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行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补偿主要是敦促被诉方执行其建议和裁决的一种工具,难以承栽国内法和一般国际法上补偿制度的强制性赔偿功能.关于补偿制度改革,已有建议主要包括改为金钱补偿和不予改革两种,但两者均因受制于法律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而难以推进.新的改革思路--"偏离权配额交易"--基本满足三个条件:政治上的可接受性、顾及WTO成员从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获益的能力差异以及与WTO所追求目标的可兼容性.  相似文献   

2.
2001年,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已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中。卫生事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世同样也将加快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面对入世的形势,必须认真学习并熟悉、掌握WTO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则,分析入世可能对我国卫生部门带来的影响,研究如何深化卫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入世的需要,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WTO体制下中国税法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剑文  熊伟 《中国法学》2002,3(3):86-95
本文首先就加入WTO对中国税法的影响进行总体评价 ,认为从积极义务的遵守来看 ,除了关税法以外 ,WTO对中国税法并不会带来巨大的直接冲击。但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WTO代表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法治化趋势 ,因此中国税法不得不适应这种趋势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加入WTO以后 ,中国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国际化、法治化以及私法化趋势必将继续得到强化 ,从而使得中国税法在内因外力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建立WTO体系后设立的专门争端解决机制,它对于维护WTO各成员方的贸易秩序、保障多边贸易体系的可预见性以及安全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该机制的性质,DSU并没有明确界定,学界也无统一的说法。本文继承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司法体制的观点,从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以及其自身特性和本质等角度,对该机制的司法性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WTO体制下,各国之间也不是完全的"自由贸易",其成员可以在特定情况下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市场秩序,本文主要探讨WTO贸易救济措施的性质、特点和未来发展,以期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措施,从而更好地采取这三种措施保护我国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国际法治进程中,WTO堪称一种自成体系的法治模式。但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化和拓展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WTO法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挑战,主要有(但不限于):WTO权力的扩大与各成员自主权之间的平衡;发展中国家实质性地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区域贸易协定的迅速繁殖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侵蚀;WTO决策的民主、透明和效率的强化;争端解决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应对这些挑战,应坚持“成员驱动”、“发展主导”和“合作共赢”等三项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WTO体制下,各国之间也不是完全的“自由贸易”,其成员可以在特定情况下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市场秩序,本文主要探讨WTO贸易救济措施的性质、特点和未来发展,以期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措施,从而更好地采取这三种措施保护我国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WTO框架下的环境标志问题与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标志问题是WTO环境与贸易委员会的讨论议题之一,因此,环境标志的使用不能视为GATT1994第20(b)(g)条下的例外,应遵守WTO非歧视原则且不能构成变相的贸易限制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环境标志问题的实质就是通过环境标志间接将PPM问题合法化,尽管大多数成员的环境标志制度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但环境标志对于贸易自由化的消极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作为WTO的成员方,我国应大力加强环境标志制度建设,推动环境标志认证的新发展,同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极力维护国家的贸易安全,积极防止和应对环境标志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9.
WTO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 1990年以来 ,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原关贸总协定和现在的WTO的活动并对WTO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非政府组织参与WTO活动的方式主要有发动针对WTO的广泛的群众运动 ,参与WTO的各种会议 ,以及在WTO成员之间的争端解决中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等。WTO的某些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甚至是在非政府组织的持续影响下形成的。WTO制定了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若干原则 ,这些原则为WTO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赵骏 《中外法学》2013,(6):1242-1255
全球贸易摩擦增多导致成员国之间发生贸易争端的几率增加。同时,WTO争端解决机制(DSM)本身日趋成熟,WTO成员参与争端解决活动的广泛度也有增加。这些似乎都意味着对于WTO DSM的利用率会增加,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WTO DSM自身机制和成员国的原因三个维度加以考察,可以发现一些能够部分解释WTO DSM利用率减少的原因。尽管这些假说都只能从一个侧面来解释WTO DSM利用率的减少,但是这对于界清其限度并挖掘阻碍其利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促进该机制的完善进而使之发挥更大作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经济迅速发展和全球人员高速流动不但使劳工权益保护备受关注,也使其与贸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WTO作为维护自由贸易的组织被寄望纳入劳工权益保护问题,但对此成员方争执不下。劳工权益保护的重要程度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WTO自身的体制和机制带给劳工更完善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将劳工标准纳入WTO体制势在必行,如何制定协定和协调成员方利益成为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WTO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第一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世瞩目的欧美之间在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上的角力终于随着美国等国的部分胜利而最终尘埃落定。转基因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欧美之间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争端不得不面临科学与规则、贸易与环境、WTO协定与多边环境条约等张力关系的考验。因此,WTO争端解决机构就欧美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审理结果必将对发展势头正旺的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转基因农产品生产大国,应就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作出合理的定位以适应当前的转基因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形势。  相似文献   

13.
徐崇利 《现代法学》2006,28(6):3-13
从“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这一基本定位出发,以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利益”、“正义”、“观念”等要素分析中国应对WTO的战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首先,中国应积极参与WTO的“造法”活动,力争在其间发挥倡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其次,对待WTO法律体制,中国应务实地处理“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之间的关系;再次,对于WTO中国际“分配正义”的诉求,中国应注意缓解“应然”目标与“实然”状态间的张力;最后,中国应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重视在WTO中充当南北国家之间“桥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于有效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促进自由贸易进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考察各成员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实践后发现,占WTO成员大多数的发展中成员充分利用该机制的寥寥无几,而阻碍发展中成员利用该机制的原因在于发展中成员缺乏相应的能力,成员国内政府与私人产业之间的联系缺乏法律保障。发展中成员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政府在其国内为私人产业创建一种正式的行政程序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型PTAs与WTO法律体制:动向、内涵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PTAs产生于"新区域主义"浪潮,其发展态势十分强劲.与传统PTAs相比,新型PTAs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新颖的内涵,其中的投资措施、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条款尚不在WTO规制范围之内.这类协定的快速发展对WTO多边贸易谈判和WTO法律体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欠发达成员极为不利,但适者生存则是永恒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WTO成员对于是否应在WTO体制中给予文化产品特殊待遇的问题持不同态度。WTO现行规则中并不存在给予文化产品特殊待遇的条款。在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虽然回避了文化产品在WTO现行体制下是否具有特殊性的问题,但通过否定中国关于产品分类问题和援引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主张而进一步否定了文化产品在WTO现行体制下具有特殊性和可能享有的文化例外待遇。可见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在WTO现行规则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经过适当的法律协调和相关成员的长期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化产品在WTO体制中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17.
发展权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人的集体的国家和民族自由地参与和增进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全面发展并享受发展利益的一种资格或权能,是全体人类对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权已超越国际人权法的特定范围,成为指导包括WTO在内的国际关系各领域的一般国际法原则。WTO规则的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均包含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发展权实现的因素,但其在整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将发展权这种综合性的人权纳入WTO,可以在整体上矫正GATT/WTO运行以来所奉行的传统发展理论对人权的漠视和侵害,并按照人权的要求对WTO进行民主化改革,强化WTO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权的规尺推进全球公平正义的实现,而不是将其作为已有特殊和差别待遇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增长,法律服务市场更加泛,对公证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同在,改革与发展共存。一方面入世为中国公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对公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公证工作应紧紧围绕新的热点作文章,研究WTO对公证行业提出的新要求.抓住机遇,趁势而上,使公证围绕WTO提供优良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WTO国际责任的范围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一般国际法上的完全赔偿原则相比,其WTO国际责任的范围具有显著特点,即被诉方无须为其违法行为溯及既往地承担责任。原因在于,多边贸易规则直接和广泛地对各成员国内各种产业的发展同时从正面和负面产生着影响,而国际贸易活动的动态性和频繁性及影响贸易活动因素的复杂性,不时地会加剧出现某些严重不利情况的可能性。利益集团也常常会向政府施压谋求特殊保护。非溯及既往的责任/救济可使被诉成员在面临国内政治要求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压力下,在政策的选择上能够有更多的灵活性。尽管已有学者和个别WTO成员提出在WTO体制中引入一般国际法中的完全赔偿原则,但迄今绝大多数成员尚未表现出这一意愿。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WTO国际责任范围上的非溯及既往原则将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20.
WTO的制度性影响及其法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WTO规则体系不仅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领域一种最有效的法律制度 ,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多边贸易体制。同时 ,WTO多边贸易体制内的成员不仅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方面受到WTO各项规则的拘束 ,在其他国内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方面也受到WTO制度的影响。本文从探求WTO规则体系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入手 ,考查了WTO对各成员制度性影响的主要表现及其内容 ,分析了WTO规则效力问题 ,论述了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主要制度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