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契约论预设了国家权力源于公民协商基础上的契约这样一个前提,作为国家权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刑罚权也来源于个体权利的让渡。在刑事案件中,不仅存在犯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存在着犯罪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冲突关系。刑事和解制度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注重刑法领域中犯罪人与受害人冲突关系的调适,立足于从抽象的国家法益保护转向具体的被害人保护理念的转变,从满足社会“公意”的报应情感到关注被害人的实际利益,注重平复被损害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使用自编犯罪特征问卷和COPA-PI(正式版),对兰州女子监狱的230名女性犯罪人进行了犯罪特征和人格特征的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女性犯罪人表现出了较多的依赖性、非计划性以及间接侵害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和犯罪人格没有显著关系,而在受害对象的选择上,对男性受害人的选择和犯罪人格维度中的冲动性有关。对女性犯罪人而言,暴力型犯罪比财务型犯罪、性犯罪、毒品犯罪更倾向于选择男性受害人,而性犯罪比其他类型更倾向于选择女性受害人。  相似文献   

3.
犯罪受害人心理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对“犯罪”这一社会事件进行系统性分析,不难看出受害人心理与犯罪人心理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看出其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犯罪受害人心理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犯罪原因的理解, 为完善犯罪预防体系提供依据, 也可以使我们从中更全面地把握犯罪人心理, 为更好地揭露、打击犯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刑事法律关系是我国刑法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点.刑事法律关系是因犯罪行为而引起的,在国家和犯罪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的刑事责任追究权与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承担义务为内容的一种单向性权力义务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纵向不平等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建设工程施工中对受害人赔偿的情形极为复杂。对建设工程施工单位与受害人之间关系进行类型化分析,是就受害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进行路径选择的前提。在建设工程施工单位与受害人之间存在合法用工关系的情形下,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和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在权利竞合方面采"兼得模式",在赔偿数额方面采"补充模式";在二者之间存在非法用工关系的情形下,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适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一次性赔偿办法》的规定;在二者之间不存在用工关系的情形下,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适用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互动关系是故意杀人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在杀人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这三个阶段,被害人与犯罪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影响甚至推动了杀人犯罪的产生和发展。在杀人犯罪行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被害人过错这一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暴力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特征及过错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有一种相互对应、互为依存的社会关系。认真分析暴力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性别、年龄、社会角色的对应关系,对于剖析社会犯罪原因及搞好相应的犯罪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犯罪被害人往往受到人们的同情和支持,然而在实际犯罪过程中,被害人常负有一定的过错责任。在暴力犯罪中,被害人的过错责任比例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8.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项新兴的刑事司法制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这项制度重点考虑对被害人的补偿、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关系的修复,以及社会在防止犯罪中的作用,因而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并能够在提高司法效率、减少再犯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这项制度也有缺陷,我国应当积极地同时在一定限制中发展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9.
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掘犯罪现场犯罪信息源中的犯罪信息,这对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活动以及"刻画"犯罪人,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血迹,是杀人现场中最常见的痕迹之一。通过对现场血迹的勘验、分析、化验,不仅能判定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确定案件性质,缩小侦察范围,判断杀人凶器,刻画犯罪分子,而且能揭露伪装,寻找杀人现场,肯定和否定嫌疑,给侦察破案提供依据。特别是在机械性损伤致人死亡案件中,由于犯罪人与受害人之间的接触、撕打,犯罪分子身体、凶器及其它物品上或多或少都要沾附一定量的血迹,他们作案后,在掩盖逃离、现场、隐匿凶器、毁灭证据过程中,往往无意间又将携带的现场血迹重新遗留下来。对这类现场的勘查,尤其是对嫌疑人家发现…  相似文献   

11.
食药监管领域的贪贿犯罪往往是贪贿犯罪的重灾区,时常存在"谁来监督监督者"的尴尬局面。同时该监管领域的贪贿犯罪人与检察机关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存在着博弈的关系。根据博弈论中的策略模型分析犯罪人和检察机关在采取策略时的不同成本收益分析,可以找出犯罪人进行犯罪的临界值,以分析犯罪成本、监察行为和犯罪收益等因素影响犯罪人从事贪贿犯罪的概率,探索食品监管领域贪贿犯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恢复性司法的正当性及在尊重受害人,促进犯罪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的优势具有普适性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条件等也有其适宜的土壤,因此恢复性司法在中国进行建构具有可行性,但是应当从中国现有司法实践出发,并在与中国国情不断融合中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3.
国家将是否追究犯罪人的权利转让给亲告罪的受害人,公安机关对亲告罪没有侦查权,法院往往又以证据不足为由撤销案件或者驳回起诉,致使亲告罪的控告人无法得到公权力的救助。应该赋予公安机关对亲告罪案件的侦查权,同时给予亲告罪案件受害人选择通过公诉还是自诉途径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违法犯罪,影响社会女性的整体形象,影响到社会的道德风尚,尤其影响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其特点:1、犯罪类型多与家庭问题有关;2、犯罪动机较多集中在家庭矛盾与冲突;3、犯罪场所多为家庭及家庭周边环境;4、犯罪过程多经历了从受害人到犯罪人的“恶逆变”。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与特定犯罪有关的当事人走到一起,共同商讨如何处理犯罪所造成的后果及其对未来的影响,是在通过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以及恢复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以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的一种司法理念。"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新的司法和执法理念,不仅反映了执法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意味着刑罚观念的变迁:从报应主义到恢复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法律制度中,追诉时效据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刑罚理论如报应论、预防论、改造论都不能为追诉时效制度的合理性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根据功利主义的立场,考虑到国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考虑到时间因素对受害人和犯罪人的影响,追诉时效具有一定合理性。基于此种考量,应对追诉时效的期限予以合理设定。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建构与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损害赔偿为基点建构的被害人量刑建议权,具有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和对被害人进行赔偿救济及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之功能,亦是有效修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立法建构与司法保障,有利于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和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人犯罪心理及其行为活动的产物和反映。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其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对其进行研究利用 ,对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重视和开展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同时继受了大陆法系的受害人同意、过失相抵和英美法系的自甘风险理论。就同一法律关系存在两套可资适用的制度,特别是过失相抵与自甘风险两种制度法律后果不同,有损于形式正义。考察比较法可以发现,英美法系区分自甘风险与比较过失主要依靠受害人对风险是否具有充足的认知;而大陆法系并没有自甘风险制度,相关案件以受害人同意、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来处理。因此,受害人甘受风险,如果进入构成要件领域,则构成自甘风险,如果在损害分配领域,就适用过失相抵。从《民法典》的表述来看,可以考虑在危险活动的参与者之间适用或类推适用自甘风险,在安全保障义务案件中求助于诚实信用原则,免除加害人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刑事和解是刑事案件处理的一种司法革新方式,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和促使加害人回归社会。根据现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国刑事和解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犯罪预防、法律权威和司法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构建中国刑事和解制度中,要注意分层次、分阶段依法进行,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不宜盲目扩大,同时要考虑经济弱势犯罪人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