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为我们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认识的新境界。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可称之为劳动一般,就这个一般性来说的确不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类活动所共有的。“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因此,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6页)用马克思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2.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工人一无所有。工人由于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劳动者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劳动力的出卖者。只有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制度.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封建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四个阶段.它取代封建主义社会制度而崛起是历史的必然,有巨大的进步作用.现代化、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两大历史功绩.现代化至少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劳动社会化、国家工业化、生产机械化、经济商品化、流通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管理法治化、人口城市化、大众知识化以及思想自由化.资本主义的弊病高度归纳也是"两化",即生产过程的大小两极分化和财富分配的贫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至今还有较强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具体体制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陈学智 《世纪桥》2007,(7):59-59,128
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质是: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基本事实,揭露了工人同资本家的对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论述了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及其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看到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关系,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新阶段,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阶段。但他当时还没有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唯实》1982,(3)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被资本家购买后,把它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生产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不仅可以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个超过部分,就是剩余价值。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在他整个经济理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过:“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列宁选集》第2卷,人  相似文献   

6.
蔡庆悦 《前线》2014,(2):76-8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br〉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相似文献   

7.
第一,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使商品销路突然缩小,生产猛烈下降,工商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在竞争中,大批工厂和商店倒闭,幸存的企业也不得不缩减生产,失业工人急剧增加。在危机期间,资本家总是力图把危机的重压转嫁给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如解雇工人,压低工人工资,削减福利待遇等,加上危机期间物价上涨,使工人的实际收入明显下降,因此极大地加重了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苦难。例如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由于物价上涨率超过收入增长率,加上垄断资产阶级压制工人提高工  相似文献   

8.
刘晨晔 《学习论坛》2006,22(6):35-37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不同社会主体生活时间分配的维度,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关系做了定量分析,区分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和工作日等五个概念。它们依其本质属性可以分为两组,即劳动时间组和自由时间组,其中,剩余劳动时间名列双榜:从工人方面看,它属于劳动时间范畴;从资本家方面看,它又转化为自由时间范畴。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资本论》及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二重内在逻辑根基,以及马克思思想体系隐喻的由劳动到休闲的内在逻辑转换通道。  相似文献   

9.
二、资本主义经济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前面已经讲过,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有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生产同种商品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门的竞争则是生产不同商品的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其中包括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和农业资本家等等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庄忠正 《求实》2016,(7):31-37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其使命仅在于获得财富。随着政治经济学家对作为财富的主体本质的劳动的深入理解,工人越来越被抽象化,即从人"作为单纯的劳动人的抽象存在"到"人变成帽子"。货币——"作为财富的一般物质代表"——成为现实的共同体;但是,它必须从作为货币的货币转化为作为资本的货币。资本,作为一种普照光,是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物和物的关系"掩盖了"人和人的关系","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批判,不仅彰显了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历史性,而且为全面建构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与劳动力的分离和资本无限扩张的本质,带来了工人和资本家的双重异化。工人的劳动产品不归自己导致了工人与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异化,而当资本家沉湎于资本增值本身时,就成为了资本的奴隶。资本无限扩张的本性要求消费随之无限扩大,消费需求成为可以被创造的、实现认同和情感发泄的手段,消费者丧失了主动控制权同样被异化。  相似文献   

13.
周书俊 《理论学刊》2012,(12):23-27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它同样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它同样经历着产生、发展、灭亡的发展过程。而导致资本主义真正灭亡的根本原因,正是资本内在的自我否定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竭力把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又使劳动时间成为财富的唯一尺度和源泉。从根本上说,随着资本在量上的扩张和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的自行增殖就越困难,直至价值增殖小到资本似乎也不再成为其为资本的地步:一方面作为私人的劳动无法按照一般劳动(货币)进行消费,另一方面作为资本的财富(商品)无法实现它的目标(一般等价物和利润),资本所追求利润的目的就会因为自身所设置的手段(需要通过工人劳动所获取的带有私人性质的一般等价物与资本财富带有社会性的商品进行交换才能实现资本的利润)而被葬送掉。所以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里,马克思运用价值理论解释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交换,因此得以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机制,并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劳动与资本之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活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分析这种关系的困难在于表象与实质的尖锐矛盾。事实上,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在价值范围内,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必须解释这种不平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揭示这种关系的实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交换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性质不同的过程:①、  相似文献   

15.
刘跃奎 《理论学刊》2001,23(4):63-64
一、马克思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对创新思想的阐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指出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 ,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 ,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1〕就各个资本家个人而言 ,他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则是攫取超额剩余价值。而这种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特殊追求 ,则构成资本家创新动力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所阐述的创新的动力。在《资本论》第 1卷第十章中 ,马克思强调指出 :“如果他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做两双皮靴 ,他的劳动生产力就必…  相似文献   

16.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是其实质上却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了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了资本权力下的对抗性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中发观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基础,也是实现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王卫东 《唯实》2011,(10):38-4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钥匙。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强制劳动基础上的社会体系,马克思在正确认识到"工人"成为"肉体的主人"存在的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引入"强制劳动"这个概念,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同时,指出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实现人性的复归,就必须破除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一个更公平自由的新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不论任何社会,在集体的生产中,为了把从事不同操作的劳动者联合为一个整体,相互配合,步调一致,都要求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遵守和维持一定的规定和制度。这些规定和制度便是一般所说的劳动纪律。在工业企业中建立劳动纪律,是为了生产的需要。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纪律的性质和特点却有根本的不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广大工人群众是资本家剥削的对象,工人群众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地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劳动关系不和谐,不仅不利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呢?我认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劳动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时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是雇佣关系。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剥削者、压迫者,工人则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劳资双方的利益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