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经济法的内在功能应在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环境中得到体现。目前,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经济法要调整社会利益的重叠和经常冲突的利益要求,偏重于对社会利益结构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实现利益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理学角度而言,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的理论基础在于,它是社会正义、人权理念的体现和社会秩序的要求。弱势群体由于主客观方面的诸多限制,他们在实现权利方面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障碍,因而应该通过立法和司法等不同的渠道使他们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通过立法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予以规定是从法律上保护弱势群体的关键。在司法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力度,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灿  邓毅沣 《理论月刊》2004,(7):120-121
经济法上所保护的弱势群体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保护弱势群体不是保护落后,打击先进,而是对弱势群体给予适当的救济与扶助,以提高其竞争能力,增加其竞争机会,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龙欣 《人民论坛》2012,(23):110-111
传统经济法在把法律的调整对象作为划分不同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以及以法律的调整方法来作为划分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界线上存在着局限性。文章认为可以从经济法的作用、法律部门拓扑化等方面入手,找出经济法新的定位方法,进而采取加强有关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的制定、完善有关外汇管制方面的法律等措施,不断加强我国经济法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朱总理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朱总理强调,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那么弱势群体与特殊群体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呢? 相同点:二者都是要得到特殊援助、保护的群体,国家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体现我国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不同点:(一)范围不同。特殊群体是公民中包括人身权利在内的一切合法权益受到特殊保护的部分群体,主要包括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陈红梅 《理论月刊》2006,(5):127-129
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桎梏性因素,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从法律上强化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当今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应当从立法保护、程序保护、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以及其他的保护途径和方法等方面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张静 《人权》2011,(1):47-49
当今社会,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孤、老、病、残、幼、贫、困等组成的弱势群体。因此,弱势群体的存在与社会制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特定社会或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运行方式直接关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8.
林思宇  刘香兰 《前沿》2014,(11):144-145
何谓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我国是否有弱势群体?为什么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我国对弱势群体目前是保护过度了,损害了强者的积极性了吗?本文拟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弱势群体的成因、规模、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目前除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外还要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弱势群体的保护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此现象,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性的法律制度,从而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经济法的规制。而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学界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调整特定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准则,是经济法律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要求与标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反映经济法的本质,反映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客观性。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原则、社会利益原则和经济秩序原则。  相似文献   

11.
谢景芳 《前沿》2004,(3):99-101
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 ,不仅要治标 ,更要治本。这就要求 ,必须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保护。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大体上可分为立法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中介组织及机构法律援助保护和人民调节保护四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速,社会弱势群体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继续存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民商法公平观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学敏 《前沿》2004,(6):149-151
无论在汉语或西方语言中 ,法律都是公平正义的同义语 ,常以法律化身出现的公平无疑是法律的首要价值。所以在经济法和民商法中都体现了对公平价值的追求。本文从两者所追求的公平价值内涵不同 ,价值取向不同及实现公平价值的手段不同来说明经济法与民商法各自所追求的公平价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具有正当性。这种正当性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在法的价值层面上,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是实现实质平等的必然要求;二是在法的实现层面上,对弱势群体提供诉讼制度的有效实现是体现法律正义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勾画了宏伟蓝图。但是从法律的视角审视中国农民问题的法律政策却刚刚起步。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民在自身权利缺失和国家权力扩张的双重困境中沦为弱势群体,虽然采取了众多的措施安排,也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在农民权利保护领域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甚至空白之处。权利保护的不足正是造成农民弱势群体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本文从农民弱势地位的成因及困境入手,从权利救济的人本发展观视角提出了我国农民权利救济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6.
"南京饿死女童事件"引发人们对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权利保护法律制度的反思。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不仅需要物质层面的救助,更需要法律制度给予的人权保障。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权利保护法律制度应以"儿童利益最大原则"作为理论基础,架构国家监护机制,并借助于PPP模式来探寻应然的保护路径,以期使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亦称残障,是一种身体上、智力上或精神上偏离正常情况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其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对成为弱势群体中一员的残疾人群体,国家法律和社会有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予以特殊的法律保护和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8.
对弱势群体提供保护是法律追求公平的实质要求,在合同冲突法上体现为法律之适用上选择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国内法.中国以公共秩序和法律规避规则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尚为建立冲突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不仅制约着跨国商业活动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由此要求建立一个包括保护性强制规则的冲突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在欧盟,为有效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而建立的以保护性强制规则为核心的多重机制,可以成为中国借鉴的一个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我国信息技术中的知识产权已受到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不同角度的保护。然而,由于英特网、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盗版侵权等问题,使现有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在当今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保护标准国际化、保护水准高程度化的需求下,世界各国对现有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开始进行调整、强化,以切实维护本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利益。美国、日本及欧盟都已经开始了有关信息技术对知识产权保…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法责任的内涵与基本权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循"法律部门名称+责任"的确定部门法责任的称谓模式,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其称谓应确定为"经济法责任".基于法律责任是第二性权利义务关系的理解,把经济法责任界定为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即当经济法所确定和保护的第一性权利义务关系受到侵害时,为了实现该关系,而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具体的经济法责任主体之间形成且必须实现的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经济法责任的基本权义关系应由请求权关系、支配权关系、形成权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