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金一南 《传承》2011,(4):64
知识可以积累,财富可以积累,经验可以积累,这些人们都知道。而容易被忽略的是风险也可以积累。虽然"福之将至"的思维方式人们普遍欢迎,"祸之将至"的思维方式受到普遍抵制,但现实并不因人们愿意便将福气一个个推到你眼前,也不会因为人们不愿意就将祸水一波波远远引走。风险永远在安宁、安逸、安详、安乐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积累。  相似文献   

2.
危机,即危险和机遇伴生。"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就像一枚硬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金融危机亦如此,既有危害深重的一面,也有良机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环球经济同此凉热",周老师的这句概括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中国与世界的"亲密关系"。面对危机,我们无法置身度外。但是,中国人信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哲理和智慧。在与全球共"危"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有"机"可抓呢?下面就请黄仁伟老师讲一讲——我先谈谈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几个判断。第一,这次危机不是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全球的经济危机,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  相似文献   

4.
祸兮福兮话诱惑徐月芬生活在今天的人,谁也逃不掉诱惑,谁也不得不直面诱惑。用不着太意识,你就能嗅到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在游荡。你明明没有伸手,却有七手八脚的诱惑,来牵扯来担心来拽拉。喜耶?忧耶?关键看你自己。传统的思维定势,惯于将“诱惑”象扫垃圾一样...  相似文献   

5.
胡李亮 《人民政坛》2011,(10):44-44
近些年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若像"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这般,不经规范,不受约束,失序发展,则非社会之福,反为社会之祸。轻则无序、掣肘,重则敛财、侵权、形成特殊利益团体,扭曲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古话叫:“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这句话的哲学道理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转化。由此,我想到发生在祖国南方的那场洪水灾害。在我的经历中,像这次救灾这样大规模的捐款、赠物、义卖、义演、全民赈灾的活动,是头一次看到。听着满街响起的“风雨同舟”的音乐,看着海内外人民踊跃赈灾的画面,我想得很多。血浓于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几千年来不屈外强侮辱,不惧自然灾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  相似文献   

7.
善待老实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老实人"引起了高层的高度关注,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老实人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关注老实人,善待老实人,启用老实人,实乃老实人之福、百姓之福和国家之福。  相似文献   

8.
劣兮优所倚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的这一名句充满辩证法的光辉。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对立面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普遍的真理。劣势和优势也是这样。最近,我去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采访,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工作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诚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正确,如  相似文献   

10.
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建构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治国 《前沿》2010,(23):125-129
目前各种风险或危机的肆虐,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然而又无法预测的后果,引起了世人的普遍焦虑和畏惧,"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话语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德国社会学教授乌尔里希.贝克认为,当今人们所面临的风险是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当代社会的基本属性,这标志着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现代性发展新阶段——"风险社会",并对"风险"和"风险社会"的涵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由此建构了其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样式"。[1]这一界定,主要是从人们展开思维活动的具体样式出发来理解思维方式的,但没有明确指出思维对象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火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加快了人类与文明的发展。但是火既可以服从人们的意志、造福于人类.也会违反人们的意志、造成很大的危害。古人说得好“火善用之则为福,否之则为祸。”要做好消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一方针就是要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对于有效杜绝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损失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相似文献   

14.
林楠 《政协天地》2012,(8):62-64
虚静思维是中国哲学的特色,主要指在观察分析事物和研究处理问题时,注重通过"虚"心、"静"神的体证方法,回复到事物最初原始状态或达到与宇宙大化冥合的目的。虚静思维属于非逻辑思维,强调精神虚静以回复先天本然,保养太和真朴之气。古代哲学中道家将"道"作为宇宙万事万物的本体,"道"的特性为"虚静"、"自然"、"无为"。《老子·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字之日道。”表明道体虚无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包容",可以连起来读,也可以拆开来认识,其中的含义值得再三玩味。我一直有一种感觉,中国哲学的根在《周易》,在那个阴阳鱼构成的动态八卦太极图里,万物应时而变,无所不容。"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这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思维方法。人间万物的变化,被巧妙地安排在"圆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不遵守规范的原因可以用理性人的选择来解释:规范选择中的"囚徒困境"效应表明,人们会自发地选择不遵守规范,因为无论他人是遵守规范还是失范,对本人来讲,这一选择是受益最大的也是损失最小的.规范建设中的"搭便车"效应表明,许多人只愿意享受规范的利益而不愿意支付建设规范的成本.规范建设中的"破窗效应",使失范得不到及时的制止而演化为普遍的失范行为.但理性人假设的推导是有局限性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非经济或非利益的因素.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有机结合的规范才是好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论域下的文化冲突及其时代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冉 《求索》2011,(5):76-77,176
社会转型是人们理解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社会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为文化冲突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其间,不同文化模式以及不同文化精神之间的冲突将日益成为人们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为此,需要构建文化自觉之模式,促使处于文化冲突中的文化主体克服和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兼容胸怀,进而形成、选择和实施正确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模式,开展文明对话,化解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8.
信心开始的地方人在努力创造食物、衣装、房舍、舟车等以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的原野也异常需要耕耘播种,不能任其荒着。正反两面经验告诉人们,如何有效应对各类情况,转化逆运,消除不测,克服预想不到的困难,是生存中时时面临的和必须不断加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顺与逆、吉与灾、福与祸等反差强烈的比较意识,不仅逐渐固化为人们的普遍观念,而且也牵引着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间渐自变成地域、人群约定俗成的共同风习———人们选择一些方式,借助可利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手段,赋予它们特定的具有灵性、强力和神性功能的意义,作为支撑、抚慰人…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使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思维的逻辑性,进而开始追求思维的创造性.为适应这一趋势,逻辑教学应当创新,应当为知识型劳动者构建具有个性化、创新性等特征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现行逻辑教学中可以引入创造性思维与方法,来强化逻辑的发明功用;也可以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多种教学对象的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能永年。"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心态好,人不老。"心静"、"心安"是企业退休职工应具备的一种良好的心态,要善于做到"三平"。一是平静心绪。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