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尸体低温保存较长时间,或室温保存数天,血,尿中可生成乙醇正丙醇等,乙醇量一般为正丙醇的20倍内。另一组实验考察了血,尿样品保存时乙醇的稳定性。在评价乙醇含量,判断是否生前饮酒时需考虑这些因素对乙醇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同时测定血清中甲醇、乙醇、正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改变气相色谱条件,以异戊醇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一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血清直接进行检测。并通过待测组分与内标物的响应值比进行定量。结果GC/FID法检测血清中的甲醇、乙醇、正丙醇含量,得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乙醇浓度从1~1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4145X+0.0232(R2=0.9974)、浓度从100~10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4511X+0.0746(R2=0.9911),甲醇浓度从l-2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2778X+0.0493(R2=0.998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通过检测正丙醇还可以推断腐败血样自身产生的乙醇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尿中乙醇含量的测定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敏  吴侔天 《法医学杂志》1989,5(4):11-15,10
在法医学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检验以及酒后驾车肇事的司法鉴定中,测定尸体或活体血液、尿液中的乙醇含量,推测案发时血液乙醇浓度对于判断其中毒程度和死亡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乙醇的吸收、代谢、测定等的法医学研究,国外已有很多文献报导:而国内对此研究甚少。因此,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东、西方,许多人喜欢饮用酒精饮料,作为法庭毒物学工作者常常需要测定活体或尸体中的乙醇含量,并在各种案件中,如交通事故,凶杀案件等,对乙醇在该案中所起的作用作出解释和推断。这一要求即迫使法庭毒物学者需要由测定的浓度和案件的时间来估计案发当时的乙醇大致含量,所以了解乙醇在体内含量的变化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指尖血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手指尖取血,用顶空气相色谱和直接进样技术测定血中乙醇含量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在0.1~10mg/ml范围内呈线性,变异系数小于10%。经五例志愿受试者比较,静脉血和指尖血中乙醇含量测得值相对差值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6.
唾液中乙醇含量检测试剂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唾液和血液中乙醇含量相关性的实验结果,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测唾液中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本方法利用酶学原理,将一定量乙醇氧化酶(ALO)和过氧化物酶以及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固定于试剂条上,当样本中含有乙醇时,酶学反应使底物TMB显色,通过比对反应的不同颜色,对样本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半定量。结果用本方法检测300个自愿者的唾液,和用GC/MS法对照检测志愿者唾液中的乙醇含量,定量结果基本一致。本产品检测过程仅需2min,其检测的阈值为0.1mg/mL,敏感度为96.5%,特异性为91%,准确性为94.7%。结论采用酶学方法制备的乙醇含量检测试剂条,通过显色反应对唾液中的乙醇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其特点为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合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案例1:2016年2月某日零时许,杨某驾车在某地与赵某发生交通事故,抽取杨某静脉血,对乙醇含量进行检测。案例2:2016年2月某日7时许,某村发现一具男性尸体,提取死者心血进行乙醇含量检测。两个案例中血液均保存于抗凝管中,无血凝块,未腐败。1.2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体内乙醇含量测定结果的法医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u DQ  Pang H  Li JR 《法医学杂志》2006,22(1):I0004-I0007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及方式等几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法医学信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Ma D  Zhuo XY  Bu J  Xiang P  Shen B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17-119
目的确定血液中乙醇最佳保存条件,探讨影响血液中乙醇含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方法对血液保存的温度(-20、4、20℃)、防腐剂(NaF、无防腐剂、Na2O2)、储存容器中空气所占比例(0%、25%、50%)和血醇质量浓度(0.2、0.8、2.0mg/mL)四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L9(34)方法分组,样本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进行讨论。结果在20℃保存且不加入防腐剂的两组样本中血醇浓度变化明显,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液样本在4℃、储存容器中空气比例为50%和加防腐剂(NaF)的条件下保存,稳定性最佳;四个影响因素中温度为影响血液中乙醇含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腐败血液中乙醇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腐败后产生的乙醇及其他物质并探讨腐败血液中乙醇的检测及计算方法。方法以正常人空白血液制作腐败血样,采用1,4-二氧六环为内标物,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血中乙醇在0.0625~1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各质量浓度组的变异系数(CV%)〈2%,血中乙醇的最低检出限为1μg/mL(S/N≥3)。腐败血样所产生乙醇与正丙醇的比例大致为25:1。结论检验方法简便、准确。为法医毒化检验相关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交通事故中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进行法医学分析。方法从检测方法、血液采集方法、采集时间、血液保存、尸体腐败、饮酒量与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等方面进行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的法医学分析。结果检测方法、血液采集方法、采集时间、血液保存、尸体腐败等因素直接影响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结论为保证交通执法的公正性,对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应当作法医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急性乙醇中毒者体内乙醇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点,本文建立了研究急性乙醇中毒者血液乙醇动力学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为:x(t)=x_0(1-e-~(kat))-k_bt。从该数学模型可求得乙醇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消除速率常数(K_b),从而可以获得体内乙醇浓度动态变化曲线。所以,饮用乙醇饮料后的时刻乙醇浓度(x(t))均可由曲线中查得。实验研究证实,以该数学模型导出的参数与实验获得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o XY  Bu J  Xiang P  Shen BH 《法医学杂志》2008,24(4):265-267
目的 研究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第三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对233名饮酒者进行神经行为能力的测试。结果 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I〉0.157mg/mL时,视简单反应时和数字筛选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I〉0.204mg/mL时,心算、视觉保留、线条判断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结论 神经行为能力随着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然后随着乙醇的不断代谢,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降低,神经行为能力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的自动化体系。方法采用自动化工作站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检验。在自动化工作站提取中,对负压采血、顶空瓶密封时间、取样针进行考察优化,并对自动取样和手工取样进行比较。结果乙醇的自动化工作站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检验的定量分析数据稳定,两份平行样品相对相差小于5%,优于手工提取。乙醇含量在0.1~3.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实验流程更加规范、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消除人工操作误差、重现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血液中乙醇定性定量的检验鉴定。  相似文献   

15.
人体内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体内乙醇含量检测不仅是法医鉴定工作中常规检测项目,也是交通肇事案件最终的仲裁依据,其检测结果直接影响着受检人员的责任判罚。本文根据乙醇的毒理特征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就不同检材、送检时效性、尸体腐败、血液检品中不同成分和保存方式、以及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等对乙醇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利于对受检者是否饮酒及其程度做出科学、公正的判定。  相似文献   

16.
血液样品中乙醇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含乙醇的血液样品中乙醇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异丙醇为内标,对存放条件不同的血液样品中乙醇进行检测。结果冷冻(-10℃)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无显著变化;冷藏(4℃)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变化不显著;室温(28℃~33℃)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显著改变。结论含有乙醇的血液样品,在冷冻、冷藏条件下可较稳定的存放30天;在室温条件下存放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浓度发生显著变化,不可在此条件下存放。  相似文献   

17.
生化酶促反应使试纸与含有乙醇的液体接触后显色,根据颜色的不同确定被测液体中的乙醇含量,依此研制出酶促试纸条。通过志愿者实验,同时收集血液和唾液, 比较酶促试纸条测定唾液中乙醇含量与顶空气相色谱检测血醇和唾醇的结果。考察酶促试纸条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缓冲液浓度至0.6mol/L和减少乙醇氧化酶的量改进酶促试纸条,使相同乙醇浓度的酸碱两种唾液间的差异显著缩小。所研制的酶促试纸条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在 Porapak S 柱上测定人血中乙醇及其代谢物乙醛、乙酸。全血中乙酸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甲醇酯化成乙酸甲酯,改善了乙酸的挥发性和色谱行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应用本法测定两例正常人饮酒后血中乙醇、乙醛、乙酸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乙醇浓度在酒后90分钟最高,而血液乙醛、乙酸浓度高峰则与人的乙醇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自动顶空-气相色谱(HS-GC)内标曲线法测定血中乙醇含量的不确定评估方法。方法从分析测定程序着手,依据不确定度评定的指导性文件,分析不确定度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检测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各相对不确定度来自于检材重复性检测为3.4%,乙醇标准溶液为0.71%,检材为0.61%,叔丁醇内标溶液为0.41%,标准曲线为1.1%,气相色谱仪为1.3%,血液中乙醇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9%。结论血液中乙醇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检材重复性检测、气相色谱仪、乙醇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20.
人体内乙醇含量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量饮酒已被列为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近4%的死亡与酒精相关[1]。酒精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正常行为。酒后驾车和酒后滋事已成为影响交通安全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人体内乙醇含量的检测在交通安全和法庭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乙醇检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检测方法及结果等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从事乙醇检测鉴定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