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提出在出版物和党的文件中不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其主要考虑是因为斯大林、苏共对中共提出的"毛泽东思想"不认同,苏南冲突的压力,与以苏联为首的民主阵营保持一致以及争取苏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援助,还有毛泽东对这一提法不赞同.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中"先验演绎"的结构一直是研究界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面对各种观点,一般认为亨利希提出的著名的"一个证明、两个步骤"主张是一个节点,此后的学者们大都在这一框架下提出进一步的意见.其中以另一位研究者阿利森的观点尤为重要.在接受亨利希基本观点的前提下,阿利森对于两个步骤各自的内涵进行了重新解读.围绕两种主要论证,在不否定"一个证明、两个步骤"所具有的合理性基础之上,提出了另一种视角,即以"概念-直观"的关系为线索来把握"先验演绎"中的深层脉络,与此同时,"概念"与"直观"本身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基于这一发现,本文对于"先验演绎"的结构提出了崭新的"一个证明、三个步骤"主张,并试图以此来调和亨利希与阿利森二者之间的某些分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时代党在对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理解和运用上经历了丰富和扭曲的过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践中也走过了探索与挫折的路径,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得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逐步走向集权化,而这一切都与毛泽东的"手段"民主观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层制"与"官僚制"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ureaucracy"一词被翻译成"官僚制"介绍到中国,但是由于有着历史上的先例或是避免带有感情色彩引起的麻烦,"科层制"与"官僚制"被人们混同使用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本文拟从寻找"科层制"的历史源流和对"官僚制"概念的离析,为两个概念正本清源,试图为将两个概念分开来做些努力。  相似文献   

5.
"文件政治"研究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的政治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宏观的政策、制度研究和农村、城市社区等微观单位研究.然而在这两个层面的研究中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有鉴于此,有必要在阐述"文件政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政治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政治过程分析方法、新制度主义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符号象征方法等"文件政治"研究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敲打"四人帮" "文革"造成的是法制废弛、政权瘫痪、道德沦丧、经济濒临崩溃,民生每况愈下.如果再胡闹下去,这个政权不是被外来势力颠覆,就是被人民推翻.目睹现状,毛泽东还没糊涂到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都不懂的地步,他要结束或控制住这由他一手造成的混乱局面,恢复安定,复苏经济,而做到这一点只有依靠那些被他打倒的治国能臣良将.毛泽东"解放"邓小平等一批老干部,客观上赢得民心,但引起"四人帮"的恐慌.江青一伙知道,他们跟老干部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老干部重归帅位之日,就是他们灭亡之时.所以,他们一再负隅顽抗,不断挑起事端.对于"四人帮"的干扰,从1974年初起,毛泽东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四人帮"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7.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是宏大而艰巨的历史课题.中国人民对解决这一课题的探索,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四个时期.回顾历史、研究现实,人们不能不缅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作出的骄人的贡献;面对未来,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的远景已清晰展现.  相似文献   

8.
"治国方略"是一个历史范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选择和确立了以人民群众政治运动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手段和途径,以"政策为主、法律为辅"为基本特征,以人民民主专政和伦理治国为核心和关键的"多维立体"治国方略.这五种具体治国方略又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成了高度有机组合、双向互动的治国方略系统.  相似文献   

9.
戴安良 《理论探讨》2007,5(6):32-34
毛泽东多快好省方针,对"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起到了前导和借鉴作用;"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多快好省方针的继承、深化、完善和发展.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日前,读臧克家同志的《毛泽东同志的新诗观》一文,颇有点感触——当年毛泽东同志曾就新诗说过这样的话:"我不看新诗,除非给我一百块大洋".此言不乏幽默,却也足见毛泽东同志对新诗的不够喜欢.但是否可得出贬抑新诗的结论呢?臧老的回答是否定的.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给臧老和《诗刊》编委同志的信上曾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他还说过:"新诗的成绩不能低估".显  相似文献   

11.
"法治国"概念是德国19世纪法学家的创造,为了能在主权归属问题上寻找一条中间道路.他们解决的方式是将国家政体问题与法律秩序问题分离,从而回避对主权归属问题的回答.这与德国19世纪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1848年三月革命是德国"法治国"概念发展的重要拐点.自此革命后,论述"法治国"的法学家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形式法治国"概念,而不是"实质法治国"概念,更重视行政问题,而非政治问题.实证主义法学家的方法论为他们的这种转向提供了灵感.英国"法治"理论的首位系统阐述者戴雪却用《英宪精义》一章的篇幅认为行政法与"法治"不相容,戴雪的主要错误在于没有区分"裁量"与"专断".对德国"法治国"概念起源、流变的分析有助于中国发展起一种合理的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仲兆华 《理论探讨》2005,1(1):20-22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两个重要的思想原理.它是我们认识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使我们既坚定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信念,同时又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只有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科学内涵,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才不会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13.
王尧茗 《学理论》2009,(25):213-214
《国家税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笔者根据"免征额"、"起征点"概念在社会上出现错误认识的现实情况,为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免征额"和"起征点"的教学思路。在引入个人所得税出现"起征点"错误说法现实后,从讲述两者概念入手,重点对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实质区别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以案例讲解和课堂习题辅助两个手段,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两者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陈琦 《学理论》2013,(21):34-36
"概念"是研究中的根本起点,"概念"规范性和描述性的分野会导致"概念"争论,这种争论会导致概念混乱与不精确。而"恐怖主义"就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概念,学术、政治和公众认知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认识了"恐怖主义"这一概念,然而也是这三个方面限制了"恐怖主义"定义。本文并不是要定义"恐怖主义"这一概念,而是通过对行为主体和行为两个方面作为一个突破点对"恐怖主义"概念界定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延长石油集团的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延长油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延长油矿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功臣油矿".1944年,毛泽东亲笔为延长油矿负责人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四个大字.从此,"埋头苦干"精神就成为延长石油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念是由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而斯大林的这一提法受到了列宁时代思想的影响和启发。毛泽东就是在列宁和斯大林的基础上沿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念的。因此,要清晰判断毛泽东使用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概念的内涵,需要将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时代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可见,毛泽东使用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概念更多的是指以帝国主义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现在我们仍旧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而小的时代是指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童中贤 《理论探讨》2005,7(6):122-125
邓小平的"两手抓"是以矛盾辩证法为哲学基础,并把毛泽东的两点论、两分法运用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新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领导方法.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坚持"两手抓",必须达到两手都硬起来,这是我国现代化事业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在原始文本中,恩格斯是在物理学意义上使用"合力"概念的,这一概念不是人们协作中产生的一种大于不协作时候的力量,即人们熟悉的系统论意义上的1+1>2的作用力.在"合力"的作用下,是"人们"而不是"人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由此,理解恩格斯的"合力"思想,不能离开这一思想所包含的物理学的概念特征和分析方法,要认识到"合力"对社会历史及历史规律形成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恩格斯这一思想也为我们认识历史规律及其形成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韦玉凤 《理论探讨》2004,(4):112-113
江泽民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提出并阐述了"两个先锋队"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独创性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当今时代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思想理论基础,以"两个先锋队"为物质力量基础,这就既坚持了党的先进性,又体现了党的社会基础的广泛性,这就使党的组织发展有了不竭的力量之源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李晓燕 《理论导刊》2008,1(2):29-31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榕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历史命运的科学判断,将这一判断释义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原意.与此相关,在"两大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这一判断,比"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表述,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也更符合<共产党宣言>的有关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