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虎 《社会主义论坛》2013,(7):F0002-F0002,I0001
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趁势而谋,将以水电为主的电力工业作为云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把云南建成“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租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能源供应不足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在当前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不仅取决于单纯的供求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状况。  相似文献   

3.
全球正在推动的新能源变革本质上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哪一个国家能迅速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取决于对新一代能源体系如何设计。新一代能源体系应具备经济高效、能源替代、兼容利用和互动运转的特点。中国新一代能源体系能否具备这些特点,关键是在十二五时期要从国家战略调高度作好四网一图的前期基础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制约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实施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超级大国”俄罗斯于2003年5月出台了《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使油气能源成为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俄罗斯政府在推行能源外交过程中,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第一,油气工业本身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第二,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第三,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变动对能源出口战略造成直接影响;第四,地缘政治也是掣肘能源外交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俄罗斯政府在能源战略上出现重大判断和运作失误,也可能给外交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论坛》2008,(7):I0002-I0002
500千伏砚山变及220千伏接入线路工程经过主变冲击成功和紧张调试后,于5月20日竣工投产.比原计划提前10天。5月22日正式带负荷承担对越送电任务。5月30日向广西崇左地区供电。500千伏砚山输变电工程的建成投运。不仅对云南电网公司“云电送粤”、“西电东送”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是文山电网迈向超高压、大电网以及文山供电局实现“文山工业强州大动脉、西电东送南通道、对越送电桥头堡”发展定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当国家“西电东送”第二批项目开工典礼在主会场——贵州安顺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工地隆重举行之时,我们研究生班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实施“西电东送”首批标志性启动工程之一的洪家渡水电站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了社会调查。 一、洪家渡电站概况及建设进展 洪家渡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黔西县与织金县交界的乌江北源六冲河上,是乌江梯级龙头电站。电站装机60万千瓦,(3×20万千瓦)。保证出力11.7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5.94亿千瓦时。总库容49.2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3.61亿立方米。电站是乌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国建设的基础,重大能源转换期往往是强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能源小国、弱国,崛起为能源大国。当前,全球能源结构第三次重大转换加速演进,建设能源强国恰逢其时。应持续夯实国内能源基础生产能力,补齐油气和新能源关键矿物高对外依存度、低储备的短板,做强做优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构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多网协同、安全高效,循环节约、合理公平”能源产供消三大体系,提升“一流的能源创新体系,完善的能源体制机制,先进的能源治理体系”三大支撑能力,加快建成能源强国,全面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快开发水资源、优化电力结构,是国务院在《中国2l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发展战略。经国家批准立项建设的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基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西电东送、云电外送能源战略的重点工程。该工程涉及云南省永胜县的有鲁地拉等4个梯级水电站。4个电站建设涉及县内8个乡镇、36个村委会、126个村民小组的近3万移民,永胜成为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最大的移民县。4个电站建设,为永胜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县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了重大机遇,但也给永胜提出了如何破解移民开发这个世界级难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能源种类     
按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和人工能源。按原始来源分为地内能源和地外能源以及相互作用能源。按对能源的认识过程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相似文献   

10.
能源预测预警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国际上已经有些国家依据本国国情采用不同的思路、组织方式开展该项工作。本文通过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能源组织——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欧佩克、OPEC)、欧盟(EU)总部能源中心的能源预测预警工作进行研究,在分析三个国际能源组织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能源预测预警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出现的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得到了加速。这种重心的转移表现在世界生产、金融格局、全球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再分配乃至文明的转换上。主要原因是新自由主义主导下金融资本的病变和畸形发展,以及狂热的借贷消费的生存方式。由世界重心东移所直接产生的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主要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资本主义美国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逆向"举措,去扭转世界重心转移和全球力量对比改变的大趋势的企图,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积极推动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构建服务于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物流平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天津作为东亚(环黄海)城市市长会议的成员,具备了支撑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现代物流基础.为了实现对东亚(环黄海)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双向辐射作用,天津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并相应确立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积极服务于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两汉时期,矫制(诏)现象频发,时代思潮、士大夫们昂扬的进取精神以及矫制(诏)无害法律制度是其成因。其中,矫制(诏)无害法律制度孕育于频发的矫制(诏)政治法律实践,并且成为矫制(诏)频发的制度保障。这个法律制度对汉以后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亚历山大不仅打破了西方和东方的藩篱,而且使哲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腊城邦的沦陷使希腊人感到对城邦的衰颓无能为力,对昔日追求理想国的希望彻底破灭,转而超然事外,在混乱现实中,寻求个人的快乐、德行、精神安宁.伊壁鸠鲁学派、怀疑主义学派、斯多亚学派三足鼎立,互不相让,但共同体现了晚希腊"个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江苏与西部经济联动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强化区域的特色优势,培育区域的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为此,江苏与西部联动发展应选择“适度非均衡——差异协调”的差别化发展战略;不同平台多个主导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战略;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的东资西进战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学科的“东方学”产生于近代西方。20世纪初在东西文化对话中,东方的知识精英审视自身的传统,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立场的“东方学”。泰戈尔是东方“东方学”的奠基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成为西方真正认识东方的文化象征。他是在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中,具有整体东方意识的思想家和诗人。他对“东方学”的许多课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对东方文化的精神实质、现实中东方文化的建设策略、东西方的关系等论题都有具体、系统的探讨与建构。他创办的“国际大学”,成为东方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大批东方传统的继承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西方知识观正经历从近现代追求知识的客观必然性、整体性与绝对性,到后现代张扬知识的"游戏"性、意义的可解释性与多样性的变化。后现代知识观是一种人文思维的逻辑,它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逻辑学中的"多值逻辑"以及科学解释理论中的转向有其一致性。这显示出人类认识发展的一种趋向,即从对"一"(整体性)的认识,进入到对"多"(差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能源战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保美国未来能源安全是美国新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在国内,美国加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推行能源多元化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在国外,美国加强对中东海湾地区的石油控制,同时减轻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并不惜以军事和外交手段扩大对世界其他地区能源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普京就任俄总统后进行了外交大调整.首先加强了在独联体的主导地位,抑制了美国在独联体内扩张的势头.以独联为依托,普京积极推行平衡东西方的"双翼外交".普京加强与改善了同西欧,特别是同欧盟的合作,摆脱了美国的制约,同西欧国家营造了较好合作氛围.普京加强同东方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推进东方外交.普京的"双翼外交"使俄在东西方之间争取到较主动的地位,扩大了俄的回旋余地.普京外交讲究斗争艺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普京外交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东亚一体化以市场驱动和制度驱动两种方式演进。然而,无论从市场驱动的区域生产网络还是从区域贸易协定的制度安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上来看,东亚各经济体都存在非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非对称经济网络中的技术依赖和市场依赖,区域贸易协定的非对称发展趋势对多边自由化可能造成的抵触及其所带来的高昂的一体化政治成本等,会产生对一体化的反作用力量。因而,东亚必须以区域制度创新化解现有的矛盾和问题,以提高东亚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效益和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