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进程中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是一个全新的实践课题,逻辑地展开,精髓论、结合论构成其逻辑起点和线索,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其逻辑反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总的来说,指的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有必要对其历史进程有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就其历史进程而言,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以来大的历史变局中传入中国,在一大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在中国实现了有效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包含了三条主要的内在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内在逻辑,在当代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的现实实践相结合,创新传播话语,融合中、西、马三种思想资源,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不仅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建构过程,也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表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然逻辑,也是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化有其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包括实现机制和历史逻辑:其实现机制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加以展开;其历史逻辑是以对苏俄模式的两次仿效与突破为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为现实成果和绩效.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机理、历史回溯和实践遵循。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必须时代化才能助益实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在解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机理中通晓其形成逻辑、回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沿革中理清其演进逻辑、阐读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遵循中彰显其价值逻辑,做到多维理解、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以深化理论自觉,强化理论武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因主要是五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曲折前行的文化救国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历史契机;特定的国际因素刺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来引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契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学问,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历史主体与历史客观之间的逻辑互动,是历史理解与历史批判以及历史阶段性与历史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内蕴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实践的历史、斗争的历史和创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伟大的生产实践活动、来自于对人和自然界的双重改造、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实践精神。中国梦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人民心中树起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段,我们更需回顾、反思、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得失和经验。必须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必须科学地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路线斗争;必须辩证地理解对两个30年不能互相否定的论断;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来自于实践,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主题都是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既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相应的理论成果,又要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将之置于全球视野之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互动和交流。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非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世界联系和交流的条件。在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国际交流应坚持增强自信心、摒弃优越感两种原则。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立场.从时代要求出发,历史地(实践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党后,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形成的法学形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是中国化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而言,深研原著、坚持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提取中华基因、吸取他域经验、促进法学大成,是其基本路径.由此,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也具有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历史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方向,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党政干部只有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早期阶段.翻译作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必要条件和初始环节,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准备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译入中国的翻译主体、目的、内容、过程和特点等可以看出,翻译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特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理论特征,是以消化吸收毛泽东的两份历史遗产作为历史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为逻辑出发点,实现了由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突破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建构,邓小平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命运与中国人的文化选择,是现代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守望。伴随着百余年来的文化启蒙和实践探索,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世界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中国共同的社会理想与文化期待。实现中国梦,需要解读其历史语境、文化内涵和哲学境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精神,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探究促进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而在对世界文明对话的过程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使辩证法走向历史的深处,以实践观更新了以往哲学家观察历史和现实的方式,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启蒙,更新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形成了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动图景。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形成了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自觉。推动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必须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及其中国化进程,形成与当今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气象,这是推动中国改革的实际需要,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