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当前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文化包含着"人化"和"化人"的含义,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将自然界"人化";然后再用其经验和成果来哺育和教化人,提升人自己.通常我们将文化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大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二是中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道德等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可以分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理性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和社会习俗文化等四个主要部分.三是小文化,这是专指文学艺术之类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三个代表"中所讲的文化,主要是指中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长辛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大大小小49个胡同是长辛店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必经之路。2009年初,长辛店古镇改造工程拉开序幕,为做到"老镇改造,法治先行",建造"法治文化胡同"的想法在长辛店街道领导班子的讨论决策中应运而生。于是街道办事处投资10万元,在人口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文化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之初的文化转型是一个由多元向一元的转进过程.如果说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构成了文化转型与重建的第一个屋面,那么,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建设的a指导思想则构成了第二个或更深的层面,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与思想批判运动构成文化转型的重要动力机制;文化领域的组织化和知识分子的单位化构成重要制度保障}以阶级斗争和"打碎旧世界一为主要特征的革命者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平移到文化领域,形成一种特定的批判型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自信"在当下是一个高频词,同时也是一个值得人们同情的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这个地方要重塑文化自信""这支队伍缺乏文化自信""这个作品缺乏精神诉求""这个人缺乏文化自信"云云。有的甚至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都会归结于缺乏"文化自信",看来"文化自信"还真是一个"冤大头",这在我们作家、评论家  相似文献   

5.
尽管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都是"文化"和"大众"这两个词不同涵义的复杂组合。如何理解和界定"大众"和"文化",必然会对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综观大众文化研究的历史,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的方式可以说多种多样,费斯克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界定最鲜明的特性,就是把大众文化理解为大众利用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进行创造的活生生的实践过程,从而与其他思想家形成了重大的分野。  相似文献   

6.
厉无畏 《前线》2013,(3):27-28,36
从战略意义上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旧区改造、城市更新;资源开发、文化演绎;旗舰项目,综合运作,是三条重要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八面来风     
《当代贵州》2010,(14):8-8
<正>贵阳市:2.5亿升级改造111个农贸市场7月2日,贵阳市召开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现场会,安排部署农贸市场排查、整治方案制定等工作。近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农贸市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今年更是借助于"三创一办"活动,全面推进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经过4个月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把增强文化的凝聚力作为历史性的重大任务进行了科学部署。而文化凝聚力的根本,在于文化价值观的凝聚。在现实性上,一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即文化价值观的驱动下进行的。毕节试验区以毕节试验、毕节经验、毕节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质的宋型文化。宋型文化的建构影响了"举世重交游"的社会风气。宋词就植根于这种繁盛的日常社交生活中,成为了时代的代表文学样式。宋型文化影响下的社交生活推动着词体的发展演变:游戏酬唱的交游生活影响了词体的娱乐定位;祝颂生活强化了词体的应用功能;同气相求的交游唱和推动了词体发展的多元转向;交游之风的恶化导致词作交游中的逞才斗气,词体写作脱离日常社交生活,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初,重庆吹响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号角——在3年内动迁46万余人,拆除危旧房786万平方米。 目标:宜居。 这是一场攻坚克难的大战役。3000年历史沉淀,使重庆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而这些都几乎浓缩在老房旧舍里。如何实现利民惠民的和谐拆迁?如何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如何从这古老的子宫里,孕育出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镜花水月"这一成语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比喻表达式凝固为"镜像""水月"两词,后来两词结合在一起形成"镜像水月"这一雏形。受中土文化的影响,佛教借用中土词汇"镜花",使"镜花"在语义上沾染了佛教文化色彩。在中土固有文化的影响下,"镜花"最终替换了"镜像",形成了"镜花水月"这一常用成语。后来,"镜花水月"还产生了两个不同于佛教文化的意义,体现了佛教词汇本土化发展趋势:佛教文化色彩淡化甚至脱落。  相似文献   

12.
郭玲  于洪波 《理论学刊》2006,(5):108-110
本文试图从史实和学理两个方面分析日本文化的两个悖论:在近代以前与中国文化同文同种的日本文化,为何在近代以后结出了异花异果?明治维新以后在“脱亚入欧”的现代化过程中,日本文化为何没有全盘西方化?文章认为,正确地解读这两个文化悖论,是把握日本教育性格特征及其目前改革脉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父亲没文化,请来教书先生教两个儿子学文化。一次父亲问教书先生,您看我这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将来谁有孝心谁出息大呢?先生笑而不答,拿出两个苹果,一个是青的而且还有一大块麻点;一个是红彤彤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先生对两个孩子喊道:"你们两个过来吃苹果。"小儿子抢先把那个红彤彤的苹果拿在了手里。先生对小儿  相似文献   

14.
冯骥右 《学习导报》2010,(24):24-25
近日,一个可怕的词儿冒出头来,叫做"旧村改造"。为什么可怕呢?一是因为这个词儿经不住推敲,十分荒谬;二是这个词儿的前身造成过一个文化的悲剧,这个前身就是"旧城改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发轫,  相似文献   

15.
农业合作化时期,党领导的农村文化工作改造了农村旧文化,建设了农村新文化,使农村社会风气为之一新,适应了农村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要求。反思历史,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汲取:必须加强党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农村文化工作要注重与农村经济政治工作的联系;农村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要依靠农民群众,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6.
蒋东玲  向绪伟 《求实》2012,(7):79-8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其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改造了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多元一体、一元主导的格局也为我们在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了文化生态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大同构想以及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的源动力来自于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和变通求新的特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耻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刘汉俊 《红旗文稿》2012,(13):22-25
当今世界,文化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不同的语言在同一个讲坛上对话,不同的肤色在同一个舞台上翩跹。人类的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人类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地扩张与延展,生存与毁灭的轮番上演也从来没有如此频繁与惨烈。是谁,支配着这个世界的风云际会?是文化。一文化的本色是什么?文化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财富,也创造文化;人是经济的主体,也是文化的主体,创造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人类在适应自然中形成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建设文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歌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先民在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文化思想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其思想内涵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大致包括了四个方面的规定:为了生存需要,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有效的改造,这是文化产生的根源所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打上人的烙印,本质力量不断显现,这是文化的本质所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与他人、社会发生各种联系,这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指导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终极诉求。把握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心田上,她是一枝独秀于晨光、领舞于百花的艳艳红梅;在她人生的词典里,根本就没有休息这个词,她挥洒激情,用心血催开绚丽的群艺百花;在普及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她不负党的重托,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文化  相似文献   

20.
"少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少林文化"对中原文化的传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收了儒家思想的"仁爱"、刚健等观念;二是吸收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刚柔并济等观念;三是吸收了禅宗的"顿悟"等观念。但是,"少林文化"不仅仅以其兼容并包的方式传承着中原文化,同时又创新了中原文化,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少林文化"大产业链,这也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这既体现了"少林文化"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面,也体现了其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