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职工下班途中,绕道接妻子回家,发生交通事故身亡,对该职工因交通事故身亡能否认定为工伤引发争议,两级工伤行政认定机关对此也做出故然相反的认定,并最终闹上了法庭。那么,绕道回家发生交通事故身亡,是否属于工伤呢?对“上下班途中”应如何理解呢?江苏省南通市两级法院对此作出判决,判决维持了南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行政复议决定书》。法院的判决,从司法层面对“上下班途中”作出了诠释。  相似文献   

2.
3月31日15时,备受关注的许霆案重审宣判。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许霆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万元。重审宣判后.许霆本人表示不会上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一判决最终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方能生效。  相似文献   

3.
文艺社会价值的重审与重建□张筱强作为审美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广义的社会文化最具代表意义的表征形态和传播形态。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学艺术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坦率地说,目前我国的文艺现状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4.
这起普通刑事案件的判决结果出来后,唐慧和被告人双方都不满判决结果。被告人认为量刑过重,唐慧则认为还有相关责任人没有受到追究,且无人作出赔偿,100多个伤害过乐乐的人也没受到追究和处理,因此,双方都在上访。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中国典当第一案”的湖北联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谊公司”)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致多名高管被刑拘。,本案在历经长达20多个月的审理后于2013年12月29日作出一审判决,判决结果不是起诉时的非法经营罪,直接改判为高利转贷罪,被告人不服该判决,上诉至湖北省高院。然而,令人’凉诧的是二审还未开庭,数亿查扣款已去向不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林明 《新东方》2000,(8):55-55
全国首例职业律师间发生的凶杀案由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33岁的律师赵希伟连刺律师陈忠顺6刀致死,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赵希伟在判决后表示准备上诉,并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7.
吕达 《人大建设》2001,(8):40-41
申诉,是公民就有关问题向国家机关申述意见、请求处理的行为。诉讼上的申诉,是当事人或其他有关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不服,依法向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申请再审,是案件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不服.向作出该判决、裁定或请解的法院或上一级法院提出重新审理的申请;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的判决与裁定.负有法律监督职能.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近年来,嘉定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紧紧围绕“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主题.按照区委和市检察院的要求.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  相似文献   

9.
错案发生并被纠正后,在司法体系健全的国家都会对蒙受冤屈的人进行国家赔偿。僵即使是司法健全的国家,在错案赔偿的实践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着要不要赔偿.怎样赔偿.赔多少的争论。尤其是当DNA鉴定用于刑侦鉴别和案件重审之后,无罪获释的人会逐渐增多。如何对待他们便成为一个社会司法公正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1,(22):35-35
执行判决、裁定是民事诉讼的重要一环,关系到法律和司法的威严。但各级人民法院普遍反映执行工作难——实践中,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后,被执行人往往以各种方式逃避、规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特别是与财产相关的义务,这类行为也被形象地称为“老赖”。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也许可以用来解释客家人为什么喜欢不断地迁徙。客家人到了海外之后,还会不断地迁徙,促使他们不断地迁徙的原因固然很多,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动因。在目前的台湾,有大量的印尼客家新娘,她们为什么要像父辈那样,再一次跋山涉水,移民台湾?她们追求什么?她们在台湾的生活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形成的检察监督形式,旨在促使法院对其认为确有错误的生效民事裁判启动再审程序。由于再审检察建议具有时效快捷、节约资源等特点,新民事诉讼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明确,将检察建议作为与抗诉并列的监督手段。然而,由于再审检察建议在检察监督中的适用范围、运行机理以及与抗诉程序相协调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其实践效果受到诸多限制。通过对全国以及部分地方检察院再审检察建议的考察,有助于发现其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完善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建议,确保再审检察建议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全国各类电视节目中的新生形态,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究其根本,是"法"的作用在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突出的体现.那么,电视法制节目为何会吸引受众的"眼球",在上升到审美层次后它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本文研究认为,较之其他类别的节目,真实可信、教育感化和凸显大众意识等内容的有机结合赋予了电视法制节目以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规定侵占罪是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公安机关不应当介入这类案件的处理。但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却屡屡突破了这一法律规定,原因何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局限性已严重地束缚了公安机关在这一案件中的作为,使侵占案件的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足够的保护,如何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之下应对侵占罪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侦查是刑事司法系统的起始环节,决定着后续诉讼环节的启动与否及运作效果,因此谈及司法错误问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侦查阶段的错误。为什么要研究侦查错误?简言之就是要认真对待侦查错误,进而预防,减少甚至消除侦查错误。  相似文献   

16.
"先法后检"模式及相关立法造成两次再审,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对恶意诉讼的打击等方面未予以例外规定,拉远了检察院与当事人间的"距离"。为此,检察院应树立科学的执法理念,严格执法,积极与法院合作,确保该模式得以贯彻落实,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二审中的发回重审制度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课题.新草案对二审中的发回重审仅仅提到了一点,即限制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发回重审的次数.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修改依然不能令人满意,而且存在着理解上的歧义.文章比较分析了草案前后对发回重审的不同规定,并结合草案和现行刑诉法关于二审中发回重审的规定分析了发回重审存在的矛盾,最后借刑诉法修改之际提出了自己关于二审中发回重审的修改意见,希望新法能够对此进行明确合理地规定,让正义能够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如何利用村落连带团体中既存的习俗与价值观等文化要素塑造公共行动.此等公共行动的达成对于转型中的村落秩序有何影响,进而此等公共行动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有何意义,局限性何在,制约因素又有哪些?文章通过考察浙江衢州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解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刑事再审程序是刑事诉讼中的特殊救济程序,再审的对象是已经生效的法院裁判。唯其特殊,世界各国对再审程序的启动都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在普通程序穷尽之前,不得启动再审程序。文章首先揭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基础,剖析法院提起再审程序之现状及其价值冲突,从比较法的视角对两大法系的再审程序作一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法院提起再审程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关联的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学理分析,为了探讨两者之间的真实关系,本文选取鄂南和湘北的两个村庄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特定村庄公共事件中,农民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利益表达体系的现实呈现程度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现实呈现程度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状态;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之间总体上是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民主观、信任观、效率观对利益表达有促进作用,利益综合、合法性的接近渠道、主体行动对价值观念有促进作用。因此,应在优化内外环境基础上,强化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效应,推动村庄治理的有序化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