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5,(10)
本文运用自编问卷,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辽宁省高校9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及特点。结果发现:1.大学生群体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大学生关注最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是人际关系、求职择业及学业问题;学校心理中心、社区心理中心及单位心理服务中心是大学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及向同学朋友咨询是大学生非常倾向的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3.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大于男大学生,4.一、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程度显著高于二、三年级。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修订的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和一般健康量表对7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心理健康之间、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个人成长主动性既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也通过个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间接地影响着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倍受关注,高校应努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和谐、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预防、应对、保障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倍受关注,高校应努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和谐、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预防、应对、保障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少兵 《学习月刊》2012,(2):110-111
近年来,随着"马加爵杀人案"、"药家鑫撞人又杀人"等一些极端的大学生犯罪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当代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原国家教委在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心理调查中发现,有2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各种因素更是加剧了大学生不良心理现象和心理疾患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教育部门对1万名左右大学生精神状况的调查表明:有1/4的学生有心理问题,有11.7%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在大学生中因负面心理问题导致退学、自杀等现象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女生受生理、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相比于男生,她们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特征和状况,只有科学地看待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女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及思想教育的指导者,应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几个途径,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指标因素体系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文章通过对湖北100多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样本,针对850份"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问卷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式。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中,家庭结构和自我健康认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应激源水平,心理应激源通过负性情绪为中介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社会支持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在调查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大学生既有汉族学生共有的心理困惑,也有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独特的心理问题。本文探讨了跨文化环境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情感、风俗、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以期增进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五万多名。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对此,中南大学党委加强领导,确立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功能,构建五个结合的教育模式,促进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一、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功能第一,确立三级功能指导思想。校党委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立足于完善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机制,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开拓创新、勇敢坚毅、乐观自信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调查采用SCL-90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南京市三所高校2014级本科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结果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协会(以下称"心协")会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班级心理委员和班团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存在不同显著程度的劣势,而班级心理委员和班团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优。在此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对策:一是重视大学生心育骨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二是大力促进大学生心育骨干队伍建设,从而发挥其助人助己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始终是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关注要点。本文以大学生焦虑心理个案为例,展示了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表现、评估以及心理咨询的方法策略,旨在更好地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由“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疾患发生率居高不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大学生占16.51%[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单位对南京四所高校的一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4的人有心理问题,有11.9%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自伤、自杀以及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人成才,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加剧,高校大学生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心理育人效果仍有待提高。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预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坚持以生为本、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家校沟通等角度,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个周末,一位大二女生带着一本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来到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与心理咨询老师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一次沟通性的对话: 学生:最近,我从新华书店买了这本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书籍,真是“不读不知道,读了吓一跳”,原来心理健康问题对我们大学生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必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提升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创新的路径具体包括构建综合治理的教育机制、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立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话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带来震荡和冲击的新环境下,要高度重视因网络话语传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带来的正负效应及其挑战。文章在剖析网络话语对大学生心理、思想、言行带来正负能量冲击和对教育带来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开设网络课程教学,对推行微博遍及个体、实现课堂内外接轨、推进教学实践结合等新模式进行了论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唯实》2004,(Z1):27-36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议论很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栏目主持人特邀请四位长期在大学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他们是:桑志芹(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全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晋林(东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全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旭阳(东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朱逢九(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研究员)。这四位老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方面,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相信他们发表的见解,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培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以微信、微博等为载体的"微时代"到来为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关切大学生"管理社会"、情感交流、认同归属、自我成就的网络心理需要,回击网络心理问题,提出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育策略,助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发展,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趋势和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20.
刘张霖 《山西青年》2023,(6):190-192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其心理因素始终是我国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震荡。大学生在此影响下,由于受到自身防控知识了解有限、社会活动减少、网络舆情控制难、心理认知匮乏、心理疏导活动欠缺等因素影响,十分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了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认知,文章首先阐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此原因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