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理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元理论,即关于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建构的理论,是哲学性学科。它在心理学学科群中的角色是:思想者或导航者、开拓者或创业者、方法论者和设计者、批评者或质疑者、价值分析者或评判者。其使命是: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思想,确定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开拓心理学研究领域;提供心理学研究方法论或方法;用批判或质疑的眼光审视已有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找出其问题或缺陷,促进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包括元理论在内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进行分析、评判,弄清其价值或影响。由此来看,理论心理学不同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具有自己的特性与任务。  相似文献   

2.
意识实在与行为主义革命的破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作为一个存在领域具有不可还原的实在性,正是这一实在领域构成了心理学的合乎逻辑的基础。对意识实在的论证,乃是心理学寻示和确立自身理论同一性的过程。行为主义彻底否定“意识”范畴的科学合法性,从而使心理学丧失了它自我自身的理论同一性。行为主义作为心理学纲领,依赖于它对作为行为之内在本质的意识实在,作出符合心理学自身理论性质的科学论证,这不是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所体现出的向“意识”范畴的“回归”趋势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3.
劳斯认为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存在两种解读,即“库恩Ⅰ”和“库恩Ⅱ”。所谓“库恩Ⅱ”是人们的传统理解,它存在看偏差,而所谓“库恩Ⅰ”,即把科学理解为我们都参与的实践,才是库恩对科学的真正解释。以往,库恩理论应用于心理学研究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是建立在“库恩Ⅱ”的理解基础之上,而将“库恩Ⅰ”的理解及其延伸引入心理学研究中,可以为反恩主流心理学提供新的平台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西方主流心理学植根于经验实证主义传统,认为科学是客观的和价值中立的。这种观点与女性主义理论格格不入。女性主义心理学试图调和女性主义理论与传统心理科学观之间的冲突,在其研究历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一是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遵循实证主义研究传统,重新改造主流的心理科学,以服务于女性主义目标;二是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从女性立场出发,创建一个全新的,“以女性为中心”的心理科学来代替传统的心理科学;三是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采用解构的方法,重新解读主流心理学中的关于女性的所谓“科学的”知识,揭示心理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5.
潘菽教授认为西方心理学体系存在“知/意”不平衡的问题。潘菽教授提出的心理过程的“知/意二分”理论,对未来的心理学科学体系提出了“知/意”平衡的要求。另外,人与动物的心理差距源于根本不同的遗传基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则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对象关系及由此形成的不同文化所造成的。西方文化偏重于人对物的关系,发展出以认知为研究主线的心理过程体系;中国文化则相反,偏重于人对人的关系,形成以意向为研究主线的心理过程思想。要建立知意平衡的心理学科学体系,就必须在以认知过程为研究主线的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基础上,重视并加强对以意向过程为思考重点的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范刚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1):109-11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犯罪及其治理的众多心理学问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研究对揭露和治理犯罪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功用。犯罪心理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准确界定学科概念和称谓,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及与有关学科的联系沟通,以深化学科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是心理学存在的两种知识形态,在知识的掌握者、追求目标、呈现方式及真理性判断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甚至对立.新近心理学中质化研究的兴起,有望打破两者的对立困境,使常识心理学纳入科学心理学研究领域、常人从事科学心理学研究都成为可能,从而为两者构架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质化研究视野中反思两者的关联,就会发现常识心理学应该科学化,科学心理学也要注意常识化,两者本质上是一个相互转化,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受20世纪新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的影响,西方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并产生了一个专门化的独立分支学科--理论心理学.它的立论基础及不断进步,主要得益于来自学科外部和内部力量的积极推动.科学实在论、科学解释学和社会建构论汇成了理论心理学的科学重建基础.理论型研究方法领域的持续积累,日益标志着心理学理论探讨的学术自觉和发展进步.西方理论心理学的这些进展对于积极推进国内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教育的功能、价值的研究与认识,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方面,教育理论研究的某些不足导致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由“一能”变“多能”以致“万能”;另一方面,教育实践产生某些偏差,本该有的教育功能、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致使人们产生教育无能的观念。我们主张教育功能、价值研究要走出“万能”的误区,“无能”的阴影,寻找教育“本能”的真象。  相似文献   

10.
杨静哲 《法律科学》2013,31(2):3-11
现代法律多元论是“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反叛传统西方法学的产物,同时也是各领域学者对法律现代性反思的结果,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一套话语.晚近法律多元论繁荣发展的背后暗藏着三重困境:即“整合”、“定位”以及“划界”问题.此三重困境来源于“法学”和“社会学科”两种主导研究路径之间的彼此割裂,限制着法律多元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潜力,而由此产生的诸问题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世界”中的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真正的“人”的心理学需要在心理学研究中树立“生活世界”的理念,从自然科学的主导态度转向生活世界的视域。生活世界是人们对现实的直接在场,是实现人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的最根本的世界。生活世界的心理学价值在于强调忠实于心理现象的重要性,将研究对象定位为真正是对人的研究,把人真正当作“人”;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体验和活动着的人的心理并进行纯粹的描述和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公法中源"说滥觞于19世纪60年代,绵延至20世纪初,相继得到了洋务思想家、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和维新思想家的推磨和倡扬,经历了从萌芽到鼎盛再到衰退的演变历程。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第一,早在千余年前中国就已经产生国际法。洋务思想家和丁韪良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国际法的实体基础和历史实践。第二,中国古代国际法具有普世价值。维新思想家进一步把孔子及《春秋》说成是近代国际法的直接渊源,把"公法中源"说推向极致。"公法中源"说在晚清的出现与发展深受历史、现实、理论三重因素的共同制约与作用。作为近代一种会通中西公法文化的理论学说,"公法中源"说有其独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存在由于方法错误和理论缺陷而导致的若干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科赫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科赫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剖析了科赫特对精神分析实质的论述,具体阐述了科赫特对神入这一概念的澄清,分析了科赫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对其所发展的精神分析自身心理学和整个精神分析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科赫特对精神分析实质的界定,为精神分析自身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证明了自身心理学仍然属于精神分析传统,确保了精神分析是一门纯粹的心理学,为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学化倾向和社会学化倾向提供了依据。科赫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也导致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只描述个体早期心理发展的般状况,而不关注其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对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关系的现代和后现代的两种对立观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认为处于现代和后现代性双重夹击下的心理学发展,既要继续贯彻实证主义原则,又必须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倾向做出积极的回应,重新定位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心理学研究无需在现代和后现代性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强制性选择。建立心理学的中层理论是正确处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减少它们之间相互分离的一种恰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探讨与争论是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区别于非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女性主义方法论;女性主义心理学批判心理学中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范式之争为虚假的两极之争,倡导多元方法论;女性主义认识论上的分歧导致其对于知识与性别的关系的不同主张,并最终导致了女性主义心理学在方法和方法论取向上的不同偏好。  相似文献   

16.
进化论与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促成西方科学心理学诞生的知识社会学背景,决定;了它在诞生时的哲学性质。进化论通过对心理实在与有机体实在之间的功用关系的历史逻辑的追问,隐含着对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这种理论思维方式未能以完成的形式在历史上得到实现。反思进化论与心理学之间的历史关系,是把握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联结主义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联结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所复兴的另一研究范式。相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符号加工范式,新联结主义范式把"心理活动像大脑"作为其隐喻基础,这就决定了其在研究过程中必然要对大脑进行模拟研究,采用结构和功能模拟的方法。现代化研究手段不断运用于脑模拟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大脑也不再是纯粹的"黑箱"系统,新联结主义就必然要采用灰箱方法。新联结主义把认知主要看成是神经网络相互作用中所突现的整体属性,因而必然会采用还原论与整体主义相融合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性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法论是任何一门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既是理论的基础,也是方法和技术的基础,因此,心理学的方法论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论的探索是关系到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原有的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仅仅涉及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探索,其实,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应该得到扩展.方法论的探索包括关于对象的立场,关于方法的认识,关于技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Social Justice Research has devoted two recent issues to the topic of inequity responses in non-human animals.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some comment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research on justice and fairness in humans. In an attempt to build greater cross-disciplinary sharing of ideas and insights, I briefly review the major insights from (a)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question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with non-human primates and how this corpus of knowledge can inform the on-going study of these issues in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b) 50-plus years of research on justice and fairness in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how it can inform contemporary research efforts with non-human animals going forward. The spotlight behavioral economists and justice research with non-human animals places on the primary rol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is suggestive that it may be time for a renaissance of interest in this topic in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focu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topics such as boundary conditions on equity as key justice concern (e.g., alternative distributive norms such as equality and need), as a well as attention given to procedural, interactional, retributive, and restorative justice, is suggestive that research with non-human animals should broaden its horizons to study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of justice and fair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