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反倾销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西方国家利用其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或经济体制转型国家实施歧视性的不公平措施,在反倾销的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制度,中国往往成为受害国之一。面对这种局面,通过研究欧美的反倾销制度,从欧美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频频使用替代国制度概况及其原因,欧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确定的标准,分析替代国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中国对替代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针对中国进口产品提起的反补贴调查的程序和适用进行分析.根据1986年乔治城钢铁案确定的原则,美国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将不采取反补贴调查.然而美国近年针对中国产品开展的两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在反倾销调查中坚持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采取第三国价格定价,但同时在反补贴调查中则否认中国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从美国国内法和国内判例的角度分析美国反补贴调查的适用规则,并结合案例提出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遭遇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其中殴美等发达国家占对华反倾销的一半。反倾销诉讼的核心理由主要指责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指控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发展国际贸易、进而和平崛起的巨大障碍。本文对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中的法律依据问题简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勇 《研究生法学》2007,22(1):110-116
近年来,反倾销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西方国家利用其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或经济体制转型国家实施歧视性的不公平措施,在反倾销的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制度,中国往往成为受害国之一。面对这种局面,通过研究欧美的反倾销制度,从欧美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频频使用替代国制度概况及其原因,欧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确定的标准,分析替代国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中国对替代国问题的应对措施,这些对我国企业应对外国反倾销诉讼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沟通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积极应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论世界贸易体制中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之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文 《法学评论》2006,24(5):90-95
现存的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反倾销协议》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则的规定是以各国的政策选择为基础和主导的,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扩大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这种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多边贸易体制向公平和协调目标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的所谓非市场经济问题。本文通过分析WTO反倾销制度的缺陷以及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通过外交方式和多边贸易体制来解决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欧盟反倾销规则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倾销本是WTO允许合法实施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但是,由于WTO反倾销法律文本的不完善,致使反倾销法成为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其中被利用得最为充分的莫过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原因在于对什么是非市场经济国家WTO协议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范围,而欧盟恰恰利用了这一漏洞,欧盟在对华贸易中面临巨大的进口影响和内部压力时,借助针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度下特殊的反倾销措施这一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对中国出口企业进行制裁。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美国反倾销法以及对中国的政策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等问题加以探讨。作者首先简述了美国反倾销法,在回顾美国反倾销历史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政策:一直给予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使用传统的方法确定公平价值:主要以生产要素替代国家价格确定公平价值;对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使用单独税率等,结合美国反倾销法律、对中国的政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新的历史条件,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各提出了我国应对美国反倾销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瑛 《北方法学》2013,7(1):89-93
美国近日修改《1930年关税法》授权美国商务部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是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WTO规则并未禁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因此美国此次修法并不违反其在WTO项下的义务,但美国如果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按照"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替代国方法进行"双反"救济,依据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报告,将很可能违反WTO协定的"适当金额"要求,构成双重救济。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积极应对现实的"双反"调查,而长远的目标则是争取美国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相似文献   

9.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直接关系到被进口国确认的该类国家的出口产品在反倾销中的正常价值认定方法的选择,最终影响到倾销的成立和倾销幅度的确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制约,中国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各国反倾销调查实践中,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常以替代国价格加以计算,中国企业可谓深受其害。为此,本文深入研究了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认为我们需要理性对待这一问题,并应调动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国际上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其最主要的原因是WTO的许多成员方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第15条仍规定其他成员国可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本文将对该条签订的原因及该条有关反倾销的规则作详细的剖析,分析其内容、各款之间的关系及适用条件,以指导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正确适用该条款。  相似文献   

11.
欧共体非市场经济反倾销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九十年代末期 ,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到欧共体市场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传统”的非市场经济国家〔 1〕 正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是主要国家之一。如何对待来自这些新出现的市场的进口产品已变得尤为重要。从1 988年起 ,欧共体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呈极大增长趋势。 1 993至 1 997年 ,欧共体针对38个国家的进口产品提起 1 6 7项反倾销调查 ,其中中国占 2 5项。 1 997年末 ,欧共体有 1 38项反倾销措施正在实施 〔 2〕,其中 5 8项 (约占 41 % )措施涉及到非市场经济国家 ,包括中国 32项…  相似文献   

12.
《商务与法律》2004,(5):31-32
2004年我国商务领域的一大亮点就是解决“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所谓“非市场经济”(英文简称NME)问题,旧称“统制经济”问题,起源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贸易法中处理诸如基本贸易待遇和反倾销问题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歧视性做法。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是一种被世贸组织认可的变相保护措施。作为法律技术用语,“非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词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3.
替代国制度是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计算正常价值的一种方案,由于美国一直没有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美国绝大部分对华反倾销案中,我国产品的价值通常要以替代国的产品价格来计算,这是造成我国企业在美屡屡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而美国又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因此对美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得到转变,加上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势必会引发美国更大范围的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维护美国相关行业的利益.所以,透视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的替代国制度并提出相关对策尤显紧迫.  相似文献   

14.
朱丁普 《中外法学》2012,(5):1082-1099
市场经济"地位"与市场经济"待遇"是欧盟反倾销法上非市场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概念。目前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淆已经造成了对欧盟这一重要制度本质认识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欧盟反倾销二级立法中缺乏明确的市场经济或者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标准,其反倾销机构实际执行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隐性规则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和歧视性。"反倾销基本条例"关于市场经济待遇与单独待遇的现行立法和执法亦相当武断、不合理。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特别是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欧盟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制度日益暴露出其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目的与天然属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揭开了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对华的第一例反补贴调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和美国以往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的实践相悖。这预示着,美国开始把一直放在反倾销方面的重点向反补贴转移。我国应该意识到美国对我国进行反补贴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及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制度和反补贴制度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是各自独立的贸易救济工具,而在非市场经济语境下却具有相同的目标定位。WTO多边协议在针对非市场经济成员方是否可以实施双反方面的立法具有模糊性,《中国入世议定书》不但没有使中国作出接受双反的承诺,而且还消除了这种模糊性,从而排除了WTO其他成员方针对作为非市场经济成员方的中国实施双反的可能性。因而,美国对华实施双反违背其在WTO的义务,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反倾销案件中,“非市场经济”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出口企业。美欧在反倾销中实施的替代国制度,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和不合理性。本文从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非市场地位的产生和演变出发,结合相关案例,对美欧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进行了一定评介,并提出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05,23(9):41-45
国际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利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对我国进行卡压,“特殊保障措施”是悬挂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国政府必须尽快建立纺织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企业要采取得力措施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国家要建立健全反应快捷的反倾销预防应对机制,出口企业要积极慎重地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指控。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主要反倾销法分析与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替代国’价格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对公共利益的考虑”、“对出口商替进口商交纳反倾销税的作弊行为的制裁”、“反规避的措施”和“对中止反倾销调查的态度、做法”五个问题上,WTO、美国、欧盟反倾销法律中有着明显的或微妙的差异。比较这些差异的客观性、合理性会给中国反倾销立法的完善以启益。  相似文献   

20.
《法人》2007,(Z1)
在反补贴调查程序中,中国企业应该牢牢盯住美国国内法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措施这一条通过判例确立的既有规则,从而采取有效、充分的法律抗辩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法律框架下,一个国家在进口领域可以“公平贸易”为由而合法采取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分别是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