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温床上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的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断地朝着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而与此同时,许多社会问题也如细菌般不断滋生.近年来,“二奶”群体也逐渐从幕后转移到台前不断为公众所熟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由“二奶”群体所引发的不仅仅是有关道德上的讨论,也引发了诸如“遗嘱自由”、“意思自治”、“公平受遗赠”、“公序良俗”等许多法律上的激战.本文将以一起遗赠案例为切入点,从公民的遗嘱自由入手简单探讨民法中意思自治与公序良俗的相关理论与矛盾焦点.当以个人为本位的意思自治遇到以社会为本位的公序良俗,中国的法官们会如何选择?中国的学者们会如何评论?而中国的民众们又该如何理解和接受?我将在本文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把“意思表示真实”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将“意思表示真实”修改为“意思表示自由”更为合适。一、意思表示不真实并非一律导致民事行为无效。人们在发生法律关系时,必须将内心之效果意思表现于外部,这便是意思表示。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轰动学界的“包山楚简”被发现.在这部以法律文书为主的战国出土文献中,很多简文在叙述案情的最后,都有“某某为李”这句话.“某某为李”,什么意思呢?经过专家们研究,终于弄明白,原来就是“某某为理”的意思,“理”,就是法官.  相似文献   

4.
《北方法学》2022,(6):92-106
“转移财产”一词译自英美信托法,因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并未经过本土化改造,所以与现有法体系存在隔阂。如果以意思表示为工具分析其规范内涵,那么“转移财产”包含了前后相继的两层意思表示:一是委托人将特定财产转化为信托财产的意思表示,二是转移信托财产之占有给受托人的意思表示。此谓信托法上“转移财产”中意思表示的阶层性。在意思表示阶层性的解释框架下,转移财产并非典型的处分行为,其并不产生民法上处分行为的法律效果,且转移财产中的两层意思表示分别是信托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在立法论上,应当将两层意思表示均纳入规范表达,可以考虑将我国《信托法》第2条中的“委托财产给受托人”修改为“委托人将特定财产转化为信托财产,并转移信托财产之占有给受托人”。  相似文献   

5.
论诈骗罪中的交付财产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被骗者交付 (处分 )财产是诈骗罪完成的必备条件。交付 (处分 )意思是交付 (处分 )行为的主观要素。交付 (处分 )意思的内容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把某种财产转移给他人占有 ,并根据自己的“自由”意思作出此种决定。诈骗罪的成立是否以被骗者交付 (处分 )财产为成立要件 ?交付 (处分 )财产是否要求有交付 (处分 )的意思 ?对交付 (处分 )的意思又如何理解 ?如此等等 ,是刑法理论上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骗取他人放弃之物或不法原因给付物的场合 ,也具备被骗者交付 (处分 )财产的条件 ,同样可能构成诈骗罪  相似文献   

6.
将“民主”解释成“为民做主”,现在是要被视为一种落后观 念的。进步的观念应该是,民主既不是“为民做主”,那样有替天行道的意思,也不是“让民做主”,那样暗含了“也可以不让你做主”的意思,而是“由民做主”,即“做主”本来就是上天赋予民众的权利,不存在需要通过其他什么人来“为”一下、“让”一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冲突法立法应拓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崇利 《政治与法律》2007,42(2):131-135
从冲突法的价值取向上分析,以往我国学界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根基的认识失之狭隘,往往仅笼统地论及该原则的正义性,而没有将之细分为“冲突正义”和“实体正义”加以考察,更没有明确涉猎“冲突效率”和“实体效率”之价值取向。正因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正义与效率融于一炉,故其在冲突法中的存在和发展较之其它冲突规范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鉴于此,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政策的前提下,我国冲突法立法应拓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并将当事人默示同意选择法院地法的自治权利扩大至更为广泛的法律冲突领域。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总则》第142条将意思表示解释规则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并采取不同的解释规则.前者要侧重相对受领人可理解的意义,后者侧重追求表意人的真意.本条规定首次在我国民法上统一了意思表示解释规则,并且明确解释意思表示应考量的因素包括:所使用的词句、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这些因素作为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指引,但这些因素或方法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优先顺序,应依赖当事人和裁判者结合具体情事进行运用和判断.此外,意思表示解释广义上还包括补充性解释,是对于意思表示或法律行为的漏洞填补.法律行为补充性解释的目标是查知当事人“假设的规范性意思”.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   唐 李林说:“你总不会疑心我在这茶里给你投毒了吧?唉,有时候这人呀,认识了还不如不认识呢!唐,你说,如果我们从不认识,你会把那案子跟我联系起来吗?”李林的话让我的脊梁骨感到阵阵发冷。李林这是要先发制人吗? 我沉住气,装作翻书的样子问李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唐,你看这四根茶叶,就好比四个人……” “哪四个?” “你、刘柳、我。我们是浮在上面的这三根。” “还有一个人呢?” “那个人我也不认识,可能就是沉在杯底的那一根吧?” “哦,这比喻实在是新鲜!我想听你给我解释。” “你看吧,这四根茶,…  相似文献   

10.
情谊行为中“当事人不具有效果意思”之理论判断,不存在令人信服的依据。在罗马法上的契约类型以及英美法上的合同效力理论中,均蕴含着完整、严密的辨别效果意思的法律技术体系。在大陆法系民法中,出于对“意思自治”的强化,这些法律技术被最大限度地加以限制甚至消除,由此产生了一个效果意思辨别上的法律“盲区”。我国应在司法过程中,借鉴罗马法和英美法中的法律技术,立足于对现行法的法律解释,将上述“盲区”重新纳入民法调整。  相似文献   

11.
近来。在基层人大广泛流传着这样一段“精典论述”:人大工作“干多了没意思,一点不干不好意思,少于一点意思意思!”更有“圈内高人”在上述三个“意思”的后面,“意味深长”地“总结”一句“干那么多你是什么意思!?”如果仅把这些“意思”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调侃,倒也不必大惊小怪.问题是有些同志不仅嘴上津津乐道,而且影响到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28日,具有权威性的科学刊物——英国《自然》杂志正式公布,英国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克隆”出了一只小绵羊,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克隆”成功哺乳动物。一时间,“克隆”成为世界各国电视、电台和报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不过,在新闻媒介的“密集轰炸”后,大多数人还是弄不明白;“克隆”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黄韬 《法人》2007,(5):47-48
在中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中,行政部门的权力不仅大到可以代替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强制达成协议,还竟然可以代替法院强制履行协议。在这种“一净二任”,“行政、司法一肩挑”的体制下,如何指望有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监督与制衡?  相似文献   

14.
关于莎士比亚文艺观问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雪莱云:“古今多少风流事,尽在莎翁一挥间!”认为莎氏文思重在激浊扬清,评说千秋功罪。拜伦云:“欲知春红今几许?但看莎翁墨浅深!”认为莎氏文思倾于“云破月来花弄影,佳人才子约黄昏”。济慈云:“婵娟本应天下共,何必只照帝王家?”意思是:莎著多涉帝王将相,宫廷恩怨。但帝王虽然富有天  相似文献   

15.
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提法成规定,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其真正含义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法学界曾经展开过争论。争论的一方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身,含有“立法平等”的意思。他们主要论点是:法律的适用,要以法律的制定(立法)为前提,没有立法上确认公民权利、义务平等,哪里来的法律适用上的  相似文献   

16.
500元“小意思”,1000元也平常,专家参与评审会,未评项目先审钱。解放日报报道:有关部门近日组织200位专家评审200多个中小企业创新项目,不少受邀的评审专家会前先打听“行情”,得知参加3天项目评审,“酬劳”只有1000元时,有的便“不屑一顾”,有的在评审时私下埋怨:“当我们是廉价劳动力啊?”也难怪了这些专家。眼下,评审费行情大幅飙升,两三百元早已拿不出手,500元只是“意思意思”,1000元也只是平常数,且还在不断创“新高”。从前说知识就是力量,后来说知识就是财富,前一个说法比较抽象,后一个说法则直观多了——专家们靠评审赚钞票,不就…  相似文献   

17.
刘基《卖柑者言》有这样一个句子:“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注释说:“子所,你那里。”很显然,注者把这个“所”字当作名词:表示“处所”的意思。但细绎文意,明显地不通顺。其实,这个“所”字,应作“意”解,古籍中不乏其例。见于《汉书》者如:  相似文献   

18.
合著作品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伟 《法学》1990,(12)
合著作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创作的怍品。何谓“共同创作”?法学界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可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共同创作”是指共同创作人的共同创造性劳动;第二种观点认为,“共同创作”是指共同创作人的共同创作意思;第三种观点认为,“共同创作”是指共同创作人能够形成作品价值的共同创作活动。直观地看这几种观点均有其合理成份,但细细推敲,终难园其说。第一种观点着眼于合著作者的创作行为,但在一些作品中,付出了创造性劳动的人并不一定能成为著作权的主体,如回忆录、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的撰写者等。第二种观点着眼于合著作者的主观意思,以此作为标准来认定合著作品,会将一部分合著作品排除在外,如现在的作者为古诗词谱曲、为古画题词等。这些合著作品的作者因为时间上的间隔,不可能有共同创作的意思。第三种观点着眼于作品的价  相似文献   

19.
杨涛 《法治与社会》2011,(12):18-18
江西上饶市广丰县横山镇山头村村主任夏剑波长期在外省包工程,将公章交由其父母保管,村民办事需要找其父母。并需“意思意思”才能盖章。对此,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在中国,有一个名词可能无法对外翻译,那就是:“暂住证”。虽然,对于多数离开过家乡在外走动过的中国人来说,这个词可能太平常不过了,不就是“暂时居住”的意思吗?是的,我们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对于那些民主法治化程度高的国家的人们而言,在自己的国度只能“暂时居住”或者“临时居住”,那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事情。因此,如果将这个词生硬地翻译成“临时地居住”,有些国家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也许正是意识到了“暂时居住”的荒唐性,曾经有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一篇文章,题为《我为什么只能在我的祖国暂住?》,这篇文章的点击数据说超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