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音乐存储服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播放音乐的方式,但这种新型模式的出现引起了版权人的担忧,并发展到与云服务提供商对簿公堂。云音乐第一案--“百代诉MP3tunes案”中,“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运用是否会导致对作品的公开表演,成为判断云音乐存储服务商直接侵权成立与否的关键。在判断云音乐存储服务商版权间接侵权责任承担时,法院主要从终止用户重复侵权政策的采用、是否构成“飘扬的红旗”以及“通知-删除”规则的适用范围这三个方面,来确定云音乐存储服务商能否适用避风港规则;云服务提供商对于用户直接侵权行为的主观认知状态则成为判断其版权间接责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音乐产业发展及收入来源的变化 (一)音乐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传统音乐产业如今已步入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发展见证了音乐载体的变革,从最早的黑胶唱片,到卡带,到CD,再到现在的MP3等格式的数字音乐,音乐产业从兴起到兴盛,再到如今的有些低迷,网络给音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蔡从燕 《现代法学》2004,26(4):182-189
中国加入WTO旨在积极参与、有效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分享国际贸易增长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本文从全球治理与公共行政视角出发,认为有必要从法律内容、法律功能、法律价值及法律实现等方面实现我国外贸管理法的范式转换。法律内容方面,实现以实体规则为导向到以程序规则为导向的转换;法律功能方面,实现防御型立法到防御型与进取型立法相结合的转换;法律价值方面,实现“公共利益为导向”到“以私人利益为导向”与“公共利益为导向”相结合的转换;法律实现方面,实现从“政府主导型”模式到“政府主导型”与“私人驱动型”相结合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赵宏 《清华法学》2023,(6):108-123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从外交到法律的进步历程。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国际争端的路径中,是否存在着从国际仲裁(“契约”)到国际司法裁决(“准司法”)的发展路径?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回答了这一路径是否意味着国际争端解决制度的公正和进步性,比较了这一路径与国内法体系内的仲裁与司法裁决的异同情况,同时指出在从“契约”到“准司法”的发展路径之外,国际争端解决的法律路径还具有“多元共生”“包容并存”甚至“相互趋同”等特点,同时,以此为背景和参照,论述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特征、危机及其改革,并提出关于该机制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法人》2023,(12):12-13
<正>从智能汽车链、绿色能源链到数字科技链,从绿色农业链到健康生活链,从“地上”到“云端”,“看不见摸不着”的供应链将万物与人类互联互通。“得供应链者得天下”。无论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优,除了要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之外,都离不开连接着产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6.
孔、庄的音乐美学思想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旨趣。孔子的“乐”,是尚有原始歌舞的痕迹并被赋予新的文化阐释的“人籁’。庄子的“乐”,是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或“天乐”。以审美为本源,复以审美为归宿,是庄子音乐美学与孔子视音乐为教化途径迥然异趣之所在。理性精神与浪漫情怀,是孔、庄音乐美学思想的又一区别。  相似文献   

7.
周恒 《时代法学》2023,(1):35-44
可解释性决策意味着公共决策需要建立在可被阐明、质疑以及辩护的理由之上,构成了保障民主生活的重要技术方案。近年来崛起的算法决策具有高度的不可解释性,存在理由解释不能、目的解释不能以及逻辑解释不能等问题。算法决策的不可解释性导致了决策结果由“可质疑、可辩护”到“绝对正确”,决策依据从“普遍共识”到“单一意志”,决策机制从“重程序、轻实体”到“重实体、轻程序”,民众身份从“决策主体”到“决策客体”,决策结构从“双向制衡”到“单向控制”的转变,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再造了算法威权。算法威权的化解有赖于深入的权利保障工作与权力制约工作,通过增进个体在算法决策机制中的对抗力量和对抗机会,强化对算法决策权的约束机制,复原人的社会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马忠红 《政法学刊》2008,25(6):52-55
有关刑讯逼供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从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视角,探讨了刑讯逼供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但实践中刑讯逼供仍屡有发生。可以引用社会学研究视角,对刑讯逼供的研究从关注其行为的“规范”性因素到“价值”性因素研究;从关注其行为的“单个性”到“互动性”的研究;从关注其行为的“违法性”到“攻击性”的研究;从关注侦查人员的“人权保障者”到“角色冲突”的研究;从关注刑讯逼供的“制度化控制”到“非制度化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平 《广东法学》2004,(6):59-62
“同一首歌”是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推出的一个音乐栏目的名称,同时也是该音乐栏目的主题歌的歌名。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同一首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以至当人们提到“同一首歌”时,所指的就是中央电视台的这个音乐栏目及其主题歌,而不会将“同一首歌”与酱油、味精、服装或香烟之类的商品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徐永伟 《中国司法》2010,(11):61-64
人民调解文化(以下简称“调解文化”)源远流长,从“和为贵”、“以德服人”到“以人为本”、“调解优先,以调促和”,从我国古代民间“排难解纷”、“止讼息争”的优良传统到马锡五审判方式,到陈燕萍工作法;从宗族调解到民间调解,从民间调解到人民调解到“大调解”,数千年传承、融合,形成了深厚的调解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BT正式的名称叫“Bit-Torrent” (国内网友称为“变态下载”),是一种多点共享协议软件, 专门为大容量文件的共享而设计。自问世以来,基于下载速度快与操作便捷等原因,该软件成为下载影视文件、音乐、图书等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对30多个环保违规项目紧急“叫停”,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反思与关注,但更引人注目的是,环保总局其后在制定《公众参与与环节影响评价办法》时,邀请了“自然之友”、“绿色家园”等 NGO 参与;2005年12月19日,国务院扶贫办、亚洲开发银行、江西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启动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项目”。NGO 从跟政府唱“对台戏”,到与政府机构聚集一堂,共商建设和谐社会的良方,一方面反映了政府决策的开放度和对民间声音的高度关注,以及对 NGO 从“谨慎防御”到“适度信任”的态度转变,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 NGO 的务实工作作风和其有目共睹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3.
当今教育领域,理解课程理论已经成熟,它给以开发范式为基础的学校音乐学科课程带来了新的教育评估视野。课程领域所出现的理论转型,使我们开始一种以理解课程范式为基础的音乐课程理念的思考。音乐课程开发范式中音乐的界定具备科学技术概念的含义,如乐理学习对音高、音质、音色、音的力度、音程等的物理属性的界定,它将这种音乐体系看作是“文化无涉”的具有普遍性的“科学体系”。而作为理解课程范式的起点和理论框架,将音乐作为文化的界定表明,音乐理解课程已经显示出音乐是作为一种文化表征,因此,音乐课程被理解为历史文本、政治文本、种族文本、性别文本、现象学文本等以及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文本。  相似文献   

14.
罗马法精神与当代中国立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罗马法的世界性价值和对世界法(包括法律与法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作者提出了罗马法四大观点:“从意志本位到规律本位”、“从国家到社会”、“从身份到契约”、从“经验到理性”,这些观点对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学理论和立法学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立与合意——两大法系鉴定证据制度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维智 《现代法学》2004,26(2):181-186
鉴定证据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 ,是证明方法理性和文明的标志。两大法系的鉴定证据制度围绕公正和效率的主题互相借鉴和学习过程中 ,表现出鉴定启动从“随意”到“令状”、主体选择的“合意”先于“指定”、主体地位从“依附”到“独立”、双方认同的“合意”优于“程序”的趋势。我国目前鉴定证据制度中存在鉴定启动的随意性、鉴定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中立、双方当事人的举证权利未受到平等对待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 ,“中立与合意”是我国鉴定证据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网站提供手机铃声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刚 《河北法学》2002,20(1):141-142
自MP3.COM、NAPETER .COM等知名网站相继因提供MP3音乐下载服务而惹上著作权官司以来 ,网站提供的以各式流行音乐为主的手机铃声的著作权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从“是否侵权”和“可否免责”两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以求对此新生事物在法律上有所规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意识的转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教育使传教师权威受到严峻挑战,重塑教师权威必须实现教师教育意识的现代转换,表现为从“制度权威”到“魅力权威”的教师权威意识转换,从“后喻化”到“前喻化”的化传递意识转换,从“师倨生恭到”现生平等“的师生关系意识转换,从”科技至上“到”人关怀的教育使命意识转换。“知能完善”和“人格完满”是网络教育时代重塑教师权威的必要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违反强制性法规行为之效力体现了私法自治与公法强制之间的紧张关系。基于对公益、交易安全、当事人间的信义与公平等价值衡量、取舍之不同,在日本强制性法规违反行为效力论之展开过程中,渐次出现了“法规渊源区别说”、“综合判断说”、“履行阶段说”、“经济公序说”、“基本权保护义务说”,并表现为从“公法优先到公法、私法功能分离再到公法、私法功能协调”的一波三折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罗马法历史上,所有权概念与术语经历了流变,其从早期表现为氏族集体所有性质的“支配权”,演变为“市民法所有权”,再发展到更晚期则表现为综合“归属”与“权能”两大要素的“所有权”。罗马法中丰富多元的归属体系及其表达方式还造就了“裁判官法所有权”、“行省土地所有权”、“公地占有”等多种归属模式。罗马法上所有权概念的发展,体现了政治性逐渐消退,而法律性与经济性逐渐增长的趋势,其成为了近现代大陆法系各国法典化中所有权的模型,并且坚持“归属+权能”的模式。此外,罗马法中的“行省土地所有权”与“裁判官法所有权”,分别与英美财产法中的“不限嗣继承地产权”以及“衡平法所有权”,从功能到结构有着高度的相似与趋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的程序形态,“第三代”行政程序是为了回应行政国家的新面相——从国家为中心的行政到全球行政与国家行政并重的行政、从集权主义的“命令-控制式”行政到合作主义的“伙伴-平等式”行政以及从消极执行法律的行政到积极管理社会的行政——而兴起的.与“第一代”和“第二代”行政程序相比,虽然“第三代”行政程序并非要完全取代它们,但在程序本质、关注焦点、行政模式、规制方法、信息收集和处理、私人行动者角色等典型特征上,它都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因而超越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行政程序.在行政的真实世界里,欧盟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美国的协商制定规则程序等都可以作为“第三代”行政程序的制度原型.我国将来行政程序的法典化以及单行行政程序法或其他行政程序制度的设计也需要有效回应行政国家的新面貌,更多地注入“第三代”行政程序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