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原形 《各界》2011,(10):40-42
徐光启是学术界公认的“开中西交流风气之先的人”,在四百年前,他能够正视中国科学发展的滞后,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不认为学习西方就会毁灭自己的文化。这种对于中国文化整体的自信和气度,今天看来也极为难得。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功勋卓著。众所周知,他倡导禁烟,力抗西方侵略,并挣脱蒙昧意识束缚,主张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其民本思想也大大拓宽了传统民本主义的内涵,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精妙一笔。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中国思想家对待科学的态度,和当时到中国来的西方传教士是不相同的;当时中国思想家的科学观,未必都是西方文化刺激的结果.徐光启等人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远远超出当时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之上,甚至可以和同时代西方的培根、伽里略、笛卡尔等大思想家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0,(12):46-46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人的争论——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二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5.
70年代末,经历过一场浩劫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时候,陡然发现祖国已远远落在世界后列。东西方在经济上的强烈势差使人们不得不思考民族的振兴,中国的出路。终于,历史在一点上聚焦: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古老  相似文献   

6.
伟荣 《侨园》2012,(5):62-63
修身齐家:深受乃父影响 曾国藩被推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出身名门的曾纪泽正是在父亲的引导下,深得其父的真传.他牢记父亲的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诲,做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并在此基础上向着人生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奋进.  相似文献   

7.
皙扬 《党政论坛》2014,(12):10-11
2014年2月4日,在研究26年之后,科学家宣布,1988年在亚琛大教堂发现的千年遗骨确实属于查理大帝。这是一个中国人不太熟悉而在西方却如雷贯耳的人物。在扑克牌中,身为红桃K的查理大帝与黑桃K(大卫王)、梅花K(亚历山大大帝)、方块K(恺撒)齐名。他是西欧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的第一个“皇帝”,也被称为“欧洲之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摇滚乐兴起的第一个标志是歌手崔健一九八六年制作的歌曲《一无所有》。一九九○年二月,北京的六支摇滚乐队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了联合演出,被称为中国人的第一个摇滚节。中国有自己的摇滚乐已成定说。喜欢摇滚乐的人将它称为“二十世界九十年代的音乐”(其实摇滚乐已盛行西方快半个世纪了),认为“我们内心的许多音乐,刚刚被开掘出来”;批评摇滚的人则说它是非理性的、低级原始音乐,是噪音污染。但这些价值判断还不能解决对摇滚乐特别是方兴未艾的大陆摇滚乐文化特征的客观认识问题。许多著名的摇滚  相似文献   

9.
吴黎明 《党政论坛》2011,(22):58-58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为何“德国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呢?答案就是蕴藏在机器的沙沙声中——实体经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的第五个年头,1954年。当时,新中国在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主要的西方国家仍坚持不承认的立场。然而,一个西方主要国家的外交家却敏锐地感觉到:“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他还告诫他的西方盟友:“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4,(2):63-63
秋石在2013年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宪政民主”是继“普世价值”思潮之后又一股有影响的政治思潮。“宪政”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对西方宪政在学术层面介绍和讨论是可以的。但在有些人那里,“宪政民主”几乎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话题,称“宪政民主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这就值得警惕。我们党历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2.
马建忠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之际。他提出的"善译"理论,以西方现代语言学为基础,不仅指出了如何培养翻译人才的具体标准和方法,而且超越了传统译论的理论水平,开启了传统译论向现代译论嬗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李存梅 《学理论》2008,(8):76-77
“假定性”一词,源自何处,无从考证,一般人认定“假定性”一词,最早是运用于中国舞台艺术,不过“假定性”一词却较早被运用于艺术申,且东西方艺术在运用过程中侧重点有明显差异,西方偏重于艺术的再现,东方侧重于艺术的想象与情感的融入。  相似文献   

14.
刘思宏 《学理论》2013,(11):191-192
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思想,中国不断汲取着西方文明的营养。鸦片战争后,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致使中国内忧外困,百姓民不聊生。面对这种困境,中国近代思想家不断探索解决途径,在传统救灾的思想上,结合西式救灾思想,提出了新的救灾主张和措施,并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中国近代救灾思想。近代救灾思想主要体现在直接救灾和间接救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1,(24):36-37
西方自己都在全世界各地做着践踏人权的事情,又怎么可能关心人权呢?人权问题是西方用来掩盖其对任何国家进行对抗的组织提供支持的借口。“支持人权”,往往是西方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将某个国家引入内战的同义词。这已经在尼加拉瓜、古巴和智利等国家“实行”过,现在又被用来制造中国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8,(4):10-10
西方媒体对“中国工业间谍”的炒作今年(2007)出现了新的高潮。年初,德国媒体一直充当着这场鼓噪浪潮的总领唱,年末,英国媒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间,美国、加拿大、法国媒体的帮腔附和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共至连韩国媒体也声称不应再隔岸观火。西方舆论为何在此时集体爆发,无中生有地指责“中国间谍威胁”,根源何在?  相似文献   

17.
西方政治文明实践的合法性话语是西方话语的根基,肇始于“西强东弱”的历史时代。伴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来到,东西方“攻守势易”的萌芽初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益显露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负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全新的民主形态的角度,完成了对西方传统选举民主的去蔽;另一方面,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身作为全新的政党制度形态,也意味着对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超越。正是这种去蔽与超越的双重努力使得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得以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有机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本土建构进程中,进而推动实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于整个西方话语垄断的解构以及对于本土阵地的复归。  相似文献   

18.
王攀 《瞭望》2013,(21):6-6
“海量中国资金涌入硅谷”、“中国资金外流整体上激增”、“中国人用行李箱将现金空运至西方买房”……今年以来,类似言论多次登上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显著位置。  相似文献   

19.
公元160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民族学界的事件一一开封犹太人“被发现”了!这其中,不得不提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在此以前,开封犹太人自称是“一赐乐业”(即以色列的音译)教徒,周围的中国人视他们为蓝帽回回,而利玛窦首次正式将他们确认为犹太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利玛窦是界定中国犹太人身份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世界共同的话题、不同的理解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西方不少人预测: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世纪,亚洲太平洋时代正在降临。从那时起,世界关注的焦点就逐渐向亚太地区聚集,特别是中国这个被称为“睡狮”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走向和变化更是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