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自民党"一强"优势确立于2012年日本众议院选举,此后历经5次国政选举延续至今。自民党"一强"是一个"复合结构":从选民支持基础来看,自民党国会势力之强与选民支持基础之弱是一体两面;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来看,自民党"一强"依存于其对立面,即其他政党的"多弱并存",同时自民党与公明党结成执政联盟,其"一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公明党。以选举政治为分析视角,自民党"一强"优势的延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国政选举的低投票率,与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在选举中相互通融选票,与保守政党日本维新会展开间接合作。从当前日本政党政治形势来看,建立在与公明党结成稳定执政联盟与选举联盟基础上的自民党"一强"优势或将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2.
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民党和民主党朝野换位。民主党与社民党、国民新党联合组阁,取代了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出现以两大保守政党为主体的政权更迭,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大选总体上强化了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格局,但与冷战后自民党内鹰派保守势力得势不同,这次是具有自由派倾向的民主党温和保守势力占据上风。日本政治思潮出现"脱右倾化"趋势,这对日本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有利。鸠山首相对内主张建立"友爱社会",在外交方面也要发扬"友爱"精神,在巩固日美关系的同时,加强同亚洲关系,推行"美亚并重"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日本第23届参议院选举尘埃落定,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获得大胜,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惨败,而代表其他社会各阶层的政党得票锐减,日本政坛呈现白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作为公明党的党首,请您谈谈公明党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公明党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公明党在其中的主要诉求是什么?山口那津男:公明党的立党精神是"和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56年前(即1962年)的9月13日由公明党前身公明政治联盟以及公明党的创立者、日本创价学会第三代会长池田大作提出的,展示了政治家应有的姿态。当时,自民党和社会党两大政党争斗不休,  相似文献   

5.
林锋 《南风窗》2013,(1):72-73
安倍复出后誓言完成的所谓"未竟之志"——摆脱战后体制,在2016年夏季参院改选前恐无法达成。而至迟2016年冬季之前,众院又将重新选举,自民党还能否维持现有席位,得打一个大问号。2012年12月16日,日本众议院第46次大选重演了上次大选的政权更替剧情。民主党遭遇滑铁卢,仅获480个议席中的57个(选前有230个);而自民党获294个席位,加上公明党的31个,超过了众议院席位的2/3——这意味着时隔3年零3个月夺回政权的自民、公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6日,日本首相、民主党总裁鸠山由纪夫与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举行了会谈。双方着重讨论了普天间美军基地搬迁问题。这是自2009年9月日本政坛实现政权更迭以来,两党党首的首次会晤。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7月,日本举行第24届参议院选举。通过此次选举,自民党在国会完全确立了"一党独大"的优势地位,自公执政联盟已完全掌握参众两院提出修宪动议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日本政坛的和平主义势力影响式微,难以形成遏制修宪势力政治右倾化的抗衡力量。日本战后所形成的和平主义精神或将失去宪政依托。  相似文献   

8.
日本全民对于日美同盟这一大和民族复兴的杠杆有着共识,这是不会因小泉下台而轻易改变的。日本政坛重新洗牌8月8日,在日本参议院以125票对108票否决小泉首相任内两大目标之一的邮政民营化法案后,对本党投票倒戈者深感不满的小泉纯一郎,随即表明他将解散众议院、重新验证日本的主流民意。随后,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于9月11日进行众议院选举投票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3)
正3年过去了,安倍经济学到底有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日本的经济在安倍的手上是否一改以前的颓势,走出了低谷呢?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政坛创造了许多第一:他不仅是自1948年以来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在时隔几年之后再度担任日本首相的政治家,而且也是近40年来日本政坛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在日本政坛的顺风顺水,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处理日本经济问题上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从2012年12月安倍重新登上日本首相宝座时候的"旧三箭",到去年9月安倍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时颁布的"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民主党政权的成立使日本两大政党制的发展迎来高潮.日本短期内再度实现两党政权轮替的可能性较小,但政党竞争在选举层面形成了主要在两大政党之间展开的格局.以2012年民主党政权的崩溃为转折点,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向极端多党化.安倍时代形成并延续的"一强多弱"政党格局或将成为日本政党政治的"新常态".进入"后安倍时代",自民党与公明党间的执政联盟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并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第一在野党的再度崛起成为难题,在野党的政治重组将呈周期性循环态势.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掌日本政坛,形成"五五年体制"。自民党由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而成,在合并过程中孕育了派阀。在自民党派阀的发展中,总裁公选制、中选举区制、传统政治风土促进了派阀的增殖与固化。自民党派阀在组织结构与功能上模拟政党,作为政策信息的传播中枢,实现了政策信息在派阀内外的流动、共享;作为政党与选民沟通的中介,实现了选民选票与政府政策的交换、循环;作为筹集、分配政治资金、党内外人事安排的基本单位,实现了党内外政治资源的筹集、协调分配。自民党派阀的模拟政党化,实现了"五五年体制"下国家政权在自民党派阀之间的轮替,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自民党的长期政权。  相似文献   

12.
林华生 《南风窗》2008,(21):78-80
麻生政权能维持多久,主要看执政党在下次的众议院选举中能否旗开得胜。下次大选中民主党的议席肯定会增加,但能否激增至威胁到自民党、公明党联合政权,还要看今后的经济政治走势而定。  相似文献   

13.
日本自民党自成立后一直把持日本执政地位,并一度被称为"万年执政党".这种由自民党一直把持政权的体制被称为"一党优位制".在自民党领导下,日本创造了"日本模式",国力空前强大,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派阀纷争、金权政治、腐败、一党独大等,使日本国民丧失了对自民党的信任.1993年自民党在大选中失败,标志着日本政党体制由"一党优位制"向多党竞争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4.
派阀政治,可以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又是以日本第一大党自民党最具代表性。自民党虽然与其他政党共同执政,但在内阁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仍未动摇。尽管这种“一党独大体制”饱受争议,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已被公认为一个民主的国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南开大学王振锁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认为,“派阀政治”下的日本自民党,“政权由一个派阀转到另一个派阀,可以起到‘拟似政权交替’的作用”,“通过派阀之间的抗争,间接地反映舆论动向,派阀的‘拟似政权交替’,也容易完成自民党的政策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自民党就能…  相似文献   

15.
吴怀中 《当代世界》2021,(11):48-52
从2021年9月起,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日本政坛相继举行了3场重量级选举,分别是9月29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10月4日的内阁首相指名选举、10月31日的众议院选举.如此集中、高频的选举战,在日本当代政治及选举史上较为罕见.从结果看,因自民党优势较大且在野党涣散无力,三场选举中自民党总裁选举更具实际意义.透过选举博弈及选战过程,可以发现日本政治生态的三个重要特征,即自民党派阀政治力学仍在强劲运转、政坛继续"向右看齐"并具外溢影响、政治稳定之下暗含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假如把令人窒息的日本政坛比作封闭黑暗的水桶,自民党是那群沙丁鱼的话,那么小泽就是那条不安分的鲶鱼。正是小泽的搅局,激发了自民党的危机意识和整个日本社会的变革意识,从这个角度而言,小泽绝对称得上承前启后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前原诚司的当选,使如今日本政坛第一次出现了40岁年龄段的党首。这不仅会改变民主党,也会影响自民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艳圣 《当代世界》2013,(11):68-71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拥有近60年历史的老牌政党,并曾连续单独执政38年之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坛陷入动荡,各政党之间重组不断,寻求击败自民党并获得执政的机会。1993年,自民党首次失去政权,但一年后就与社会党联手,组建联合政府。2009年民主党击败自民党,实现日本政治的权力交替,但是,三年之后的自民党以巨大的优势获胜,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19.
日本共产党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2016年7月举行的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日本未来政治发展走向。为此,日本共产党将此次选举定性为"自民党、公明党+拥护修宪势力"与"四个在野党+市民"两大阵营的对决,提出了建立"在野党统一战线"和实现党势跃进的两大目标,强调建立"在野党统一战线"在选举中的重要性。选举结果表明,日本共产党和在野党实现了"双赢",这预示着日本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将迈入一个新阶段,建立"在野党统一战线"工作将常态化。  相似文献   

20.
苏刘强 《国际展望》2024,(1):37-53+158-159
自2018年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强硬以来,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都主张对华战略竞争。这表明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达成基本共识,将中国作为“主要挑战与对手”,逐渐偏离过去的对华“接触政策”,转而采取以竞争为主的对华政策。尽管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在转向强硬方面具有共识,都以战略竞争概括其对华政策,但在对华强硬程度上存在分歧,且两党在对华战略定位、政策目标、竞争强度与合作意愿方面也不尽相同。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关键分歧,就是民主党试图坚持对华战略竞争,同时确保中美竞争不失控;共和党则倾向于对华更激烈的竞争,对华政策具有较强的对抗色彩。美国两党对华政策出现分歧,既有两党背后的利益群体与价值观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也有两党政策精英的对华交往水平存在差异的因素。未来,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分歧将继续存在,也有趋同演进的可能。中国需积极应对,加强与美国保守派的政策交流,尽快确立发展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尽力牵制共和党对华战略中的消极倾向,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