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变迁成长起来的30岁左右的一代年轻人,在讲究"30而立"的社会里正经历着急剧的分化:"30难立"、"30而立"、"30易立"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他们身上。"30而立"出现新的注解。30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上折射着我们社会转型时期的烙印,他们究竟是怎么看待"30而立"的,他们有怎样的困惑,他们的心态怎样,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由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网、人民论坛网联合组织了"你感觉‘30难立’了吗"的专题调查。该调查主要面向30岁左右的年轻人,除记者采访外,共有3286人参与网络调查(以下数据统计来自网络调查)。  相似文献   

2.
"30难立"的感慨如果是建立在对"30而立"的误读和过度自责的基础上,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就不值得了。  相似文献   

3.
熙宁变法中《春秋》博士的反复废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熙宁四年(1071)二月,王安石不列《春秋》于经书,不立于官学,不用于贡举;八年(1075)颁布亲自编纂的《三经新义》令天下士子宗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复执政,尽废新法,六月复立《春秋》博士,科举复考《春秋》。之后哲、徽、钦三朝,《春秋》博士又随着新旧党人的轮番执政而被二立二废。《春秋》博士的反复废立,其实质是新旧党争的一场政治拉锯战,隐藏着双方争执的关点"与民争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史振卿  周国林 《求索》2011,(3):225-228
作为孔子后裔的孔安国,在汉武帝时得到孔壁古文《尚书》后,缀合文字,划断篇目,使得他与古文《尚书》有了不解之缘。汉代《尚书》三家之学均出自倪宽,而倪宽受业于孔安国,所以今文《尚书》又与孔安国有牵连。古文《尚书》主要通过师承和家学两种途径得以广泛流传。古文《尚书注》(《孔注》)和古文《尚书传》(《孔传》)的形成,是古文《尚书》在魏晋时期的重要发展。现在我们无法断定《孔注》和《孔传》的著者,从史料可见这一时期孔氏家人对《孔注》和《孔传》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群体大多行走在30岁的边缘,虽美其名曰知识精英,但普遍遭遇"30不立"的社会压力。一方面,"30而立"通常与成家立业紧密联系。反观博士生群体,由于尚处于求学阶段,事业根基还未建立,票子、房子、车子、位子等对大多数人而言犹如海市蜃楼、遥不可及;其中虽不乏  相似文献   

6.
梅尧臣注《孙子》现存三个版本:《十一家注孙子》系统诸本,题名为《十家注孙子》的日本昌平坂学问所本,明末梅士生辑题名为《梅氏孙子注》的天一阁藏本。前二者为集注本,后者为单注本。梅尧臣作注的动机主要是向朝廷进献制胜御敌之策,其次是不满前人注说的繁琐。梅注的时间在景祐末至宝元元年之间,元昊称帝前。梅尧臣的军事思想可概括为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恩威并著的治军思想,重视外交,重"兵势"的作用四个方面。梅注的特点主要是简洁洗练,辞意畅达;句式整齐,句多骈俪。欧阳修等人对梅注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朱熹却贬低其不如杜牧注。  相似文献   

7.
云溪子 《小康》2013,(8):110-111
古稀之年反思"立",方知"三十而立"主要是对年轻人的鼓励、期求;而立之早晚,既需客观条件,更需自己努力。若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劳筋骨、饿体肤、苦心志,"立"当早矣  相似文献   

8.
文颖,字叔良,汉末魏初南阳人,曾为甘陵府丞。文颖著作有《移零陵文》、《汉书注》,惜皆不传。文颖《汉书注》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向为学者所重视。清朝末年杨守敬曾经辑佚此书,惜今已亡佚;民国时期彭仲铎、岑仲勉也一度整理此书,但均未得以流传。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没有得以保存的情况下,对文颖《汉书注》进行辑佚研究,将30余条为颜所袭或为颜所删注或文注而归于他人名下的注释归还文颖,探讨文颖注的价值特点。  相似文献   

9.
孔子学术道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07,20(1):42-46
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地反映了孔子的学术道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学术道路上走过的重要环节;"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则是孔子学术经历的主要特征.孔子的时代虽已远去,但他的学术精神依在.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刘注引有《诗经》、《毛传》、《毛诗故训传》等《诗经》类文献,刘注引用的各条《诗经》类文献与今传本《诗经》类文献对应来看:完全相同的只有4条,其余11条均多少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具体的分析。刘注引用的《诗经》类文献是毛诗系统的,不是齐、鲁、韩等三家诗。考察刘注引用的《诗经》类文献,有助于学术上甚至是学术史上某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微人微言     
迎风、背水及其他□湖北胡成宏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里有一个镜头:河北邢台发生地震后,余震未息,周总理就赶到灾区看望群众,视察灾情。有一天,他站在一片废墟上向群众讲话。那天风大,人们迎风而立,讲话者面向群众,自然是背风了。周总理到现场发觉这一情况后,立...  相似文献   

12.
《论语》郑玄注已经失传。敦煌吐鲁番出土了30多个唐人抄写的《论语》郑玄注,可以恢复一部分郑注的面貌。郑氏注体制短小,文字简明扼要。礼学思想是其注《论语》的主要依据,但郑注政教、礼法并用,这也是郑氏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舜徽一生勤于治学,著述宏富,其中有多篇文章论述到《四库全书》,涉及编纂缘起、提要撰写、全书缮录与校订、部类分合之得失等内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此外,张先生还撰有《四库提要叙讲疏》,对四库提要中的部叙与类叙作了笺注,他打破了"注不叛经,疏不破注"的陈规,其中有引申、有订正,也有辩驳,并通过《讲疏》的撰写,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学术史的一种重构。梳理张氏的《四库全书》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加深对其学术理念的认识,对推进"四库学"与当前的"国学"研究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2,(19):13-14
4月24日,是一个值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铭记的日子。这天,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将《山东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和《山东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两件立法项目委托给山东省社科院和山东大学,由两家单位对这两件法规进行立法前评估,研究法规是否当立、何时立、如何立并作出评估报告。而这一举动开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前评估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等,相继出版了《郭沫若少年诗稿》、《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上)和《郭沫若纪游诗选注》等,对郭沫若的旧体诗,作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这对深入研究郭沫若诗歌方面的成就,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有益的见解。但书中注释亦有可以商榷之处,兹拈出数点,愿与编注诸家共同研讨之。  相似文献   

16.
徐利剑 《协商论坛》2008,(10):36-39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步入“而立”之年。30年风雨兼程,30年凯歌高奏。如今,改革开放这面大旗已经牢牢“立”在中国大地上,“立”在中国人心中。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作了全面深刻的总结,向世人表达了我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和科学思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行动,就是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杨平 《公民导刊》2011,(3):45-46
教育乃百年大计。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我市目前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以及幼儿教学中的师资队伍紧缺、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条件不规范,环境较差等等问题,让人忧必忡忡。而人大代表提出的"制定《重庆市学前教育条例》"的建议,让我们看见解决这个问题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2日的《团结报》第8版"理论探索",以整版篇幅刊发了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郑小燕撰写的《发挥优势扩大有序参与》和农工党扬州市委会主委朱妍撰写的《民主党派提升提案质量路径探究》两篇理论文章。该版"书海撷英"栏目摘编了农工党湖北省委会专著《强学而立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8)
正傅园慧一句"洪荒之力"使得伊人成了网红,也使得"洪荒"成为热词。中国旧时最为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里的《千字文》,其第一节乃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的注家曰:"洪,大也;荒,草昧也。扬子云:洪荒之世。言天地开辟之初,其时则草昧也。"民国文书尤其是民国电报文书和快邮代电文书常用"千字文代年"。  相似文献   

20.
现存易县龙兴观《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刻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是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碑刻。我们以此为底本,对《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简称《御注》)的多义词进行了初步探索。《御注》中出现的多义词数量可观,相比《道德经》原文,《御注》中的多义词出现了很多新的义位。这些多义词不同义位的出现可以从词在句中所属的句法成分、不同句法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及词在使用过程中的语言环境等角度获得解释。从语言的社会性原则看,玄宗《御注》中的许多训释并不科学,这一方面是由他个人的"理解"所致,一方面则与玄宗的语言学修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