本形态的演进关系着手抓住问题实赁,深化了理论依据的论证。本文探究指出,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初级和高级阶段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主流企业分配范式:农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极端主导的“租佃制”分配范式,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主导的分配范式,知识经济时代初级阶段——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主导的分配范式,知识经济时代高级阶段——智力资本主导的分配范式。新经济形态不但派生了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这一新资本形态,而且还使其分享企业剩余的愿望日趋强烈。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对资源的配置,通过对劳动力的报酬,实现了第一次财富的分配;而政府作为公共机关,通过公共权力,利用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实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这被称为第二次分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以“敦促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慈善家”为由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即个人或企业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我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缩小财富差距,关键在于财富的分配,因此应当有三次分配  相似文献   

15.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方案及分配原则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翊  唐俊 《求索》2014,(2):4-9
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及可能的灾难性后果,国际社会对减排问题进行了长期广泛的研究,中心问题是排放权的分配。但由于大气共有资源的性质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一直难以达成广泛接受的减排方案。主要原因是基于规范公平的减排分配,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利益上的冲突。因此,减排分配研究需要放宽人类行为假设,将人类行为异质性、多样性特征包含进去。为此,互惠分配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郑楚光 《世纪行》2006,(3):17-17
一、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力要素分配的最低标准,公平社会财富一次分配。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异扩大的趋势”。我们应该对国有垄断部门和国有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要尽快加强监管,适当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防止法理上归全体公民所有的垄断利润转化为小集团的利益和个别人员的薪酬福利。  相似文献   

17.
余俭敏 《湖湘论坛》2009,22(6):40-43
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只有坚持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分配主体的合法性和分配关系的平等性,强调分配规则的有序性和分配程序的规范性,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走向社会制度文明,才能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汪平 《创造》2002,(1):27-27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 但是,目前我国毕竟远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收入分配主要由市场调节的机制和调控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其突出表现是:①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与某些方面的平均主义及“大锅饭”共存。②公平与效率的矛盾难以解决。③不少分配透明度差,难以实行有效的调节和监控。④收入分配不规范,相互攀比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国民收入超分配的现象。⑤在绝大多数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有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脚步的日益临近,为了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分配方式也必将进行深刻的变革,逐步向知识要素倾斜。可以想见“按知分配”即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业绩和知识成果而获得相应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按知分配之所以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不仅是因为它符合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充分体现了我党十五大报告中把按劳分配与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伟大论述。可以说,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最佳结合即为按知分配。一、以智力资源耗费为主要形式的脑力劳动是知识…  相似文献   

20.
王博 《前沿》2014,(3):108-10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文章以《资本论》的视角,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性人手,说明了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真正含义,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低的原因,指出我国未来收入的差距肯定会缩小的趋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提高劳动报酬,以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