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减轻处罚,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犯罪人具有刑法规定的某种情节,依法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其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可以或应当减轻处罚情节,共有十四种。其中,未成年犯、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中止犯、从犯和胁从犯属于应当减轻处罚情节。除未成年犯和从犯之外,其余各项均为起码应当减轻处罚情节。对于具有这些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人,依法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其刑罚,这与当前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罪犯的斗争是并行不悖的,体现了我国宽严并济的刑事政策和罪刑相当的刑罚原则。重要的问题在于能否正确地适用“减处”规定。  相似文献   

2.
“严打”刑事政策与刑罚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政策是国家根据犯罪发展态势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运用刑罚和相关措施,以期有效地实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的总和。刑罚裁量是人民法院在查明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刑以及判处何种刑罚的一种刑事司法活动。自1983年8月开始,“严打”已成为我国整治社会治安秩序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之一。在“严打”整治斗争中,正确处理好“严打”刑事政策与刑罚裁量的关系,对刑事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严打”刑事政策对刑罚裁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法律一般原理告诉我们,法…  相似文献   

3.
具有刑罚后果的违反行政法义务的行为,在具有相同的行政处罚和刑罚构成要件的情况下,应当从区分行政处罚和刑罚的决定因素与适用的两个面向,根据行为的情节、后果、条件、数量和主体等因素确定给予行政处罚抑或刑罚。在处理程序上,基于"行政→刑事"和"刑事→行政"正反两个程序模式的架构,从它们的启动要件、运作步骤和程序效力等方面,解释现行相关规定的实质内容,揭示两种法律责任的程序衔接部分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4.
论预防与惩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惩治到预防 :刑事政策的思想变革刑事政策的核心在于如何解决犯罪问题。在刑事政策的发展史上 ,根据其内容选择和应对犯罪的措施 ,大体上可分为古典刑事政策、近代刑事政策和现代综合刑事政策。(一 )惩治 :古典刑事政策的基本旋律刑事政策的萌芽可以溯源到贝卡里亚和边沁。前者在其代表作《论犯罪与刑罚》中确认了刑罚的目的在于阻止罪犯重新犯罪并警戒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这就是我们现今所归纳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刑罚目的。边沁则认为 ,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即趋乐避苦。古典刑事政策理论认为 ,行…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立法、近代立法以及革命根据地的相关法律文件都有矜恤老幼、减免其刑的相关规定。近现代国外刑事立法中,也普遍确立有老龄犯罪从宽处罚的制度。遗憾的是,我国现行刑法中竟没有任何相关的规定。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因此,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视角看,无论基于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还是从解决老龄问题、实现刑罚的目的考量,都有必要增设老龄犯罪从宽处罚与不适用死刑的原则及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审理刑事案件中,经常遇到一些共同犯罪案件,其中很大一部份属于犯罪目标不大明确,组织较为松散,计划分工粗略的一般共同犯罪,即结伙犯罪。许多结伙犯罪,主犯、从犯很不好区分。但是,要正确适用刑法,使参与结伙犯罪的分子受到应得的惩罚,又必须正确区分主、从犯,根据罪重罪轻,使其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打击少数,争取、分化、改造多数的刑事政策,坚决打击和防范、制止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本文想结合案例,谈谈个人对正确区分结伙犯罪中主从地位及每个人罪责的粗浅感受:  相似文献   

7.
罗猛 《时代法学》2010,8(1):59-65
不起诉从表面看是刑事诉讼机制,但其背后的依据却不仅仅是诉讼原理,更多的是实体法内容。刑罚个别化、刑法“并合主义”刑罚论、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政策四个方面均与酌定不起诉关系密切,这也是“刑事一体化”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8.
梁全盛 《法制与社会》2010,(27):288-289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强调对刑事犯罪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在具体实践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在适用过程中还是碰到一些问题和与之不相适应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准确落实。因此,有必要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实现司法理念和执法实际相结合,应根据不同的犯罪情况分别采取宽严不同的刑罚。本文从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体现依法从严从重的适用;当宽则宽,给予出路;克服“严易宽难”观念等方面来阐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辩证关系,对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9.
论公诉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刑事政策一般是指国家根据犯罪的规律 ,为预防犯罪、惩治犯罪而采取的各种方针、原则和措施。广义的刑事政策 ,包括刑事法律确立的基本原则。因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 ,如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无罪推定等原则己为人们熟知 ,在此讨论的刑事政策 ,指我国为预防犯罪、惩治犯罪而采取的体现我国法律精神的各种方针、原则和措施。理论界公认的刑事政策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 ,对犯罪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预防犯罪的刑罚原则 ,依法从重从快的“严打”方针 ,惩罚罪犯与改造教育相结合的政策 ,诉讼经济原则 ,刑罚个别化等区别对待的原则 ,公共…  相似文献   

10.
无期徒刑能够适用打击和预防重罪的需要,其刑罚力度不但没有过分严厉,而且无期徒刑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重刑配置无期徒刑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但不可否认,从量刑上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无期徒刑制度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  相似文献   

11.
周琴 《法制与社会》2012,(29):20-21
刑罚创制权是刑罚权的重要内容,在行使刑罚创制权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考察其是否符合创制刑罚的条件,理性地制定刑罚,充分考虑刑罚谦抑性、人道性、刑罚目的及刑事政策等方面,防止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2.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北美国家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刑罚改革运动。这场改革使欧美国家的刑罚作用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与传统刑罚作用观及其实践迥然不同的作法和发展趋向。第一,预防犯罪的政策思想导致刑罚作用的变化。惩罚报应就是刑罚目的,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期待通过刑罚取得一般预防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在创制刑罚的同时就有了所谓预防的概念。然而,现代意义上的预防犯罪,并非指在犯罪事实发生之后根据刑罚所实现的一般预预,而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前,通常应该采取的防止犯罪发生的预防手段,或者在犯罪发生之后,通过刑罚所实现的特殊预防,即刑事政策意义上的预防犯罪。应该指出,自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于1803年首先使用"刑事政策"一词、强调一般预防到李斯特依靠实证方法分析犯罪原因、主张目的刑论、强调特殊预防从  相似文献   

13.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红 《法律科学》2004,22(6):62-70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是在刑法自身需求和刑事政策引导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中,刑法自身的需求是内因,而刑事政策的引导则是外因。犯罪原因的多样化、刑罚根据的科学化和刑罚的人道化是刑法刑事政策化的理论基础。刑法刑事政策化的核心在于刑法要自觉地接受刑事政策的指导,无论是刑法的制定还是刑法的运行,都要纳入刑事政策的框架,在刑事政策的大视野中予以把握。但是,刑事司法在接受刑事政策指导的时候,应该将刑事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严格控制在现行刑法规定的范围内,绝不能超越刑法的规定去执行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4.
石经海 《现代法学》2008,30(2):46-52
在现代刑法中,刑期折抵不只是一个法律规定,而且是一种现代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相对于所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有不同的理论定位。其中,从羁押折抵刑期的本质来看,其立法设置旨在救济未决羁押之正当性瑕疵,是刑事实体救济制度;从罪刑关系运行所处时间阶段来看,其司法适用需要审判裁量,是刑罚裁量制度;从适用的法律后果来看,其司法适用导致刑罚执行权的部分甚至全部消灭,是刑罚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15.
非监禁刑是指由法院决定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禁场所之外实施的,不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执行或暂缓执行的制度和方法,其基本理念与宗旨符合现代刑罚的发展趋势.正确适用非监禁刑是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节约司法成本、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需要,对实现社会主义司法目的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来看,刑罚的非监禁化水平还比较低,非监禁刑适用及非监禁刑犯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这使得刑罚效益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在对被告人判处刑罚时如何适用非监禁刑,才能更好地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本文在对非监禁刑适用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非监禁刑适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相对不起诉是便宜起诉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符合刑事政策的非刑罚化、轻刑化和刑罚个别化的世界潮流和发展趋势;二是符合诉讼效益的要求并有利于实现有限司法的合理配置。这一制度从开始实施到现在为止,给我们的司法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是,这一制度由于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监督措施,从而导致了其在实施过程中的滥用,其不仅侵害了法院的刑事审判权,更严重的是对被不起诉人的权利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相似文献   

17.
马新 《山东审判》2012,(6):72-76
刑事审判中的刑罚裁量权,是指法官依照法定程序适用法律,根据认定的案件事实和证据,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对被告人裁量刑罚的审判活动。对于职务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了较为严厉的法定刑,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犯罪之一。但是从量刑情况看呈现轻缓化趋势,尤其是非监禁刑的适用非常广泛,引起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8.
正立功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刑法》确立的立功从宽处罚制度符合我国现实国情,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这一制度对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实现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从我国刑法立功制度的历史演进、设立意义、立功的认定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李巍  陈洪玲 《行政与法》2005,(3):104-105
刑罚的轻缓化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适用轻缓刑事政策是刑罚轻缓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检察机关适用轻缓刑事政策的原则和标准进行阐释,探讨轻缓刑事政策适用的环节、方式以及实现的效果,以达确立科学的刑罚观念,推进我国刑罚适用以最小的刑罚成本达到最大的社会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米铁男 《北方法学》2010,4(5):146-152
俄罗斯联邦刑事政策指导刑事立法,反映国家的犯罪态势和预防犯罪的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刑事立法也被置于国际大背景中。侵害宪法制度基本原则和国家安全的犯罪较为典型地诠释了俄罗斯当前人道主义导向的刑事政策和刑法保护价值观的调整,突出了俄联邦刑事立法上法网严密、刑罚宽缓的特点,符合国际上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目的。刑事政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政策的一部分,其新旧更迭变化和发展也必然符合历史规律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