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宋业春 《求实》2012,(6):9-13
马克思之前,财富是作为与人相对的附属物而存在,财富与人自身发展之间形成了深刻的"历史悖论"。马克思对之进行了批判,指出一切财富形式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再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财富的本质揭示,包含财富物质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蕴含人的多样性发展需求,是人的生物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主体性需求的有机结合,并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创造财富的终极目的。在揭示财富的真实本质与主体属性的同时,马克思还进一步将其引入社会历史发展,表现为财富生产的目的与手段的颠倒,劳动与资本的异化等财富幻象,以及最终被更高级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2.
庄忠正 《求实》2016,(7):31-37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其使命仅在于获得财富。随着政治经济学家对作为财富的主体本质的劳动的深入理解,工人越来越被抽象化,即从人"作为单纯的劳动人的抽象存在"到"人变成帽子"。货币——"作为财富的一般物质代表"——成为现实的共同体;但是,它必须从作为货币的货币转化为作为资本的货币。资本,作为一种普照光,是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物和物的关系"掩盖了"人和人的关系","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批判,不仅彰显了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历史性,而且为全面建构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刘荣军 《探索》2005,30(4):111-114
从哲学角度解读,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在“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的前提下,不仅论证了财富的主体性本质,从人的财富创造过渡到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应于人类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提出了财富演变的劳动时间、科学技术和自由时间即个性的自由发展等三个尺度。联系到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马克思关于财富尺度演变的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智娴 《求实》2006,1(2):8-10
在马克思的解读史上,人们常常以劳动、实践或者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人的本质下定义,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实践或社会关系的总和。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追问人的本质是什么,而是通过实践概念来展现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人的理想生存状态以求现实问题的解决,由此,马克思实现了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层面提出了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并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揭示.其基本的思路是:从人的生存需要的自然本性出发,把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实践即劳动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本质.这样做,一方面批判了西方近代启蒙哲学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以及与费尔巴哈把人的自然性等同于人的本质的形而上学做法;另一方面又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出发去说明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理解为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历史的过程,从而把劳动解放看作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是任何政治哲学首先要解答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规定,回答了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的问题,并据此批评了剥削阶级社会劳动的异化所导致的人的异化现象,提出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通过劳动的解放来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并不单纯是哪一个命题所能概括的,而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以社会关系为现实内容的整体学说。马克思以需要为逻辑起点,论述了人在需要的生理驱动下进行劳动,进而论证了人的劳动本质及其"自由自觉"属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和人本质的丧失,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恢复劳动的自由自觉属性。在这里,马克思实现了人的本质由劳动到实践的升华。马克思正是在这一系列论述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的本质学说,展现了由需要到人的劳动、再由人的劳动上升到实践范畴、最终落脚到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上的逻辑建构过程,体现了人的本质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能动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青年马克思在两种分析框架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人学思想。第一个是法哲学框架。马克思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域中揭示出现代人的二重性存在;批判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立足于市民社会、社会革命寻求人的解放。第二个是劳动辩证法框架。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劳动,异化劳动表征现代人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实现人的本质、劳动的解放依赖于私有制革命。  相似文献   

9.
劳动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本质关联。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现实存在和谋求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劳动解放的实质是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解放,即扬弃异化劳动、消除外在束缚、实现自主劳动。以劳动时间、劳动方式、劳动感受等为主要标志的劳动解放程度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尺度,实现劳动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需要通过劳动创造主客体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劳动观视域下,"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强调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启示我们"敬业"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对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论述,启示我们幸福根源于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劳动而非单纯的物质享受。马克思对劳动主体的人的强调,启示我们"敬业"并非只是一种职业价值观,而是与其他核心价值观相互包含的、彰显人格魅力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以人的需要作为始点和终点,可以看出,服务劳动与财富生产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生产劳动的扩大,服务劳动的加入,对于财富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劳动成为劳动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劳动对于财富生产的重要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服务劳动则成为财富尺度变化动因,不断推动着财富的回归,并成为财富回归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钱津  王俊发 《求实》2005,3(8):73-75
传统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存在一定缺陷,邓小平同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论述。在邓小平同志理论创新作用的推动下,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仍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从劳动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劳动的内部矛盾,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决定的。随着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人类劳动将走向完善,人类社会也将走向完善。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实现真正的人的社会的质变过程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  相似文献   

13.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通过人的劳动而实现全面自由发展,进而实现整个人类解放的过程。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也是人类不断反思人在其劳动过程中是异化了,还是实现了人的本质的复归和人类的解放的过程。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四个规定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致力于实现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同在、在劳动中彰显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同一以及人与外界关系的和谐,进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而非人的劳动和人本身异化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兼有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真理性和道义性,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智慧和方案。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利于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更加明确未来怎样才能继续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人的能力看作本质力量的表征,并从个体能力的实现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自身能力,确证本质力量。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能力和需要能力发生了全面异化。一方面,劳动异化造成主体压抑,引致自由自觉劳动能力的丧失和全面发挥个体潜能条件的匮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仅仅以物为中介的社会关系带来需要的异化,并由此产生货币崇拜,即货币成为人外化的能力。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扬弃私有财产出发,旨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实现人对主体能力的重新占有和个体才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人类真正从整体质量上脱离动物界是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为界碑的。作者提出:社会化的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断丰富着的人的本性的需求,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乃是一种具有极丰富内涵的矛盾运动系统,其整体动向就是文明进步。作者认为:人是文明的载体,而人历史地创造的人类文明是人可以直观自身本质的确证。在现实生活中,人以其愈来愈精明的创造才能,在劳动创造中推动文明进步。建设文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毁伤文明的野蛮行为是人性沦丧的耻辱标记。  相似文献   

16.
<正>一、马恩人学思想主要观点马恩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的理论观点,具体表现在有关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等几个重要方面。马恩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1)关于人的起源。马恩认为,人不是由神或者上帝创造的,而是如恩格斯指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2)关于生产劳动决定人的本质。马恩认为,决定人与动物之间区别的不是抽象的理性或者意识,确定人之所以为人的是生产劳动。"劳动这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7.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是其实质上却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了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了资本权力下的对抗性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财富生产观是在批判性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财富思想基础上产生的,他认为,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历史前提是要使人身获得自由,成为可以自由交换的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社会形式是商品,它的生产尺度是劳动时间,它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的主体化与劳动的客体化,资本家占有财富,工人丧失财富,以及工人和资本家的权力对立。因此,只有扬弃资本主义财富生产才能使人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手稿》中界定人的本质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劳动是对象化的活动,对象化是生产劳动得以表现从而确证人的本质的方式,从这一立论出发,马克思认为,工业是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人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他进一步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只有研究生产劳动、研究工业及其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本质和力量,并由此揭示了往后工业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关于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是立足于所处时代的经济事实即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异化劳动,在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想批判式研究基础上所形成的思考。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由类生活和类特性两方面总和确证,却丧失于异化劳动中,所以需要在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进行扬弃后的共产主义中复归人的本质。同时,人的本质学说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建构奠定重要基础,更是在生命之维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