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把孟子哲学体系划入主观唯心主义阵营。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一) 要把握孟子哲学体系的性质,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他的“天命观”。《孟子》讲“天”共八十多次,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种含义: 一指自然之天。孟子说:“且天之生物也一本”(《滕文公上》)。义说:“天之高也,星晨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离娄下》)。上述自然之天虽然在《孟子》中为数不多,却集中地  相似文献   

2.
李华 《长江论坛》2010,(5):77-82
孟子一向被视为邹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后世也多以“邹鲁”指代由孔子开创、孟子承传的早期儒家文化。然而,人们却普遍忽视了孟子的文化承传者身份:孟子的思想言行正是邹鲁文化长期浸染的产物。而孟母教子的记载,恰恰为观照邹鲁文化对孟子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绝佳角度。而了解孟子思想言行的地域文化渊源,对探索早期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1992年与卢嘉锡副委员长在公务车里聊起我的取名,到目的地的宾馆里,他为我题写了一副楹联:江汉秋阳通典籍汉宫秋月谙词章小时候,我家离福州市圣人殿(孔庙)不远,看到门前两边长墙上,一边写着“金声玉振”,一边“江汉秋阳”,我知道了:我的名字“汉秋”就是从这里取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形象就深植幼小的心田。上北大,我不是哲学系学生,却有时偷偷地去听冯友兰先生的哲学史课。我上中文系,在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魏建功先生的《古代汉语》等课程里学到了:《孟子》中的“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是形象地比喻孔子的伟…  相似文献   

4.
美玉 《黄埔》2013,(3):86-89
孔子被誉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他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本期读懂经典,我们将与您一起走近孔子,感受那一场历经沧桑的盛世绝学。孔子其人公元前551年,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一户人家里极其平凡地迎来了一个男婴,谁也不曾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8,(5)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太史(亦称左史),有名著《左传》、《国语》传世,是与孔子齐名、同时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孔子对左丘明十分尊敬和赞赏,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见《论语》)。《左传》、《国语》亦是司马迁著《史记》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黄忠富 《世纪行》2012,(4):12-14
沧浪听歌的故事 孔子沧浪听歌是一个流传很久远,传播很广的故事。最早记载孔子沧浪听歌的是孟子,《孟子·离娄》中记载:“有孺子歌目:‘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这说明沧浪之歌早已有之,孔子不会是第一个听到的人,只不过他是名人。所以他在沧浪听歌的故事就被人们记载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春秋》2001,(3)
根据记载,孔子的体态、相貌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身材高大。《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六寸”。周制一尺合十九点九一厘米,九尺六寸约等于今一百九十一厘米。(2)上身长,下身短。《庄子·外物》说孔子“修上而趋下”,即上身长下身短。(3)驼背。《庄子.外物》说孔子“末偻而后耳”,“末偻”即驼背。但孔子体质强健,驼背并非病态。(4)胳膊长。《孔丛子·嘉言》说孔子“修肱”,即长臂。《论语·乡党》谓孔子“趋进,翼如也”,是说孔子胳膊长,走起路来像鸟儿展翅一般。  相似文献   

9.
六、性生活养生——人之大欲,适可而行(一)欲不可禁,思无邪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南怀瑾先生解曰:“所谓饮食,等于民生同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孔门大儒公开承认“性”的合理性在其当时是极难能可贵的。人的性欲乃本性使然,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之偏之谓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圣人不绝和合之道”。南怀瑾先生更能通圣人之心:“读《诗经》的第一篇,大家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么他(孔子)把文王——周朝所领导的帝王国度中,男女相爱的诗列作第一篇,为什么呢?人生:饮食男女。形而下的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孙思邈直曰:“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  相似文献   

10.
以邻为壑     
白圭曰:“丹(白圭之名)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  相似文献   

11.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63,载本刊2005年第2期)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知之”、“求之”的“之”:知识,事物的道理。译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不过是喜爱古代历史文献,并且用敏捷的眼光(从中)求索知识的人。”按孔子自称“非生而知之者”,实际上也就等于以自己这样的人们心目中的大学问家为例对于“生而知之”提出质疑。这是孔子认识论某种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突出之点。孔子把自己的治学途径主要归结为“好古,敏以求之”,把古代文献当作知识的源泉,至于他所处的时代,想必在他…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 ,孟子提出人爵和天爵的观念。他在《孟子·告子上》中说 :“有天爵者 ,有人爵者。仁义忠信 ,乐善不倦 ,此天爵也。公、卿、大夫 ,此人爵也。古之人 ,修其天爵 ,而人爵从之。今之人 ,修其天爵 ,以要人爵。既得人爵 ,而弃其天爵。”读罢不觉感慨万千。孟老夫子果然高见 ,数千年来 ,重“人爵”而不重“天爵” ,得“人爵”而失“天爵”的确实屡见不鲜。无怪乎孟子与孔子一道 ,被尊为圣人。“天爵”是道德品质的象征 ,是靠自身修炼和培养出来的 ,具有内在性和不可剥夺性。“人爵”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是统治者或他人授予的 ,具有外在性…  相似文献   

13.
楚疆述略     
让我们先看一看文献记载中楚疆域的发展。《史记.孔子世家》载:“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这些说明立国之初的楚国只不过在今豫西南和鄂北一带拥有一块弹丸之地,惨淡经营。  相似文献   

14.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3年来陆续推出了它的“女性系列”。该系列目前已出书7种:《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美]贺萧著)、《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美]伊佩霞著)、《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美]高彦颐著)、《缀珍录:十  相似文献   

15.
荀况(约前328—前235),战国时期赵国(故里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具有和孟子同等地位的大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荀子》共32篇,著名的《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子身体力行,坚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各学派,取其之长。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又有法家思想的政治家。他主张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对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以后天才要接受礼仪的教化。教养好的,以成为圣人;教养不好的,就成为人。这说明教育和学习对人非常要。荀子是儒家学…  相似文献   

16.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5,(3)
战国中期杰出军事家孙膑是孙武后裔。他任齐国军师期间,拖着残截的身躯,在「围魏救赵」大战中于桂陵(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园一带)重创争霸中原的魏兵,活捉军师庞涓,马陵道(今河南省范县西南马陵村一带)围歼魏军,俘魏太子申,迫使庞涓自杀,解脱韩国之危……因而使其在群雄蜂起的年代扬名天下。他所著《孙膑兵法》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孟子姓孟名轲,“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美称、尊称。孟子是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人连称“孔孟”儒家。  相似文献   

19.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79,载本刊2005年第5期)80.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达巷党”:“巷党”即里巷,(《译注》第93页)“达”是里巷的名称。“执”,从事(于)。译达巷党有人说  相似文献   

20.
<正>也不要老指责说现在的年轻人数典忘祖……我以为,那样对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难道我们自己不也是这样吗?何况我们给年轻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时时不忘自己国家与古巴比伦国、古埃及、古印度一起,曾经是世界的“四大天王”——世界上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那是一段璀璨的历史。我们更有令我们骄傲的东方文化的结晶,另一个“四大天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与之相伴的,是她的兄弟“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