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传统法权制度存在着整体意志与个体自由相冲突的缺陷和矛盾 ,从而使它无法从现实而合理的角度出发 ,既维护社会整体的基本利益 ,又满足社会个体的自由愿望。而以法权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法治社会 ,只有进一步克服了这些矛盾和缺陷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既维护社会整体的基本利益 ,又能够实现社会个体自身的权利追求和自由主张。本文正是着眼于此 ,在对传统法权理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现代法权制度能够得到根本实现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智勇 《前沿》2004,(6):141-144
该文通过对黑格尔抽象法权思想的分析指出 ,黑格尔法权思想的人性意义在于尊重“人”及其权利 ,并揭示隐藏在其刑罚思想背后的正义观和平等观。这些思想对解决现代刑罚改革中出现的因功利主义倾向而导致的刑罚正义的失衡和法权主体的迷失等问题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君平 《前沿》2010,(13):42-46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构建了一个以法权人格为核心的现代法权理论系统:以自由自我为支点,以平等独立的法权人格之间自由交往的市民社会为载体,以国家宪政为保证。离开自由自我,个人就失去了作为人的普遍性的人格;离开市民社会,独立自由平等法权人格就不会生成;离开现代成熟的国家,个人自由和特殊利益就会与社会文明之普遍性利益和秩序相"分裂",导致市民社会伦理失范,个体之法权利益和人格就不会得以普遍保证。这对我们当今法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会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4年6月24日《光明日报》刊登李培根的文章,文章提出现在搞文化素质教育,开办很多人文讲座,丰富了大学生的人文知识,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怎样从知识升华到人格。提高文化素质,当立现代人格。现代人格涉及内容很多,法权人格、政治人格、君子人格等。  相似文献   

5.
法治化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政党政治与民主法治结合是世界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 ,现代政治叫政党政治 ,现代政府叫政党政府。政党政治与民主法治结合的方式和程度在不同的国家 ,由于不同文化传统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也有很大的差异。基本情况有两种 ,一种以政党的党权为核心的议行合一的政体 ,另一种以法权为核心议行分治政体。改革传统政治管理体制的弊端 ,走向法治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 ,是冲破几千年政治专制传统通向自由理性的选择。但在中国实行民主法治化改革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跃进"发动之初时的思想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关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赶超"思想、破除迷信的思想、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思想和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思想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大跃进"发动之初时的思想环境.  相似文献   

7.
最早使用中文"法权"一词的不是《哥达纲领批判》的翻译者何思敬而是列宁《国家与革命》的翻译者陈昌浩。对德语Recht和俄语npabo翻译用词不同的学术差异并未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民法典起草。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误解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中共革命早期所受到的苏俄革命的影响。1958年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讨论趋向极端,侵蚀了民法典起草工作的理论与舆论环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实质是否定公民权利。文革后对"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否定是思想解放的先声,也吹响了第三次民法典起草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法权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有其特定的精神在体者和价值承担者。当法权理性作为法权文化特殊的审美对象和固有的价值内容时,能否认识法权理性的承担者内在的价值倾向和审美冲突,是我们判断法权制度的设定合理与否的标志。本文正是立足于此,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展开了对法权文化的价值评析。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国际学界的一部分学者主张,应合理地跳出马克思的批判之外来重新看待黑格尔的法权学说。这一学说既不像近代早期自然法学说,也不像德国的历史学派,而是试图在人类精神的现代处境下,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考察人如何通过逐步承认与超越其周围的生活世界,并将自身之力贡献到那些比其自身更为根本的世界整体结构中去(而不是控制这些结构),为法权现象的存在提供基本的可能性条件。这种法哲学对于当代的启示在于:法制建设应重视法条在生活世界的切己性、各种层次的法条之间的整体关联性和法对于生活的引导与指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展望 2 1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 ,我以为可以“建设现代中国法学”—言以蔽之。“现代中国法学”这一属概念 ,包括三个层次的种概念 ,即 :法学 ,中国法学 ,现代法学。无论从这三个种概念中的哪一个看 ,2 0世纪的法学建设都存在相当大的缺陷。要建设现代中国法学 ,必须分析这些缺陷 ,从而找到进一步建设的方向与途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 ,法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49年 10月 1日到19 6 6年的孕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便是法学与政治学不分。 195 7年以前 ,法学从属于政治学 ;195 7年以后则是政治学代替了法学。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强调权利和法权的区别,我认为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无论把按劳分配叫做资产阶级法权也好,或者叫做资产阶级权利也好,它作为一种社会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之一,不管人们愿意与否,都必须贯彻执行。从现实的具体情况讲,权利和法权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那么,能否提出和使用无产阶级法权这个概念呢?我认为这是可以的和必要的。用一句比较概括的话来表述,那就是,按劳分配是具有资产阶级法权形式的无产阶级法权。这就需要作理论上的分析,回答由此  相似文献   

12.
孟庆涛 《前沿》2011,(21):166-169
康德法权哲学的理论基石是先验自由。因而康德的权利理论的出发点是伦理上的自由。现代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理论起点仍然是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因而是在传统伦理的基础上反传统伦理。从康德的法权哲学来看,由于缺乏自由的根基,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乃是不道德的伦理,由此而引申出来的环境权也就是无伦理基础的环境权。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法权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首先在内容上澄清了法哲学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即关于法的客观性及其本质。其次,在方法上消除了黑格尔头足倒置的思辨理性思维方式,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主宾倒置的批判方法,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其思辨理性思维方式的深刻批判,实现了对黑格尔整个法哲学体系的无意识颠覆,从而使自己的法权思想朝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把具体的法律现象法权对抗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考察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的法权对抗、国家意志与个人自由的法权对抗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法权对抗问题在资本主义视野下的衍生与发展,进而探索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在理论界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本文希翼在充分挖掘和消化马克思法哲学文本资料的基础上,对法权问题的理解与把握更客观、更科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恒平  龙婷 《理论月刊》2007,(5):151-153
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高等教育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精英型走向大众型时期;管理体制改革新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与深化改革时期;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时期共四个时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政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体现出了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人们从未像20世纪这样,对儿童问题给予如此的重视。20世纪以来国际公约中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呈现了现代儿童观建构轨迹:从儿童的劳动价值到儿童权利主体的浮现;从儿童权利主体地位的确认到儿童权利主体概念的深化和贯彻;从儿童公民观到致力于建立一个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彝学经历了百年以来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他者叙述"到"我者建构"的历史转型.回顾彝学在近现代到当代的历程,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律无疑会引导彝学在新的世纪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1926年1月在北京正式召开的法权调查会议,缘起于1921年12月10日华盛顿会议所通过的《关于在中国之领事裁判权议决案》。从华盛顿会议议决行将召集法权委员会到会议正式召开,历时4年,其间英国对于法权会议的政策以1925年夏季中国发生的五卅反帝运动为分野,经历了相当明显的变化与调整。之前英国政府对法权会议态度极其冷漠,而在遭受五卅反帝风暴、省港大罢工的沉重打击之后,英国政府不得不直面在华治外法权问题,并拟定了现实的与会方针,即在维护现有治外法权制度的前提下,争取切实消除该项制度中为中国人民所痛恨的某些弊端,以缓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浪潮。1926年底至1927年初,在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巨大压力之下,英国政府将上述方针付诸行动。尽管英国政府迫于现实压力准备做出适度退让,但其立场与中方的诉求依然有着霄壤之别,这也就注定了日后国民政府与英国就治外法权问题展开的交涉必是极其艰难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理论与批评是一个重视不够而又十分有意味的话题。就其发生而言 ,得益于中西文化尤其是性爱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性爱理论的揭示 ,使中国现代性爱文学及其理论批评以迥异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文学与理论批评的面貌横空出世 ,这就使它具有了崭新的时代特征 ,即与精神分析学形成了较为紧密的联系 ,重构了性爱文学与人生、文化、时代、主潮美学等的关系 ,形成了从影响借鉴到消化发展的不可切分的共生历程。从二者五四时期的激情遇合到三、四十年代的磨合与离合 ,再到八、九十年代及世纪末的重构发展 ,形成了 2 0世纪这一独特的文学奇观。  相似文献   

20.
清末士大夫有言:“夫国家者主权所在也,法权所在,即主权所在,故外国人之入他国者,应受他国法堂之审判,是谓法权。”这是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人对司法主权的认识,与当今国际法所称的“属地优越权”思想——主权国家对其境内的一切人,无论其国籍如何,均有管辖权——已相差无几,是近世中国人对涉外法权的重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