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籍-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不仅在重大的价值与政治问题上而且在很多社会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政治陷入空转。为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力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如提出公共新闻学、公民论坛、公民会议、社区协商等,尤其是进行“省籍-族群”间的沟通与和解活动,希望以此厚植台湾的公民文化,匡正“选票民主”的疏失。  相似文献   

2.
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提出一个研究台湾政治的模式 ,即“省籍 -族群 -本土化”研究模式。这个模式可以用来解释当代台湾政治的种种现象。为此 ,先对“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概念加以明确的界定 ,详细论证“省籍、族群”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点 ,接着说明和论证这个模式的 7个基本要点 ,并用当代台湾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实践进行验证 ,证明这个模式有助于对台湾政治做出“简化”的解释。此外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模式的适用性 ,还提出若干预测 ,留待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省籍-族群"矛盾和冲突,在一般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显著,其脉络是在政治本土化过程中显示与发展的,特别是在选举时刻,为政治所利用.愈演愈烈的"省籍-族群"矛盾和冲突撕裂了台湾社会,民众对此已有不满.台湾民间的一些公民社会团体和学者,开始尝试开展民间的渠道,以相互了解、沟通与理解的方式去推动和解之路,治疗台湾社会为"省籍-族群"政治动员所撕裂的伤痛.这对于两岸交流中所发生的一些问题也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台湾政局发生剧变、“台独”势力日趋猖獗的背景下,台湾当局大力推进台军的“本土化”,使台军军官的省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政治理念呈现新的转换。台军发展的这一新动向,是台湾政局持续演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必将对岛内政治局势和祖国统一大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谷江 《两岸关系》2001,(9):33-34
近一段时期,李(李登辉)扁(台湾当局领导人)合流的趋势日益明显。首先,就选前的情况看,在进行李扁合流时,李登辉大喊“进一步落实台湾政权本土化”。而所谓的“本土化”就是要从政治上排斥非台湾本省籍力量。这种行为挑拨了岛内省籍矛盾,激化了  相似文献   

6.
面对内外环境的演变,台湾社会逐渐产生本土化与全球化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相对而言,本土化论者主张却除大陆因素,维持台湾的独立发展,在两岸关系上的态度是消极、保守的思维方式;全球化论者认为实现两岸经济整合是台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两岸交流中表现出积极、开放的倾向.但是,全球化进程在台湾遭到本土化思潮的强烈反弹,甚至有否定国家主权的倾向,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7.
台湾当局将台湾的少数民族称为“原住民”,这反映出其有意强化“本土化”意识,隐藏着政治意图,其用心一方面是制造省籍矛盾,一方面是妄图通过所谓“住民自决”的途径,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台湾当局肆行“去中国化”的“本土化”政策,妄图从根本上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从而达到“超越族群、血缘、语言、文化的局限,迈向一个新的国家共同体”的目的。针对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我们必须从历史、法理和人文精神等角度来审视台湾本土化运动,以揭穿台湾当局“本土化”政策的欺骗性,从而阐明台湾本土化运动的真谛即为“愈是本土化就愈是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诚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海峡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然而,台湾岛内外,偏偏有少数“台独”分子,违逆历史发展潮流和两岸同胞的愿望,依恃某些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打着“本土化”旗号,在岛内挑动“省籍”矛盾,制造社会纷争,进行分裂活动,造成社会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台湾政坛,“省籍问题”象幽灵一样无时不在影响政局的发展,在一系列重大的政治问题中都可以看到它的阴影。所谓的“省籍问题”,指的是“本省人”(狭义上的台湾人,台湾社会称之为“蕃薯”)和“外省人”(指1945年台湾光复后到台湾的大陆移民,台湾社会称之为“芋仔”)之间,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不同族类所引发的问题。40多年来,台湾的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经过不断接触、通婚,在社会生活层面,省籍问题已经渐渐地消失。然而,在政治生活层面,省籍问题却畸型地保留下来,近来还被不断地炒热,并日益复杂化。本文拟  相似文献   

11.
"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12.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理想化模式试图通过否定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 ,塑造理想的道德人 ,其结果造成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误区和对人的自主性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经济人”的主体活力 ,却又在许多方面造成道德价值观的失落与困惑。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其目标在于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肇始,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社会运动与女性运动几经沉浮,日趋成熟.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里以不同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关切为主线,对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力图勾勒出女性主义理论大体发展的脉络,以期对中国的女性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惠、互利、互制给现行大众传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尽快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环境,制造"绿色"社会流行氛围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及社会发展之必须。而提高全民审美情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把握传播、流行主流是实现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健康和谐互动互补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近年来发展迅猛,江浙沪等地公安部门初步实现了跨区域信息共享,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信息高地已经崛起。相比之下,那些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进程缓慢的区域慢慢成为信息洼地。如果把犯罪比喻成流水,它从信息高地向信息洼地流淌的趋势,会随着信息高地与信息洼地之间落差的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明显。因此,全国各地公安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机制,东西支援、大小城市联手、城乡结合是促进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