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湖湘论坛》2002,15(5):81-82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和文化运动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领导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即抗战文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根本指导方针、抗战文化的队伍构成、抗战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文化的方法与步骤、抗战文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抗战文化工作中的统战思想以及抗战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等。研究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经…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产物,抗战文化即是抗日战争时代的产物。抗战文化在抗日救亡运动前期中心——上海得到实现、发展,并迅速走向繁荣、高涨,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先后形成了以“孤岛”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抗战文化,出现了以重庆为代表的国统区抗战文化中心和以延安为代表的边区抗战文化中心,构成了抗战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初期,杰出的人民剧作家田汉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动员工作,在武汉组织领导文艺救亡运动,从事演剧、写作和戏剧改革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并促进了中国传统戏剧的革新。本文通过对抗战初期田汉在武汉主要活动的挖掘和论述,展现了一代人民剧作家在民族危亡紧急关头的爱国情怀和伟大风采。  相似文献   

4.
抗战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努力用抗日的口号团结人吸引人 ,用爱国的精神凝聚人激励人 ,用科学的理论启迪人武装人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陶冶人 ;同时坚决批判和抵制妥协投降文化和专制主义文化及其为之服务而有害于抗战的错误文化理论 ,并进行不同文艺理论观点的有益争论。总结抗战文化的经验 ,主要有 :高举旗帜加强领导 ;主题集中目标鲜明 ;队伍广泛阵容壮阔 ;战胜艰险英勇斗争。从抗战文化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规律 ,对于搞好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赴延安的14位陆川县青年刘毅生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当年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壮烈情景。抗战开始不久,全国就有大批青年自筹路费,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抗大学习”...  相似文献   

6.
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和思考抗战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在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文化发展呈现出科学属性、商业属性与文化精神之间的内在张力和冲突。而抗战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5,(1)
<正>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民革湖北省委员会:湖北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战主力之一的新四军的诞生地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是战略相持阶段屏障西南大后方的前哨阵地。武汉在抗战初期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是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武汉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议:占传忠委员代表省民革发言  相似文献   

8.
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泰国归侨创办的华侨书店在抗战文化堡垒之一的昆明落地。在中共地下党和各界民主进步人士的帮助下,昆明华侨书店积极发展自己的文化出版事业,出售进步书籍,支援中共的抗战文化运动,聚集了一批知识分子和进步读者。在抗日战争胶着时期的大后方点燃了知识的火炬,同时也为归国华侨走近共产党、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跳板。  相似文献   

9.
正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抗战文物是重庆最具特色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是重庆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抗战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统筹推进,形成研究挖掘、修缮保护、利用开放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桂林的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究其原因,有桂林本身的历史根源、独特的地理位置,抗战的客观形势以及广西特殊的政治气候,进步文化人士的积极推动,更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贯彻执行,多方因素成就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而文化运动的开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桂林文化,对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对于我国当代文化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抗日战争中,广西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广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出力巨大、贡献颇多的省份,仅1300万人口就动员和组织兵员100万,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战场英勇抗敌,血染沙场,以及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战、长期镇守安徽鄂西两地,白崇禧进入军事中枢参与指挥全国军事抗战,并在广西本土开展昆仑关大战、桂林保  相似文献   

12.
尚东玲 《传承》2011,(15):78-79
1937-1941年间,中国内地遭受到日本的大肆侵略,香港却暂时保持着表面的安静,因其独特的政治环境、地理环境、港英政府的政策、中共的领导等因素的影响,香港的抗战文化十分活跃,呈现出了与中国内地抗战文化不同的特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通常情况下,文化重心的区域转移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但抗日战争却在很短时间内改变了中国文化长期形成的东重西轻格局。这种特殊的文化迁移现象,在研究中国抗战文化史和中国文化地理变迁中值得关注。本文以湖北省为个案,首次从文化地理学与文化传播学的视角,对其抗战时期文化重心空间变动情景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在重庆办公。武汉是南京到重庆的中转站,决定迁都的第二天,各国驻华使节均移驻武汉。11月30日,国民政府所属各部、委也相继移驻武汉。一时间,国民党党、政、军、财、文等方面的重要人物,也都集中在武汉。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迁汉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来到武汉,第三党、救国会的领导人也来到武汉,武汉成了事实上的战时首都。作为全国临时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武汉,对全国各地的文化人颇有吸引力,大批文化机关、团体和文化人士从各地纷纷涌向武汉,成为武汉抗战初期文化运动的中坚。截至1937年底止,到汉的文化团体多达100—200个,各类文化人多达1000人以上。真可谓精英荟萃,群彦毕集,武汉成了全国新的文化中心。一、武汉抗日文化的勃兴各种文化团体和各类文化人汇集武汉,使武汉抗日文化勃然业盛起来,武汉抗日文化勃兴的起点,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回击国民党在政治文化战线上的疯狂围攻,坚持抗战团结方向,消解民众对中国革命性质和抗战前途的疑虑,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困境,毛泽东从政治革命角度阐明了文化建设思路。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路蕴含着文化现代化的思想,即新民主主义国家建构预示了文化现代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领导权规定了文化现代化的性质;新民主主义文化内涵凸显了文化现代化的特征;新民主主义文化举措规划了文化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徐国华 《黄埔》2006,(1):26-28
黄埔精神,是中国国民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在第—次国内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革命”为内核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时代民族精神和军事文化的集中体现。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近代中国这两种最为突出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失败原因陆玉敏1937年“六六”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是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即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在这段时间内,以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华东两个方向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火很快扩...  相似文献   

18.
武汉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的生死保卫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彰显的历史大舞台。其历史文化特征甚多,其中最主要有四:抵御外侮抗日救亡的价值诉求、化除畛域团结合作的理性态度、真诚坚定迎难而上的实践品德、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资本".应该牢固树立城市竞争最终是城市文化竞争的观念,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走"文化武汉"发展道路.基于武汉地域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对武汉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武汉地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最有生机、最有活力、发展最快,因而也是最光辉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延安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奋起抗战,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使抗日战争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