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点     
《新民周刊》2023,(8):36-37
<正>A中国港、澳地区相继解除“口罩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月28日宣布,由于目前香港疫情整体风险可控,从3月1日起解除所有场所的“口罩令”,在室内、户外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均不用戴口罩。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同日表示,全面撤销“口罩令”代表所有社交距离措施结束,香港全面恢复正常。稍早前,澳门已于2月27日起户外不再要求佩戴口罩。  相似文献   

2.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0,(16):26-26
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与联合国保持一致。世卫组织法律官员史蒂文·所罗门日前再次澄清,并未收到台湾所谓"人传人"示警。贰得牺牲很多人。五四青年节当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在海外的留学生连线时表示,不赞成群体免疫。叁我认为没必要戴口罩,但我应该在梅奥诊所戴上口罩。此前视察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因没戴口罩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和指责后,美国副总统彭斯近日就此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发挥标语口号在介绍疫情防控方式方法、唤起群众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促进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街小巷、社区村组和交通路口、车站码头出现的“疫情共同防,健康大家享”“出门戴口罩,见面不握手”“新冠肺炎减少一分肆虐,人民群众增加一分安泰”“人员不扎堆、医院不开业,大家都提防、病毒无处藏”等标语口号,既简洁明了,又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
金姬 《新民周刊》2022,(46):50-53
正当中国楼市经历“寒冬”之际,全球楼市也处于下行期。正如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在美联储等激进加息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双重冲击下,房价泡沫开始破灭,全球楼市的繁荣正走向终结。”2022年12月2日晚7点,64岁的许家印不戴口罩出现在广州恒大中心的保交楼专题会议现场。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政府即将上台,世界与地区局势正在遭遇冷战后前所未有战略不安全感。作为2016年全球政治中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特朗普的当选和就任很可能引发美国外交历史上“非精英主义”的政策选择。特朗普的反全球化言论、对“一中政策”的挑战、威胁要对华发动“贸易战”以及效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的狂热,必然给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带来...  相似文献   

6.
赵行姝 《美国研究》2020,34(2):44-69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能源主导”政策,本质上是将能源实力转化为能源权力,扩大美国国际影响力乃至领导力。目前,特朗普政府已将能源主导目标转化为多项举措:在国内政策层面表现为“为油气松绑”,积极鼓励化石能源生产;在国际层面表现为“促油气外销”,积极扩大化石能源出口,同时,“以油气为筹码”,在实现国家安全与对外政策目标时频繁借力能源工具。特朗普推动“能源主导”议程时,在国内主要依赖于联邦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在国际事务中则体现出较强的地缘政治属性。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在化石能源生产与出口、能源安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将能源作为对外政策工具以增强美国影响力方面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22,(12):41-41
众所周知,民粹主义正是特朗普的票源,是当年特朗普逆袭的关键,如今,特朗普将继续依靠民粹主义浪潮来打击拜登政府,通过批评现状,来抢回自己的话语权,树立“还得我来”的公众心理预期。看着拜登迷迷瞪瞪的样子,特朗普眯起了眼睛,尽管现在的他已不再是政治舞台的C位,但他相信,可以重演一百多年前克利夫兰总统的“奇迹”——时隔四年,再度归来。  相似文献   

8.
李枏 《美国研究》2022,(3):9-24+5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非政策虽然基本上因循冷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的对非路线,但却更突出“大国竞争”的意味。特朗普政府的“新非洲战略”目标是维持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以“美国优先”为指导,强化与中国在非洲的战略竞争。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特朗普政府对非政策中“大国竞争”的意涵,但更多依靠多边组织和盟友来强化同中国的战略竞争,实行“价值观外交”,继续维持附加政治条件的对非援助。  相似文献   

9.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0,(15):28-29
1.自“名”不凡特朗普史无前例把自己名字印在支票上引发热议。CNN:总统名字将首次印在国税局救济金支票上,是特朗普要求的吗?财长姆努钦:是我的主意。他是总统,这对美国公众来说将是了不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周方银  何佩珊 《当代亚太》2020,(2):4-39,151
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少对于国际秩序颇具冲击性的做法,美国与国际规则体系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国际规则的广泛冲击是特朗普政府高度一致性的政策,其行为逻辑包括以“美国优先”为指导原则,改变原有的话语体系和“适当性逻辑”,不以盟友和对手作为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强调获取明确可见的实际利益,在手段的使用上,通过广泛的极限施压等方式表现出与以往很大的不同。特朗普政府冲击国际规则体系的具体做法包括,对无益于美国的国际规则直接退出、对已经运行良好的协议进行再谈判、瘫痪已有国际组织的职能或降低其行动能力、在规则外自行其是等。特朗普政府的做法,造成国际体系中规则弱化的现象,对国际规则的长期有效性将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中值得探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17年4月26日至2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推进地区安全秩序创新——特朗普时代亚洲的回应”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12.
起床后窗帘一拉,大好春光轰然涌入,从春节前到现在,一直宅家看书写字,骨关节都生锈了,一动嘎嘎响。朋友在微信上警告我不得轻举妄动,其实我也一直提心吊胆,下楼取个快递也须将口罩戴得严丝密缝,回家后洗手,七个程序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13.
金姬 《新民周刊》2020,(9):48-51
疫情本身是"黑天鹅",但应该关注的是黑天鹅之后的"灰犀牛"。对于房地产商而言,在线卖房也许就是2020楼市的灰犀牛。六六的《安家》如果放到现在拍,孙俪扮演的房似锦要么戴上口罩去上班,要么在家开直播。是的,疫情之下,售楼处都关了,卖房子的人不得不在云端吆喝。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基本防疫物资,迅速成为“硬通货”,入市即进入“秒光”模式笔者选择长沙市雨花区的一个中等规模小区,以1月21日以来小区业主微信群内关于口罩的互助信息,解析应急状态下的小区互助模式,来看疫情下的人情冷暖、社会变迁和基层治理挑战:该小区尚未成立北主委员会,线下活动较少,邻居相互间熟识度一般小区业主微信群有499人,平时交流话题多为小区事务、美食、教育等1月21曰,有业主在群里说。  相似文献   

15.
高海龙 《美国研究》2022,(3):50-71+6
特朗普政府时期,有关“‘深层国家’企图推翻现任总统﹑控制美国政府”的言论,从阴谋理论家关注的边缘话题变成主流的政治讨论。特朗普所抨击的“深层国家”指的是包括“国家安全国家”在内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以及效力其中的官僚。非选举产生的联邦政府机构官员掌握着执行法律的重要权力,受到法律保护,在一定范围内享有采取行动的重大自由裁量权,能够对政治领导层甚至总统的权力形成制约。这种行政部门内部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总统寻求急剧变革,有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成本并造成效率低下。“深层国家”更多的是一种阴谋论或被某些政客操纵成为打击反对力量的借口。由“通俄门”调查可见,在美国“深层国家”机制已构成现代权力制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沈逸 《新民周刊》2023,(13):37-37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具有日趋闹剧化的美国国内政治,将继续沿着两党撕裂的方向发展,以某种极具历史感的方式,加速着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持续朝相对衰落的方向前行。2023年4月初,美国纽约州曼哈顿区大陪审团投票决定就“封口费”一案起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后,特朗普因此成为第一位遭遇刑事诉讼的美国前任总统。尽管大陪审团具体的起诉罪名仍然是保密的,但据说将是起诉“一级伪造商业记录”,这在纽约是重罪,一旦罪名成立,相比其他类似控罪,  相似文献   

17.
吴健 《新民周刊》2020,(8):34-37
如果要避免灾难性的疫情暴发局面,伊朗必须尽快考虑过去的战争经验,让预防性隔离措施在重点地区建立起来。因为厄尔布鲁士山脉阻隔的原因,伊朗首都德黑兰经常出现空气污染,戴口罩的市民并不鲜见。但过去的一个月,越来越多用上口罩的人,不只是抵御混浊的空气,还包括古怪的新冠病毒。以圣城库姆为暴发点,伊朗多地出现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确诊患者及死亡人数均居中东国家之最,截止2月29日,包括德黑兰在内的2.3个省份(该国有30个省)都发现病情,有14个省关闭学校、大学、电影院和剧院等公共场所,所有会导致人群聚集的文化和艺术活动都被暂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工厂中国的迅速复工,中国将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重要物资保障。2月初,全国口罩日产能是2000万只。3月2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和日产量已双双突破1亿只。疫情之下,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从口罩短缺到有效解决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求,费时不到1个月。  相似文献   

19.
赵菩 《当代亚太》2023,(4):33-70+166-167
国际制度的“武器化”缘于大国利用国际制度以实现本国私利的倾向。它是一国基于对制度收益的权衡,针对竞争对手所采取的一系列国际制度行动。美国为应对中国崛起实施的国际经济制度战略进一步彰显了国际制度“武器化”的趋势。自美国对华态度从“接触”转为“竞争”以来,奥巴马、特朗普与拜登三任美国政府在“竞赢中国”这一相同战略目标下选择了迥异的国际制度行动。这种差异缘于他们权衡个人选举利益和国家战略利益之后所形成的不同制度战略偏好,进而塑造了其能够实现自身目标诉求的有效方略。奥巴马在较小选举压力下能够着重追求战略利益,全力推动旨在“规锁”中国的TPP谈判;特朗普发动的对华“贸易战”是选举利益主导下以制度破坏方略对中国进行的直接打击;拜登试图在选举利益和战略目标之间保持平衡,从而创新国际制度,利用制度组伴方略推出IPEF这一区域合作架构,在最大程度上保全自己选举利益的同时选用新型“制度武器”助力同中国的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20.
未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确定性主要在于其对华战略执行的环境,以及特朗普个人对中国的定位、其对华战略目标及战略手法;不确定性主要存在于特朗普个人战略考虑转化为政府战略和政策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内部政治及其发展演变。这些确定因素与不确定因素叠加,决定了特朗普政府短期内的对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